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电影并不是一种电影类型,而是后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的产物。好莱坞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它颠覆了一切深度模式,抛弃了精英文化,而走向消费文化、世俗文化、游戏文化。  相似文献   

2.
对后现代主义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为后现代主义与当今时代性的、人类性的问题紧密相联,所以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话题虽然不再时髦,但仍然挥之不去;关于后现代主义的阐释虽然汗牛充栋,但仍要深入研究.从语义上考察,"后现代”不是一个阶段性概念;从本质上剖析,后现代主义是人类反叛性情绪的符号化,后现代主义的产生是必然的,但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不具备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超越后现代主义或者说使后现代主义走出思想与现实困境的方法不是在理论上就事论事、厚此薄彼,而是在实践中开拓进取、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超越现代主义的新思想或新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范式。后现代主义思想理论是后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对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教育观包括个性化、多样化的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非线性、复杂性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关注个体、回归生活的后现代主义教学指向,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后现代主义师生关系,丰富性、差异性的后现代主义教育评价,人性化、民主化的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变革思维范式,强调对人的关注,倡导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注重平等对话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现代主义走向衰弱的时候,西方又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现代艺术——后现代主义。它的出现是传统的视觉艺术拓宽到视觉、听觉、触觉等各刺激的相互作用,并转变为艺术思维与艺术活动的一种组合关系。基于这种理论思考,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开展论点:(1)后现代主义的界定:后现代主义的定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相关关系。(2)后现代主义的演变内驱力—观念化后现代主义是建立在一种新的艺术观念与创作行为结构方式上的形态。(3)结语。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成人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特有的教育观点为研究我国成人教育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的发展趋势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和特点出发,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后现代主义倡导的多元性、非理性、差异性等几方面对我国成人教育产生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后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特征.至今众说纷纭,作为历史范畴、文化范畴、思想范畴广泛流传.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已有不小影响,我们对待后现代主义应采取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终结的感觉》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在后现代语境下,主要依据"后现代主义之父"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的关于后现代主义文学根本特征的理论;从主题、人物、叙事和语言四个方面来解析小说中所具有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之不确定性。最终,正是此种不确定性揭示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8.
浅谈后现代主义思想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认为后现代主义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化的观点对教育的影响在进一步加深,研究生教育领域显现出的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多样化、内容的开放化、管理的弹性化、课程的人性化以及师生关系的融合与互动都是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四个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像学史上关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乃至现代主义的争论一样,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不仅存在于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内部,而且存在于各种以“客观身份”从事后现代主义研究的理论家中间。争论的内容从后现代主义发生的时间到其内涵,再到其价值批评,可说是无所不包。当然最有争议的还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考据学上的问题,更是一个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定位、分析和评价的问题。本企图从众多理论家的分析中总结出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论述,从而为我们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提供一个大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爱德华·多克斯提出:后现代主义的博物馆化标志着后现代主义的死亡,后现代主义之死预示着真实性和社会价值的重生。后现代主义是理论事件还是全面的生活方式,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虚无是消费至上的原因还是结果,犬儒和虚无是否是后现代主义的唯一理论气质:理论家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往往没有定论。本文的目的在于还原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谱系和现实遭遇,指出多克斯的"后现代主义之死"有其特定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西方后现代思潮的传入对史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近年来,国内翻译介绍了大量的后现代理论、后现代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后现代与史学的关系、后现代史学批评、后现代史学实践等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工作使学界对后现代史学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并为付诸实践奠定了基础。目前,思想史、区域史、口述史领域都零星出现了一些具有后现代意味的作品。后现代史学的批判能量及在拓展史料范围、拓宽研究视野等方面的有益启示都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及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意义上与后现代主义相遭遇,以及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指责,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给以回应和加以超越的,而这种超越又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新时期的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新写实小说、第三代诗歌、先锋小说和王朔现象,是新时期较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本。但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学,不是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简单摹仿,它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化发生碰撞、交融之后产生的结果。这种学,已经从多个方面揭示了当今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化现象。不过,对于这种学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清理和批判。  相似文献   

14.
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思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复杂性科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着一定的关联。但是复杂性科学绝非后现代主义得以成立的科学基础。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审视科学发展。把其中合乎自己思潮的东西拿过来为己所用。其中既有把其思想发挥的地方,也有大量误读的地方。复杂性科学可效仿后现代主义思潮,从后现代思潮发展中索取“为我所用”的东西,来推动对于复杂性思想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后现代认知价值取向、后现代情感价值取向、后现代审美价值取向。强调直觉与感悟,反对对文本进行泛政治化与模式化的解读,要求尊重学生阅读文本时独特的认知价值、情感价值、审美价值,使学生阅读文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we begin by attempting to establish the parameters of the eclectic concept of postmodernism. We then evaluate what have been described as two different strands of postmodernism; postmodernism of reaction’ and postmodernism of resistance’ and conclude that, while there are clear differences in intention and in emphasis, the ‘two postmodernisms’ have too much in common to be thought of as separate discourses. Next, we try to identify some key problems with postmodernism per se. Our central argument is that, contra the postmodern rejection of the metanarrative, a Marxist analysis still has most purchase in explaining economic, polit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s and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capitalist societies. We argue that postmodernist analyses in general, in their marginalisation and/or neglect of the determining effects of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re essentially reactionary. While noting a range of problems with postmodernism, we focus on its methodology and on its politics. In particular, we suggest that postmodernism, whether unwittingly or not, by denying the notion of ‘emancipation in a general sense’, serves to disempower the oppressed.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we look at postmodernism and education. We argue that recent major processes of restructuring, underpinned by market‐led strategies, are in line with the latest requirements of capitalism. This is either denied, ignored or underplayed, or else the changes are designated merely as ‘postmodern’, in the discourse of postmodernism. In rejecting the determining effects of capital, or in denying or underemphasising the dualism of social class inherent in capitalism, postmodernism, we argue, serves to uphold the Radical Right in its two nation hegemonic project.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是一种不同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网络教学由于具有独特的开放性、交互性而深受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影响。论文在阐释后现代知识观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后现代知识观对网络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及组织方式所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与我国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后现代主义以研究语境、研究文本、研究方法三种形式呈现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这种景观的存在既与教育理论的尴尬处境相连,也与我国呈现的一些后现代征象相关。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标准、对象、方法等都被置换到一个新的参照系框架下。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我国缺少生成的土壤。教育理论界应采取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对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act of postmodernism on counseling theory and practice. First, i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s of postmodernism. Next, it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postmodernism on counseling theories and modalities. Then, it identifies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postmodern counseling and points out that one way to address these limitations is to find a synthesis of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Finally, it recommends tha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heory of Yin and Yang might be helpful to such a synthesis. A caveat is: though postmodernism has much to contribute to counseling theory and practice, critical and reflective thinking on its impact is warra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