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对意识流小说翻译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小说在西方现代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中国在新时期之前却出现了对其翻译的缺漏现象,这与当时中国特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不无关系。本文运用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从意识形态和诗学两方面对这一翻译缺漏现象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基于勒菲弗尔(Lefevere)的操控理论,从赞助人、意识形态和诗学三个角度探讨政治硬新闻英译中的操控。在中国政治硬新闻的英译过程中,赞助人、意识形态和诗学三因素的操控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在对中国政治硬新闻进行英译时,必须慎重考虑这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标语意识形态和诗学是影响翻译文学本土化的两个重要操控因素。林纾、周作人对英国冒险小说家哈格德The World’s Desire的翻译有着诸多差异,体现了意识形态和诗学在翻译本土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两个译本折射了翻译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演变过程,也对中国文学翻译出口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处于意识形态和诗学控制之下对原文的改写,赞助人影响意识形态,而专业人士更加关注诗学。从《阿Q正传》的原文,不难看出意识形态和诗学对这种改写的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来自译者个人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同时还有译者所处的意识形态和诗学。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处于意识形态和诗学控制之下对原文的改写,赞助人影响意识形态,而专业人士更加关注诗学。从《阿Q正传》的原文,不难看出意识形态和诗学对这种改写的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来自译者个人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同时还有译者所处的意识形态和诗学。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对1895-1919年间中国翻译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研究派代表人物之一安德烈·勒菲弗尔认为,翻译是一种改写.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改写受意识形态和诗学两方面的限制.改写者往往会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以使其符合改写者所处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以达到改写的作品被大多数读者所接受的目的.文章通过对1895年至1919年间中国翻译史的研究,证实了勒菲弗尔观点的合理性,并运用该理论对这一时期个别重要翻译家作了中肯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操纵理论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环境,阐述了这一时代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分析了严复和林纾翻译的赞助人,并指出,只有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种种客观因素才能给严复和林纾的翻译一个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操控学派理论认为,翻译是对源文本进行的一种改写,是一种操控活动。而在翻译这种操控活动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受控对象,译者、文本和目标文化。译者受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控,文本受译者的操控,而目标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在意识形态和诗学方面受到译本的操控。  相似文献   

9.
勒菲弗尔认为权力产生知识和话语.权力通过赞助、诗学及译者意识形态等在林纾翻译活动的不同层面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林纾所处的特定时代的社会历史因素的探讨,以期对林译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作更深入的阐释,揭示权力对于译者翻译观的操纵作用.权力、意识形态、赞助和诗学成为影响翻译文本最后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翻译研究派的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é Lefevere)将翻译视为对原作的"改写",探讨了意识形态和诗学(poetics)与翻译的关系,从而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介绍了勒菲弗尔的理论,并通过晚清福尔摩斯侦探小说①翻译的个案分析,解读晚清社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对当时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的操纵。  相似文献   

11.
张景景 《海外英语》2012,(2):212+223
随着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和勒弗菲尔(Andre Lefevere)将意识形态纳入到翻译研究的视野,意识形态与翻译的相互关系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该文以著名翻译家林纾翻译的《块肉余生述》为例,论证了当时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诗学对林纾翻译的影响,从而证实了勒菲弗尔操控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英译质量直接影响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姜译《茶经》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操控理论,重点探究意识形态和诗学两个要素对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翻译家安德烈·勒菲弗尔认为,翻译是一种改写.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改写受意识形态和诗学两方面的制控.改写者往往会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使其符合所处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诗学,以达到作品被大多数读者所接受之目的.威特·宾纳对《唐诗三百首》的翻译本《群玉山头》是西方翻译界的一部重要译作,在中西方都得到广泛赞誉,作者的翻译同样受到了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的制控.  相似文献   

14.
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认为影响翻译活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意识形态、诗学观念和赞助人。操纵理论不再关注语言结构和语言形式问题,而是注目于目的语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这一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操纵理论视角出发,着重探讨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对《青春》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和勒弗菲尔(Andre Lefevere)将意识形态纳入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使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通过仔细分析著名翻译家林纾的译著,可明显感到其受到当时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诗学的操控和影响,从而证实了勒菲弗尔操控理论的合理性,并运用该理论对林纾这位伟大的翻译家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6.
小说是当今最受欢迎的体裁之一.晚清和改革开放后小说的翻译对中国的翻译事业影响深远,开辟了中国翻译的新时代.为了深刻理解社会文化因素对《新小说》和《译林》中的小说翻译的影响,从赞助人、意识形态和诗学三方面研究其文学翻译的制约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正确地评价两个时期的文学翻译,对今后的文学翻译也可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吕小莉 《文教资料》2012,(5):9-10,19
本文对林纾的译著《黑奴吁天录》从文言的使用、文化的碰撞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林纾的翻译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同时林纾的翻译也对中国文学和文学翻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借鉴Lefevere的操纵理论,将辜氏译本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分析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三因素对他的操纵,解读他为实现翻译目的对原文进行大胆改写的行为,以期证明身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译者在译介过程中受三要素操纵的同时,也改写、操纵原文,使其与他所处的社会和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相符。由于符合英语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及诗学,辜氏译本有效地宣扬了中华文明,为中国在当时丧权辱国的情况下,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诗文的文与质、情与采的看法 ,构成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历来是古典诗歌创作和诗学研究所重视的一个问题 ,对此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曾通过对“文与质”这一传统哲学和诗学命题的重新阐释 ,并结合古典诗歌史的发展实践 ,对“情与采”这对美学范畴也提出了新颖精到的独特看法 ,提出了一个“本色”与“绮丽”兼美的诗学命题 ,从而把中国古典诗学的文质观与情采观研究提高到了一个带有总结意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变”观念从先秦即已萌芽,中经汉魏六朝和唐宋时期的发展,至弘治到康熙间的唐诗学“诗变”论,从对文学活动现象变化的认识到对诗变因素、原因和诗变原理的探索、总结,最终达到对“诗变”的规律性论证,从而确立了中国古代的“诗变”论。研究中国古代“诗变”论,可以在价值取向、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的意义方面,深化当今的唐诗研究和诗学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