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洁 《小学语文》2014,(6):57-59
赵丽宏的散文清新而有诗意,晓畅而又耐人寻味,语言优美,细腻而不琐碎,清新却不晦涩,婉转多情却又明白晓畅,非常适合青少年『蒯渎、学习积累。他的散文作品先后有十余篇被选人各个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2.
回望中国文学史的百年沉浮,我们不可能忽视那一度翻涌的金庸浪潮。从80年代金庸小说传入内地,“金庸热”可谓经久不衰,国内外的评论界也对金庸小说作出各种评论,尤其是90年代以来精英阶层对金庸小说的认可让其地位猛然提升,大有登堂入室之势。虽然批评文章屡见报端,却也阻止不了“金庸热”的强劲势头。甚至有人认为:“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3.
邓海涛 《广东教育》2006,(11):63-64
有人说过,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金庸武侠小说以其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而广受欢迎。另一方面,金庸武侠小说却境地尴尬,尤其在中小学里,更是背负着骂名:不少老师或家长担心金庸构造的虚幻武侠世界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耽误学业甚至走火人魔,严厉禁止他们阅读。这是一种误解,金庸武侠小说所蕴含的各种教育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这无疑是一大浪费。  相似文献   

4.
畅岸是陕西重要的散文作家之一。畅岸是扎根于现实生活土壤的人,执著现实生活、关注社会人生是其散文的显著特点;畅岸散文抒写了“多味”的人生情趣,既有甜甜的乡情,又有一代人的苦情,还有刻心铭骨的恋情;畅岸散文反映了商品大潮冲击下的畅岸的也是一般文人的心态特征:崇尚文学却难待安宁,追求淡泊却总觉难堪,倾听天籁,却常常被尘世的喧嚣所淹没。  相似文献   

5.
试论金庸的美学思想脉络袁武金庸的武侠小说继席卷港、台、海外华人世界后,又席卷中国大陆,除吸引众多普通读者外,还令很多专家、学者爱不释手、通宵达旦。海外成立了“金学研究会”,大陆也开始了对金庸的研究。这里,我想试着谈谈金庸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他的美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在金庸研究中,学界侧重于金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轻于对金庸与外国文学及文化的研究。金庸小说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了外来异质文化的影响,其小说在展现出“民族性”的同时又展现出了“世界性”。将发掘其武侠小说的内在魅力与探索其武侠小说的外来影响相结合将有助于“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爱娟 《学语文》2006,(6):0-31
关于金庸早期作品之一《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黄蓉的评论很多。即使是一些次要人物也多有评论,如杨铁心、穆念慈等,唯独处于主人公对立面的杨康却少有评论,笔者在奇怪之余。也有些遗憾。笔者在对于郭靖这样舍身赴难。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侠充满赞赏之余。却也觉得他身上缺乏真正的生命意识的矛盾冲突,未能构成真正意义的艺术张力,而杨康在金庸笔下,却集中体现了一个人在面对残酷命运的同时,如何地抗争,表现出丰富的人性,使我们在痛恨他时,又心生怜惜,纵观杨康的一生。我们可以在他身上看到那种情与理的冲突,爱与恨的交织。  相似文献   

8.
人生第一招:对付考试 金庸(查良镛)出生于浙江海宁的大族,祖辈多出大诗人,有过陪皇帝读书的先辈。 金庸说,中学时代是他最快乐的时期。他天生记忆力超强,应付考试得心应手。金庸觉得考试是一件乐事,而他的同学却多有“恐考症”。于是,侠义心肠的金庸便想拔刀相助。他与两个同学一番策划,就鼓捣出了那本叫做《献给投考初中者》的书来.细细道出应付考试的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南宋散文是古典散文研究中一个容易被边缘化、实质却很有研究意义的领域。倘若要深化对南宋散文的认识,进行一番学术史的梳理必不可少。《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优秀的目录学专著,同时又具有珍贵的文学批评史料价值。四库馆臣在批评南宋散文时坚持的批评观念视野和所使用的批评方法乃至一些具体的批评意见和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后人对南宋散文的观念和评价,客观分析他们的洞见和不见对当前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骚人墨客。从古至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然而郁达夫却以其散文精品《故都的秋》,独领30年代咏秋散文的风骚。  相似文献   

11.
很多同学知道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自己创作时却又无从下笔。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在平时的散文写作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陈刚 《考试周刊》2009,(8):35-36
大侠.曾经是每个男人的梦想。但如何成为一个大侠。如何算是一个真正的大侠,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我们见到了一个又一个大侠,但比较起来。乔峰的英勇所为,让我们肃然起敬,可谓“侠之大者”。  相似文献   

13.
第一节 抒情散文 文体简说     所有文体中,最随心所欲、丰富多彩却又写真事、重实录的大概就是散文了。她如同灵巧无比的心灵之手,既可以“大题小做”,纳须弥于芥子,更可以“小题大做”,从一粒砂看世界;它崇尚生活的真实,又浸透着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它呈现一派自由自然之美,又有“神”在其中游走主宰。   散文概念由来已久,其内涵也几经变迁。今天的散文指的是截取生活片断或捕捉作者瞬间感受,采用文艺的笔法,重视感情的抒发,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灵活,语言不受韵律约束,强调真实感受的表达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  相似文献   

14.
大约在上个世纪末起,中国掀起了一波涉及金庸、武侠小说、金庸热及金庸武侠小说等现象的批评热潮,而在相当多的有关金庸武侠小说的批判中却存在着个人情绪化突出,批判的矛头指向偏错等问题.许多知名人士或学者在试图去批判金庸武侠小说时实质上却是在批判武侠小说,批判金庸,批判与金庸武侠小说有关的各种社会现象.他们所要批判的对象与其实际批判的矛头不相对应,似乎是南辕北辙、“声东击西”.  相似文献   

15.
宗璞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写得细腻又抒情,流畅而又有韵味。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宗璞散文的艺术特色:用传统笔法写游记散文,用真情实感写抒情叙事散文,用广博学识写文化性散文。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封笔后,仍有好学之心,为此,他向北大递交了读博的申请。然而,金庸这样的大人物,名气太盛,地位显赫,高龄读博,谁都不想收他这个烫手的山芋做徒弟。无奈,金庸为读博之事碰了一鼻子灰。但是金庸却并不气馁,反而坚定了拜师北大袁行霈老先生的信念。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金庸受北大中文系李铎教授的邀请来北大演讲。结果在办公室,金庸见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袁行霈老先生。令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不同版本语文教材的选文中,散文占的篇目比例毫无疑问是最多的。同样,语文考卷里的阅读材料,散文也少有缺席的时候(这种现象甚至引起了"语文学习怎么成了散文学习"的质疑)。与散文在语文教材中的突出地位相比,人们对散文阅读教学规律的研究总结却很有限,既缺乏关于散文这种文类的核心知识,又缺少大家都认可的教学模式。散文到底是指哪些文章什么样的文章称为散文,一直有争论,莫衷一是。散文真的是个大箩筐。散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  相似文献   

18.
对金庸小说的论争暴露了学术界所存在的许多问题。这其中既有作家、批评家商业化的介入;也有学者理论上的含混不清、学术态度不严谨等。促使金庸小说论争陷入较浅的层次和无意义的辩驳之中,阻碍了金庸小说研究的深入。本文力图透视并澄清金庸小说论争中的雅俗和经典之争的等若干理论问题,以此为金庸小说进入经典文学史做点规范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的“盟主”,他的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金庸小说研究、金庸研究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术研究科目——金学。  相似文献   

20.
今天要谈到的是《雪山飞狐》.先来简单介绍下这部小说吧. 《雪山飞狐》是第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金庸小说. 该书是《飞狐外传》的姊妹篇(先有《雪山》,后有《外传》).全书字数不到20万,可是信息容量特别大.这本书的情节发生在一天之内,却又包含了一百年的故事.即金庸把这一百年的故事浓缩到一天中来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