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下游长达数百里的河道高悬于地面之上,集水面积很小,由于黄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河势游荡多变、堤防单薄、险点隐患等问题依然存在。经过历次大洪水,背河出现管涌、渗水、滑坡、陷坑、漏洞等险情,对黄河下游防洪威胁极大。黄河大堤是防御洪水的关键屏障,采取黄河大堤加固的办法是确保防洪安全的一项有效措施,可大大提高黄河大堤防御洪水的能力,有效避免洪水对下游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黄河的开发治理,放淤固堤是有效治理黄河的途径之一,是黄河下游目前在建工程中较多的项目。放淤固堤是利用泥浆船或泥浆泵将黄河河道内的泥沙通过输沙管道输送到黄河大堤以外,从而疏通河槽,提高大堤浸润线,消除险点、加固大堤的有效措施,是合理利用河道泥沙加固、加宽大堤的有效途径,可大大提高黄河大堤防御洪水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东平湖水库是黄河下游的重要分滞洪区,它是解决黄河、汶河洪水对山东黄河下游威胁的关键工程,承担着“确保省会济南,确保津浦铁路,确保胜利油田,确保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防洪任务。在黄河下游防洪运用调度中,它是运用机遇最大,运用频率最高的分滞洪区。小浪底水库运用后,在防御黄河下游标准以内洪水运用中它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东平湖自身的防洪体系还不尽完善,  相似文献   

4.
1概述 长期以来,由于黄河中上游来水不断减少,黄河下游两岸引黄水量不断增多,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平滩流量明显减少,河口河段主槽淤积萎缩严重,中常洪水漫滩后防洪压力越来越大,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成为悬河中的悬河。为有效改变黄河下游防洪不利局面,1997年后国家分别采取“拦、排、放、调、挖”等措施对黄河下游进行治理,其中挖沙固堤作为治理措施之一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民治黄以来,三次加高培厚了黄河下游大堤。“三江”洪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防汛安全问题,加大了防洪投资力度,工程的配套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为黄河下游防洪安全提供了保障。但目前仍有部分堤防高度及断面防渗达不到要求,几百处险工、险点急待处理,还有不少河道整治工程需要布设,再加上堤身土质差、内部隐患多等历史原因,要达到“固若金汤”还有很大距离,这说明防洪工作硬件设施还有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6.
黄河大堤不仅是防御洪水的钢铁长城,也是防洪抢险的专用道路。以沿河粉质轻亚粘士铺筑的堤顶路面,遇上雨雪天气道路泥泞,无法正常通行,给防洪抢险造成不便。为适应黄河防汛抢险需要,方便堤防工程管理,促进黄河两岸国民经济发展,经上级批准,濮阳市河务局堤防顶面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路面建设,现将堤顶路面硬化有关问题,即工程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大堤右岸,开封黄河堤段堤桩号为K89 970-K98 329M、K110 000-K112 550M之处是黄河下游防洪的关键部位。由于种种原因该段堤防工程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已成为黄河防汛的主要隐患区之一。黄委有关部门极为重视,要求对开封黄堤段进行加固勘察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独特,为著名的“二级悬河”。黄河范县河段处于下游“二级悬河”最为严重东坝头至陶城铺之间河段的中部,滩唇高仰、堤根低洼“二级悬河”的河道形态非常突出,对下游河道防洪十分不利。一旦发生大洪水,极易在滩区串沟和堤河低洼地带形成集中过流,造成横河、斜河特别是滚河重大河势变化,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酿成决口之灾。为此,结合黄河中下游洪水泥沙防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一些必要的治理措施,以期解决问题,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9.
以黄河安澜和人民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提高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7月11~15日,黄河防总就山东黄河滩区运用预案、东平湖防洪预案、下游防横河斜河滚河等预案、河南黄河滩区运用预案、沁河防洪预案、黄河下游洪水调度预案等进行逐一检查,进一步理顺黄河防汛预案各个方案流程的衔接,加深对预案的认识程度,使预案更具实战性。  相似文献   

10.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防汛队伍主要由黄河防汛专业队伍和沿黄群众防汛队伍组成,实行的是专业队伍和群众队伍相结合,军、警、民联防的方针。这两支队伍在历年防御洪水斗争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黄河防洪保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防汛队伍的状况已不完全适应黄河防大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继国务院已批复珠江、海河、松花江、辽河、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后,日前,国务院批复了《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批复文件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基本控制洪水,确保黄河下游防御花园口洪峰流量22000m^3/s堤防不决口,逐步恢复主槽行洪能力,初步控制游荡性河段河势;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河道逐年淤积抬高,河道断面萎缩,过流能力降低,漫滩流量大幅度减小,致使黄河洪水出现小流量、高水位、大险情的特点.通过对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规律的认识,以黄河下游洪水不同时期水位的变化、洪水传播时间的变化以及漫滩流量和削峰作用的变化来论述下游河道淤积对洪水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河大堤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输防汛抢险物资的重要交通道路。通过近年来的黄河下游堤防道路工程建设运用,为黄河防汛抢险、工程管理、地方交通及经济建设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便利和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修建时间的延长,堤顶道路不同程度出现了裂缝、坑槽、推移和啃边等问题,给黄河防汛车辆通行和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从而影响了工程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河道是经过长期输沙淤积塑造而成的,在自然条件下,水流宽浅散乱,主流摆动不定,易形成横河、斜河威胁堤防安全。为防止洪水直接冲刷堤防,增加防洪的主动性,在河道的适宜部位修筑丁坝、垛及护岸等河道整治建筑物,对控制河流的走向,进一步疏导水流、稳定河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黄河山东河段位处黄河下游,是黄河防洪的重要地区之一。周定王五年(前602)宿胥口河徙后,流经鲁西北,黄河穿行山东千余年。现行河道是清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改道后形成的,具有堤距上宽下窄、纵比降上陡下缓、输沙能力上大下小、泥沙淤积严重、地上悬河突出等特点,造成防凌及河口治理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滩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下游的广大滩区,是由于黄河数次的泛滥以及过水,逐渐淤积造就的.很多年以来,滩区一直重复着被淹一退水一再淹没的过程,致使滩区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根据黄河中下游洪水水位变化规律和特征、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特点,以及滩区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黄河下游滩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新世纪、新的形势下,下游滩区发展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7.
黄河凌汛灾害是黄河下游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史上曾以频繁决口、难以防治而著名。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弯曲连绵,险工、控导交错对峙,容易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段较多。人民治黄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黄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黄河堤防,兴建河道整治工程,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黄河治理力度,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加高、加固两岸堤防,加修、改建了许多河道整治工程和病险涵闸,又进行了标准化堤防建设,将黄河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增强。防洪非工程措施也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2003年8月下旬以来,黄河流域发生了多年不遇的长时间秋汛,黄河干、支流共发生十余次洪水,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险情。经过治黄职工和抢险队员的共同努力,战胜了历时3个月的洪水,取得了黄河防汛抗洪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黄河系统自1988年起,先后在黄河下游组建了十几个专业机动抢险队,他们承担着黄河下游各种险情的抢护,对黄河防洪减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硬件建设上,配备了比较先进的挖掘、装载、运输等机械设备,一改过去人工抢险效率低、速度慢的特点。几年来,在黄河防汛抢险行动中,专业机动抢险队以其行动迅速、抢险效率高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有一幅“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教材第49页),图中黄河经山东入渤海,是东北流向。但是,黄河在1938年花园口决堤至1947年堵口复归故道期间应为东南流向,仔细分析此图所示均为1945年的历史内容,这显然是历史时空不符。一、黄河决口与复归故道的时间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自从1855年黄河改道经山东入渤海,一直保持东北流向。1938年5月,日军发动对徐州地区的进攻……6月,国民党政府下令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以洪水阻敌前进,掩护国民党军队的撤退。黄河遂由原来的东北流向改为东南流向,大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