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肠淋巴管引流术,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高渗盐水治疗失血性休克过程中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高渗盐水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治疗的淋巴机制。结果表明,休克大鼠输入高渗盐水或生理盐水后,两组大鼠的血压、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输出量均比休克期明显升高,高渗盐水治疗组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而且治疗组大鼠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输出量远远高于休克前水平(P<0.01)。结果提示,高渗盐水的抗休克机制可能与其恢复休克大鼠的淋巴流量及其蛋白输出量、改善休克时肠淋巴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失血性休克不同时期淋巴循环的变化,本文采用肠淋巴管插管技术对失血性休克大鼠不同时期的肠淋巴流量及肠淋巴管压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不同时期肠淋巴循环发生了明显变化。休克早期、休克晚期的肠淋巴流量和肠淋巴管压力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输血输液治疗后,肠淋巴流量和肠淋巴管压力迅速回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果提示,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淋巴循环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淋巴循环变化与血压回升的关系.方法采用肠淋巴管插管方法,测定30只大鼠再灌注时淋巴流量、蛋白输出量与血压回升先后关系.结果实验组大鼠输血、输液时肠淋巴流量、蛋白输出量达到峰值的时间(min)分别为49.25±6.56、41.74±7.21,明显快于血压到达峰值的时间(82.25±15.17)(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果提示淋巴循环在输血输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失血及液体复苏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兔急性失血及液体复苏后平均动脉血压(MAP)、血细胞比积(Hct)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18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三组,经颈总动脉放血(放血量为全血量的1/4)复制家兔急性失血模型,将放出的血液加等倍林格氏液(1∶1复苏组)、2倍林格氏液(1∶2复苏组)、3倍林格氏液(1∶3复苏组)进行液体复苏,每组6只,观察家兔急性失血前、失血后、液体复苏后即刻以及30min的MAP 检测家兔急性失血时、失血后20min、液体复苏后30min的Hct以及全血粘度变化 液体复苏后30min,观察重要器官系数变化。结果:急性失血家兔经回输血液及不同量林格氏液复苏后,MAP基本恢复正常,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液体复苏后30min各组间肾、心、肺、肝系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 急性失血后20min各组家兔Hct显著低于放血时,复苏30min后Hct略升高但仍低于放血时(P〈0.01) 急性失血后20min各组家兔、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均显著下降(P〈0.01-0.05),经液体复苏后逐渐回升至放血时,三组间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失血可引起血液稀释,表现为Hct及全血粘度下降 经输血及不同容量液体复苏有利于恢复血容量及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肠淋巴液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的影响,对SMAO休克大鼠给予肠淋巴液或血浆治疗,并以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其对血压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夹后90min起,肠淋巴液治疗组的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4h存活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组与对照组血压和存活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肠淋巴液对SMAO休克具有提升血压及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建立及解救.方法:1.将家兔分成ABCD四组,并分别通过从三通管的侧管处抽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2.停止放血,把4只回输原血的家兔分成ABCD四组,四组家兔在10min内快速再灌注全部自体血.3.其中A组注射生理盐水5ml/kg(30滴/min)进行抢救;B组同时耳缘静脉注射1%山莨菪碱(1mg/kg)、地塞米松(2.5ml/kg)进行抢救,观察生理指标变化;C组同时注射1%山莨菪碱(1mg/kg)进行抢救;D组同时注射地塞米松(2.5ml/kg)进行抢救.结果:A输液后,由于及时补充了血容量,休克症状好转;B组同时注射山莨菪碱、地塞米松和碳酸氢钠后,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酸、扩容、防治细胞损伤等多管齐下的治疗方案治疗后家兔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有所好转;C组同时输液和注射山莨菪碱后,由于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休克症状好转;D组同时输液和注射地塞米松后,由于及时补充血容量及糖皮质激素的保护作用,休克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酸、扩容、防治细胞损伤等多管齐下的治疗方案治疗后家兔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如血压、呼吸、尿量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淋浆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及重症失血性休克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均分为6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及颈动脉放血至40mmHg 1h复制SMAO休克和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以小量淋浆及血浆治疗,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NS)作对照,观察其血压及存活时间。结果:1.对SMAO休克的影响:淋浆组在休克70~120min血压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在110~120min显著高于血浆组(P〈0.05).而血浆组与模型组血压未见差异(P〉0.05);淋浆组3h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2.对失血性休克的影响:淋浆组输淋浆、输血后期直至停止输液后,血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且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0.01),输NS及停止输液后,血压显著高于血浆组(P〈0.05~0.01);而血浆组血压仅于输血浆后5~10min高于模型组(P〈0.05)。淋浆组存活时间显著优于其它两组。结论:正常淋浆对SMAO休克及重症失血性休克均具有提升血压及延长存活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酚苄明的抗休克疗效各家报导不一,认为其机理是解除微血管痉挛,本文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肠系膜微淋巴管、微血管的变化,以及酚苄明对其影响。发现失血性休克时,淋巴管的收缩频率和总收缩活性指数降低,晚期动力学指数降低;酚苄明使淋巴管总收缩活性指数及动力学指数增大,休克后该指数下降至给药前水平,至休克晚期方降低。而且血压维持40mmHg初期,可见淋巴管的收缩分数增大。休克时肠系膜细动脉和细静脉均收缩,出现流态改变,酚苄明可显著解除微血管痉挛,尤以二级细静脉明显,同时改善微血流,但对休克晚期的微循环障碍未见显著改善。提示早期应用酚苄明对防治休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大肠杆菌进行紫外照射诱变后,获得了通过其内部的SOS修复系统产生的突变菌株,采用异丙醇沉淀法对各组菌种进行质粒DNA提取.通过测定各组OD值,经过比较与分析得出了经紫外处理10min后的大肠杆菌质粒DNA浓度最高,为215ug/ml,其次为正常组的190ug/ml.经紫外照射30min后的大肠杆菌质粒DNA浓度最低,仅为65ug/ml.紫外处理时间与质粒DNA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初步推测是由于大肠杆菌SOS修复系统的RecA蛋白促进了不完全同源的DNA序列之间的重组,产生大量的错配碱基,从而引起突变,进而影响到其质粒DNA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左心衰86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8例,年龄38-78岁,平均60.2±8.5岁.随机分为多巴酚丁胺组和常规治疗组.按急性左心衰常规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生理盐水50ml 多巴酚丁胺40mg/iv2-3ug/kg.min,1次/日,对照组除不用多巴酚丁胺外,基础治疗同治疗组,疗程1周.入院时急诊查TNF-α,疗程结束时复查,观察多巴酚丁胺对TNF-a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巴酚丁胺组治疗前TNF-α 28.06±5.54ng/ml,治疗后17.82±5.07ng/ml.常规治疗组治疗前TNF-α 27.56±4.53ng/ml,治疗后21.26±4.76ng/ml.两组治疗前后相比TNF-α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相比多巴酚丁胺组下降更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关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大争论,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文章通过对周扬以及胡乔木在这一问题上各自观点的研究、分析和比较,提出应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硬软酸碱原理对Baeyer-Villiger重排反应选择性规律进行理论解释,并说明了异丙苯氧化酸性水解重排反应也遵循硬软酸碱原理。  相似文献   

13.
14.
王佳 《巢湖学院学报》2010,12(2):131-134
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使人类的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网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为了实现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提出从四个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5.
Paradox(似非而是的隽语)与Oxymoron(矛盾修辞)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它们因表面自相矛盾但实则入情人理的共同特点而经常被混淆。本通过例句分析了这两种修辞格的异同并对它们的翻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差别,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取代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紧迫而必要,为了使心理咨询更为有效,能被学生普遍接受,需要根据高校实际认真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GLOBALIZATION AND EDUCATION: COMPLEXITIES AND CONTINGENCI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和区域心理学与心理学本土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的母体是跨文化心理学,其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个体或群体在城乡两种亚文化背景下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以获得文化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的意义。区域心理学是指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开展系统的文化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人口大国,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差异较大,不同历史区域、地理区域、文化区域、生态区域生活的民众在文化社会心理方面形成了很大差异,研究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和区域心理学是心理学本土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心理学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A bstract .  In this essay Andrew Metcalfe and Ann Game argue that although the term "dialogue" is commonly used in educational theory, its full significance is diluted if it is seen as a matter of exchange or negotiation of prior positions and identities. As a meeting point, they argue, dialogue suspends the senses of time, space, and ontology on which identities are based. It is therefore not simply metaphorical to say that dialogue changes lives and opens minds. Using empirical material from interviews with Australian students and teachers, Metcalfe and Game draw out the relational qualities of genuine dialogue and the significance they have for how we understand everyday classroom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