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地震应急管理系统是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乘客出行安全、紧急疏散避险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的现状,文中概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地震面临的难点,以及笔者在研究工作中得到的启示,就完善现有地震应急管理系统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蜜  王霞  关贤军 《软科学》2011,25(3):121-125
在假定不破坏城市道路的基础上,以"四阶段法"对不可预警突发公共事件下应急交通疏散进行分析,研究了受影响区域人员的疏散、救援人员和物资进入等问题。首先按类型分析法对突发事件下城区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得出应急交通分配矩阵的求解方程,对应急疏散所需车辆及往返次数进行了预测,然后结合路网情况和时间因素改进了应急交通需求量的加载模型,并通过算例对所建立的应急交通分配模型进行计算和验证。  相似文献   

3.
刘艳艳 《科技通报》2015,(2):110-112
在特大地震灾害等突发事件救援力量和资源应急智能调度中,需要构建调度网络,应急调度网络的耦合态势的优化设计,对提高调度网络的活力和效率至关重要。提出一种基于云模糊循环堆栈的应急调度耦合态势优化模型,基于基本交汇点疏散特征与可控疏散网络的构建原则,构建网络模型,网络配置中涵盖了紧急疏散的规划和政策制定、路径选择、救灾物资发放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灾后重建等。设立工作区、装备区、指挥部等,进行正确的区域、场所的划分和设定。对突发事件应急调度网络的能量节点进行模糊循环堆栈控制设计,得到救援力量最优配置,增强突发事件应急调度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对网模型的耦合态势优化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提高应急救援的吞吐性能,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资源调度的响应时间缩短,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教学楼是大量学生集聚的场所,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快速安全的疏散。本文分析了庐山地震发生时学生的疏散行为,在社会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引入视觉作用因子,优化期望速度和期望方向,建立了教学楼应急疏散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数学求解和计算机求解,提出了数学求解和计算机求解要联合应用。模型可以应用于学校的应急疏散仿真、应急疏散能力评估、应急疏散方案的建立和优化等多个方面。模型还可以融入各种应用系统,为分析、预报、预警等计算出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4,(6):50-55
通过分析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需求,提出应急资源需求情景的构建原则和程序;根据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资源需求特点,并结合灾害发生区域、应急资源使用范围、应急资源需求的连续性和紧迫性、灾害处置核心业务所需资源等因素,将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需求情景构建为6个方面,分别是综合持续需求型、卫生防疫需求型、资源缓增需求型、控势疏散需求型、紧急处置需求型和快速恢复需求型;最后从情景描述、资源任务、资源保障三个维度对资源需求情景进行了详细刻画,为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资源保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雪灾交通预警布局的空间信息分析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雪灾突发事件的交通预警管理为背景,研究雪灾交通应急管理的事前规划.将地理空间信息作为交通应急管理的分析主线,提出基于空间数据分析的交通应急预警规划和应急资源布局信息系统,并根据这个信息系统框架提出详细的技术支撑框架.根据数据挖掘得出的带有空间信息的关联规则,因地制宜地指导交通应急资源的布局再造,面向雪灾再次发生的可能性重新优化交通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交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健全的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缩短处理事件的时间,从而有效的保证交通的正常运行。本文以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的体系框架,其次论述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最后分析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疏散信息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疏散信息平台是应急疏散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本文立足于应急疏散信息管理的现状,通过物联网与应急疏散信息问题关联分析,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疏散信息平台的基本架构,并阐释了信息平台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13)
本文研究教学楼应急疏散从网格化出发,按教学楼功能划分为大网格,疏散人员在网格之间流动,按照学生群体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模型经过求解后,利用高校教学楼的教学楼数据和师生数据进行了模拟运算,发现了应急疏散不能片面追求个体疏散速度,要适当控制疏散密度,本文还给应急疏散提出了三点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23)
城市轨道交通凭借运能大、能耗低、速度快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骨干,但其自身存在的结构复杂、客流密集和空间布局限制的缺陷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应急处置实务出发,对轨道交通所辖区域内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提出构建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及联动机制,为轨道交通企业应急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运营线路和持续增长,扩充规模宏大,市民对于选择轨道交通的出行的几率越来越高,但地铁空间相对狭窄,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时,对于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在发生突发事件和极端条件下地铁运营的应对措施,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本文中,将就地铁运营应急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肖花  刘春年  郭韫丽 《现代情报》2016,36(11):32-36
文章基于虚拟社区环境,阐述了突发事件下用户应急信息行为表现特征,剖析基于虚拟社区的用户应急信息行为实施的必要性,划分基于虚拟社区的用户应急信息行为构成维度,分析突发事件中虚拟社区用户应急信息行为过程,并提出突发事件下基于虚拟社区的用户应急信息行为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3.
苏延立  张萌 《科教文汇》2014,(12):175-175,186
本文从对高校突发事件概念定义的阐述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化高校环境,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制定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加强对师生员工应急法规意识教育等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苏延立  张萌 《科教文汇》2014,(4):175+186
本文从对高校突发事件概念定义的阐述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化高校环境,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制定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加强对师生员工应急法规意识教育等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系统动态作用机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分析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系统内部结构;构建SD因果关系模型,研究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系统各子系统间反馈机制和相互耦合机制以及应急决策动态调整机理;提出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系统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姜霄 《科技广场》2014,(6):127-129
近年来,我国各地遭遇突发事件的频率逐渐加大,对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公共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要想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灾害损失,就必须快速有效的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应急管理。因此,本文提出从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增加应急资金投入、加强应急处置技术保障、增强应急物资储备四方面构建能使应急过程有效运行的对策体系,实现我国突发事件下应急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文化、社会全面转型的特殊时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类突发事件正冲击和困扰着高校,大学校园的安全问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文章描述了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列举了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以及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占比情况,并从社会自然因素、高校管理因素、家庭教育和个人成长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频发的原因,针对高校应急教育滞后、家庭危机意识启蒙不足、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应急能力不强的现状,从加强突发事件管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培养应急管理队伍、健全安全教育培训机制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以加强突发事件管理、强化应急教育等手段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特点和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只有与信息管理相融合.以信息管理连接和支撑应急管理,才能更好的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瑾 《科技与管理》2008,10(3):116-119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前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的水平,对高校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量化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评价的重要性;然后在模糊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专家群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校正一补偿评价法把专家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评价和对专家评价水平的评价综合起来,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中的具体应用,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量化评价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凌云 《中国科技纵横》2010,(7):185-185,99
地铁是大型城市的主要交通干线,其人流量大、和特殊的建筑结构和位于地面以下的建筑位置都为应急疏散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文通过对于《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和《NFPA130 Standard for Fixed Guideway Transit and Passenger Rail Systems))两种不同标准中的疏散时间计算方法所得出的时间和STPES的模拟时间进行的比较,讨论了两种不同计算时间的优缺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