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由于中国及时抓住国际分工模式调整的机遇,通过加工贸易这一产品内贸易形式切入国际生产链,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产品内贸易基地,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研究较为欠缺。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对中国参与产品内贸易的现状和效用进行了研究,这对人们客观认识中国在产品内贸易中的地位,理解产品内贸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产品内贸易实现产业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解新华 《科技广场》2013,(1):214-216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生产链开始分化和独立,不同国家有可能参与同一产品不同生产环节的生产,由此导致产品内贸易的产生.产品内贸易的出现及迅速增长可以归结于跨国交易成本的降低及国际分工的细化.通过对产品内贸易的利益分配进行分析,亦可发现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国际分工合作中一直处于弱势、不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已成为全球贸易中的一项重要服务性产品。由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教育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很大吸引力,在国际留学生市场中竞争力较强,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留学生管理制度。本文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简单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已成为全球贸易中的一项重要服务性产品。由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教育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很大吸引力,在国际留学生市场中竞争力较强,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留学生管理制度。本文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简单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数字产品贸易是驱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保持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维持产业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7—2020年全球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全球数字产品贸易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中国、美国和欧洲部分经济体在交易能力等方面处于核心枢纽地位。块模型分析表明,数字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部分板块内部,且近年来板块之间的数字产品贸易往来趋于增强。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在数字产品制造领域的优势较为明显,德国和法国在数字技术应用领域具有较大优势,英国、德国和美国在数字要素驱动业的实力较强。据此,本文建议持续推动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数字产品制造领域的优势,把握区域经贸协议扩展机遇,助力我国数字技术应用及数字要素驱动行业的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磷是不可再生资源,关系到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研究磷产品贸易格局的演化特征,有利于认识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对保障中国磷安全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1990—2020年全球磷产品贸易网络模型,分析其全球化水平、贸易互惠和国家连接模式,考察了贸易大国(地区)的中心性演化,并构建指标评估了中国磷产品贸易安全。【结果】结果表明:(1)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以磷矿加工产品(包括磷肥与其他化工产品)为主的贸易网络越来越活跃,互惠性增加了30%以上,从而有利于增加国际合作,稳定贸易关系。在不均衡的网络结构下,许多国家(地区)依赖磷产品出口国(地区),因此主要出口国(地区)的政策稳定性对全球磷产品供给十分重要。(2)20世纪90年代,磷矿石、磷矿加工产品贸易的主要贸易国包括具有高磷资源禀赋或生产能力的出口国(摩洛哥、美国)与磷资源禀赋低、需求大的进口国(荷兰、德国、比利时、泰国和马来西亚等),2006年以来随着东欧和中国磷矿石产量增加、磷肥需求扩大,它们对磷产品贸易网络的影响能力不断增强。(3)随着磷化工产业的发展,中国由磷资源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贸易伙伴的政治...  相似文献   

7.
赵晞泉  陈伟 《资源科学》2024,(1):100-113
【目的】研究全球钴资源贸易网络演化,对于理解全球钴市场和钴供应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产品链视角出发,本文构建了钴矿石、钴化合物和钴及其制品的全球贸易网络,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全球钴贸易规模时序变化,揭示不同产品类型钴贸易网络的空间格局与拓扑结构,以期为保障中国钴供应安全提供参考。【结果】(1)全球钴贸易规模在波动中上升,不同钴产品的贸易发展态势具有明显差异,钴及其制品成为全球钴资源贸易的主要形式。(2)全球钴贸易网络呈现出空间分异特征,钴贸易向少数国家(地区)集聚趋势明显,不同产品类型钴贸易网络的空间组织形态具有较大差异。(3)钴矿石和钴化合物贸易网络日渐松散,钴及其制品贸易网络稠密化程度显著提升,3类钴产品贸易网络的传输效率均随时间增强。(4)全球钴贸易网络均具有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核心结构和边缘结构层级界限清晰,各国(地区)在网络中的角色仍处于动态调整中。(5)中国、英国、美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地区)长期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韩国、法国和芬兰等国是其中两类钴产品贸易网络的关键国家(地区),奥地利和斯洛伐克、西班牙和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分别在3类钴产品贸...  相似文献   

8.
基于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附加值贸易数据,测算分析1995—2011年期间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各部门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结果显示:1995—200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而2005—2011年呈现出倒L型的发展形态;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GVC参与程度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地位。中国制造产业内技术水平不同的各部门在不同的全球价值链驱动模式下呈现一种"错配"状态,即技术水平越高的制造业部门具有较高的全球参与度,但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很低;技术水平越低的制造业部门则呈现出较高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和相对低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信息贸易在一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鉴于国内已有研究成果中对我国信息贸易总体状况的分析还相对较少,本文从我国信息贸易各类产品以及服务角度入手,分析了21世纪以来我国信息贸易的发展状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考察,从而相对客观的展现了我国信息贸易的总体状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02-2012年历年度50个重要经济体间的航空航天产品双边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国际航空航天产品贸易格局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贸易网络逐渐稠密,越来越多的经济体间建立起双向贸易关系。法国、美国、德国和加拿大是国际贸易网络的枢纽,但控制力在下降;以中国和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贸易地位得到提升。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贸易网络尤其是发达国家产生一定冲击,不过法国和德国凭借稳定的贸易量尤其是双边贸易额,成为贸易网络中的绝对核心。中国尽管贸易地位得到提升,但应发展具有自主产权的航空航天关键技术和产品,降低进口依存度。此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用于贸易网络研究时,应将指标内涵与贸易关系特征以及原始贸易数据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识别与防范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晖  赵佳佳 《未来与发展》2006,27(11):44-47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当今世界,中小企业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发展国民经济和扩大出口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国际化经营中的地位也日益增强。然而,全球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风险因素,对大型企业而言,其抗风险能力较强,尤其在防范和转移风险方面具有成本和人才优势,但大型企业的很多舰避和转移风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02—2012年历年50个重要经济体间的航空航天产品双边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国际航空航天产品贸易格局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贸易网络逐渐稠密,越来越多的经济体间建立起双向贸易关系。法国、美国、德国和加拿大是国际贸易网络的枢纽,但控制力在下降;以中国和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贸易地位得到提升。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贸易网络尤其是发达国家产生一定冲击,不过法国和德国凭借稳定的贸易量尤其是双边贸易额,成为贸易网络中的绝对核心。中国尽管贸易地位得到提升,但应发展具有自主产权的航空航天关键技术和产品,降低进口依存度。此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用于贸易网络研究时,应将指标内涵与贸易关系特征以及原始贸易数据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21,(3):15-21
融合WWZ和SNA方法,从全球价值链的增加值联系视角研究运输服务贸易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评估我国在运输服务贸易中的网络地位,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全球运输服务贸易网络具有"核心—边缘"特征,我国的核心地位明显提升,已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我国的节点中心地位列第七位,与牢牢占据网络核心地位的德、美、英、意、法相比,在联系广度、控制能力和自主性上都存在一定差距。我国运输服务的网络地位与货物贸易大国地位并不相称,网络话语权和影响力亟待提升。应加快与货物贸易深度融合,发展价值链高端运输服务;提升与全球交通枢纽连通性;打造国际知名运输企业品牌,重点补齐航空货运短板;全面提升物流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朱学红  彭婷  谌金宇 《资源科学》2020,42(8):1489-1503
为了考察战略性关键金属贸易网络特征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本文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以1996—2017年7种战略性关键金属贸易数据为基础,定量刻画了全球战略性关键金属贸易网络的拓扑特征,并从入度中心度、出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5个维度全新解构各国在贸易网络中的角色和地位,以此并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贸易网络特征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17年期间全球战略性关键金属贸易网络具有松散性和异质性,并呈现“小世界”特征;②就个体而言,中国、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战略性关键金属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在贸易网络中占据中心地位;③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对一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影响在低收入国家表现更为突出,而出入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的影响则不显著。中国应采取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并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
香港作为全球最主要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之一,在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的经济改革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香港以其在贸易和金融方面的优势,成为中国与世界信息产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世界信息产业领域的著名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无不是通过香港作为其了解中国、进入中国的跳板,其计算机产品的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的贸易增加值和结构,并比较分析了三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和分工程度。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韩国趋于稳定,日本下降趋势明显。中国中低和中高技术制造业在价值链中上游位置,高技术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程度较高,但位置低于韩国和日本。日本各技术水平制造业都在价值链的中上游位置,但都有下降趋势。韩国各技术水平制造业参与价值链分工程度最高。出口中间产品的国外价值比重增加是中日韩三国全球参与价值链分工程度加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江西省外贸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对江西省2006年主要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分析会发现,出口产品附加值低严重影响了我省在对外贸易中的贸易利益。本文即从产品附加值和贸易利益分配两个方面对我省出口商品结构进行分析,得出简要结论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莹  耿心怡 《科研管理》2014,35(7):27-34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现状,采用GL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不同角度测度和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运用面板数据对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大而不强,产业内贸易结构不均衡,急需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等产业。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人均收入差距、技术差距和外商直接投资都是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其中人均收入差距和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余因素根据贸易伙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服务贸易开放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日益上升,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对服务贸易的研究。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对外开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自由化是就全球而言,对外开放是站在一国的角度开放本国的市场,增加竞争。本文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开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术产品贸易成为了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新的增长点.专利与贸易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欧盟是中国经贸合作的重要伙伴,在高技术产品贸易领域内也不例外,研究专利与中-欧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建立VAR模型对出口与专利的关系进行探讨,对中-欧高技术产品贸易的长远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