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游戏的教育价值日渐凸显,相关理论研究日益丰富。目前的语文课堂,依然缺乏真正的游戏,表现为语文教学中无游戏、假游戏、滥游戏。"游戏"教学顺应儿童的天性、呼应课标的精神、回应编者的意图,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游戏。培育游戏精神、塑造游戏伙伴、优化游戏设计,是儿童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得以自由丰盈生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应树立基于“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建构适合儿童发展的课堂文化,为儿童的生命和精神成长服务。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儿童本位”意识缺失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必须教科学的语文、游戏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相似文献   

3.
游戏是儿童的特权,儿童教育需要"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游戏文化、游戏教育应该也有必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我们的"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实践包括"游戏文化大乐园""游戏思想进课堂""游戏文化主题大单元""游戏文化教育资源""游戏文化校本课程"五大块,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以健全儿童的生命人格,建造儿童发展的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以"充实生活、自由成长、快乐学习、健全生命"为发展目标,力求探索出一种适合儿童、提升儿童的现代特色学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应该顺从儿童的游戏心理,让学生在游戏中走进语文丛林,在游戏中体验出生活的韵味、语言的醇美、成长的欣然;让教师在游戏中实施语文教学,在游戏中体验出教育的理趣、育人的真义、职业的超然。游戏精神的实质就是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探索的精神等多种精神的结合,将其融通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语文教学唤回在传统学习文化中悄然隐退的、而被现今大力召唤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陈婵 《考试周刊》2010,(41):62-63
在提倡教改新理念的今天,在童话教学的课堂上.要渗透一种“游戏精神”.使儿童以玩的心态接受童话作品,由游戏走向文学,追求快乐的体验,使儿童生活在幻想、乐观和浪漫中,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受到某种启发,发展生命,提升文化。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改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并提出童话教学要有游戏精神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倡教改新理念的今天,在童话教学的课堂上,要渗透一种"游戏精神",使儿童以玩的心态接受童话作品,由游戏走向文学,追求快乐的体验,使儿童生活在幻想、乐观和浪漫中,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受到某种启发,发展生命,提升文化.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改进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并提出童话教学要有游戏精神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游戏是儿童的最爱,角色游戏是应幼儿角色模仿和扮演的需求而生的。老师是孩子的天使,儿童是快乐的天使。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角色游戏充满童心、童趣、童态,她为孩子们插上天使的翅膀,在儿童的天空快乐地飞翔。儿童生活的核心是一种游戏精神,角色游戏追求的是一种过程的快乐,它成为儿童决乐的本质。作为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如何在角色游戏的教学实践中来体现这种快乐理念呢?  相似文献   

8.
当下的语文教学缺乏游戏,表现为"无游戏"、"假游戏"和"滥游戏"。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游戏的加入,这是顺应儿童的天性,呼应课标的精神,回应编者的意图。理想的语文教学是:在"教学即游戏"思想的观照下,培育游戏精神,让学生"自由"游戏,"规则"游戏;塑造游戏伙伴,将自己、同伴、文本人物、教师塑造成游戏伙伴;优化游戏的整体设计及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儿童习作的精神底色。习作教学应立足儿童的生命本原,呵护儿童习作的游戏精神,让儿童真正像玩游戏一样快乐、自由地习作。要"有意思",内容上回归儿童习作的游戏本真;要"有规矩",方法上体现儿童习作的游戏本色;要"有自由",评价上尊重儿童习作的游戏本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如何实现生命对话,如何关注学生精神成长,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不应回避的问题。本文从语文教学"唤醒生命的意识""欣赏生命的美好""领悟生命的艰辛""探求生命的意义""建构生命的信仰"和"实现生命的和谐"等六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之一,游戏是人类的共有本性。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植根于游戏之中,游戏赋予了儿童有灵性的童年生活。为使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在引导和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中,幼儿教师要融入游戏精神,与儿童共游戏,诉求同作"游戏人",在游戏中实现自身心灵的成长,从而臻达卓越品质。  相似文献   

12.
游戏,是儿童生命的存在方式。游戏精神是儿童游戏观念形态上的高度抽象,是游戏具体形态特征的思维概括与美学表达。以游戏和游戏精神为核心的儿童观走过了一条异常漫长而曲折的荆棘之路。站在儿童立场上,认同儿童本能的生命欲求与发展趋向,并将自身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情感融入其间,最终引领童年生命走向健康、和谐、美丽、完满的价值行为和精神趋向,都属于游戏精神的范畴,都是文学和教育之于儿童游戏的想象眷顾和精神缠绵。  相似文献   

13.
一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儿童立场"应该是语文教学坚守的价值取向,可是在日常教学中,儿童立场在教学中体现得还不够足。作者以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教师要做"长大的儿童",用儿童的"心"、"眼睛"和"耳朵"去关照课堂,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而走向神圣的教育殿堂。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学生就没有学习自觉性。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游戏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他们发现、探索、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儿童的"学"需要游戏,教师的"教"就要具有游戏的精神。习作教学如果能够满足儿童对游戏精神的需求,贴合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那么真正的教学就发生了。一、创设具有游戏功能的语境儿童学习写作是需要语境的。习作语境通常回答了谁在写、写给谁看、为什么写的问题。有语境的写作是真实的写作。创设一定的习作语境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1课 设计理念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要用小学语文来呵护儿童的生命发展,润泽儿童的精神世界。"神话故事《沉香救母》中那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神秘的色彩,如磁石一般吸引着孩子们。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是儿童学习的语文,是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语文。然而,教学中童心的缺失消解了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儿童享受不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生命成长的幸福。童心语文观照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有趣、有得、有情的形态特征,主张通过情境化、结构化、融合化实践策略,使语文教学回归童年、回归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儿童语文",最亲近儿童生命状态的语文,最能滋润儿童心灵成长的语文,它不仅是一种理念,还代表着一种精神、积淀着一种文化,但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学目的的功利化,教学内容与策略的成人化等使得儿童语文教学难以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儿童语文,究竟应给学生留下什么?一、儿童语文应该留给人以怀念  相似文献   

19.
一、儿童文化视野下低年级写字教学特征 苏派教学代表人物共有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一切为了儿童",尊重儿童文化是落实"一切为了儿童"教育思想的根基。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是诗性的、游戏的、童化的、梦想的,也是充满好奇的、充满探索的,更是与儿童不断发育的身心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20.
游戏与儿童从来就都是不可分的。游戏是儿童的游戏,儿童是游戏着的儿童。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如何看待儿童的游戏,也就是如何看待儿童。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游戏元素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而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