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乍看此题,难免令人费解。老作家沈从文之死与新闻改革有什么关系呢?新闻改革又怎么能与老作家之死挂得上钩呢?这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众所周知,沈从文先生是湖南的骄傲,这位出生在湘西凤凰县的老作家,30年代曾以《边城》《湘行散记》《湘  相似文献   

2.
乍看此题,难免令人费解。老作家沈从文之死与新闻改革有什么关系呢?新闻改革又怎么能与老作家之死挂得上钩呢? 这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众所周知,沈从文先生是湖南的骄傲,这位出生在湘西凤凰县的老作家,30年代曾以《边城》《湘行散记》《湘西》《长河》等独树一帜的作品而蜚声文坛。虽然,沈从文在解放后一个长时期内饱受误解、冷遇、甚至歧视,现代文学史的教科书把他排除在外,只  相似文献   

3.
一套由20个集子组成的《沈从文别集》(以下简称“别集”),作为珍藏品放进了我的书橱,凝视着这套虽谈不上豪华考究,却也典雅大方的别集,不由得如释重负般地吁了一口气,心里暗自庆幸:“幸甚!幸甚!险些愧对地下的沈老先生。”我所庆幸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了《文献学概要》中提及的“总集”与“剐集”的涵义的基础上,亦分析了《中图法》中设置的“总集”与“别集”的使用意义和使用规则,并着重论述了“总集”与“别集”在该二书中的差异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图法》在使用“总集”与“别集”时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岳麓书社1992年出版《沈从文别集》20种。其中相当比例的作品系解放后首次发表,亦有如《记丁玲》一书绝版60年后重新面世的。作品前面配之以作者的书信、日记、废邮、断简以及政治运动中的思想检查、晚年创作的部分作品等史料。这些首次独家出版的史料,对于研究沈从文其人其文,对于了解沈从文解放后的境遇和心态,具有极珍贵的价值,是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瑰宝。沈从文之散文妙笔,加上每册均由著名书法家张充和女士题写书名,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封面、扉页画面,使丛书出版后被文艺界誉为“三绝”。现谨从《友情集》中摘取《忆翔鹤》与《友情》二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逸集”是一个目录学术语,不是指亡逸的集子。《逸集》是别集的一种类型,是指一个作家正集以外的其他作品集或学术著作集,其中作品与正集中所收作品的文体不同,或不属于当时通行的文学与文章体裁。《集》与《逸集》的关系,就如古书之分内、外篇。所以名《集》与《逸集》来区分部帙,是因为其文体、内容不同。《颜延之逸集》是颜延之别集的一部分,其收录内容,就是颜延之的注疏之作。  相似文献   

7.
从报上曾见过许多讣闻。尽管各种讣闻“规格”,不一,但写作上“死”的呆板格式大有给人以千篇一律之感。然而,当读了登在5月19日《人民日报》三版上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写的讣闻——《杰出作家沈从文告别亲友读者》后,我们似乎不约  相似文献   

8.
我在翻阅第8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集的时候,一篇题为《母亲的脚和父亲的腰》(原载《中国船舶报》1997年4月11日)的三等奖杂文作品吸引了我。当我仔细阅读完这篇获奖作品后,我就琢磨:为什么这篇800字的短文能一下把我吸引住呢?原来是这篇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在为《山河壮丽人多情》一书作的序中写道:“新闻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达到的是什么?总结几十年走过的新闻道路,我终于抽象出来两个字:感染。十多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从出生到告别人世,都离不开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但是,“衣”却放在“食”的前面.为什么?按照我的理解,古人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天下治”后,“食”的问题当然可以得到解决.所以“衣”在“食”前,是有一定道理的.沈从文先生写了一部《中国服饰史》,对中国自古以来的服饰变迁作了开创性的论述.1995年,黄能馥、陈娟娟也出版了一部《中国服装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报道活动刚一举足,便得到老百姓、新闻界的一片叫好声。喝彩所向,倒并不因为表彰了谁,而在于把那些伪劣产品和生产厂家、销售商号公诸万目之下。群众终于能如此看重新闻媒介了。新闻界同仁的确应该好好庆贺一番。但我却心怀忧虑,我在想:当“中国质量万里行”结束后怎么办?也就是说当新闻记者走到1万零1里时又该如何?到那时,是否舆论监督就会偃旗息鼓?是否商品质量又要重走老路?果真如是,则不能不令人对这次壮举生出诸多困感。“中国质量万里行”带来的启迪,实在很多。最  相似文献   

11.
6月24日晚上,在看央视5频道《豪门盛宴》时,见到了这样一种情景:当一向以稳重大方著称的节目主持人张斌问候在座的现场观众时,观众席上却“刷”地举起了两块字迹歪歪扭扭的牌子,一块写着“张斌,辛苦了”,一块写着“张斌,我们爱你”。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家人讨论开了。妻子说:“这可不是明星演唱会呀,是不是搞错了?”儿子说:“节目办得好,当然有人喜欢呀!”节目好在哪?大家说了很多。我是一个激情不足、理性有余的准球迷,我也欣赏《豪门盛宴》,欣赏张斌。张斌主  相似文献   

12.
有时在同一句话里,用不用“的”字都可以。如“死的狗”,也可说成“死狗”。但在有的地方,少了一个“的”字,就会产生误解。例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 不要吃死团鱼、螃蟹、鳝鱼(《知识窗》1982年第1期第31页)当时我看了这个题目就纳闷儿:“死团鱼”固然不能吃,“螃蟹、鳝鱼”怎么也不能吃呢!当看了文章内容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是指“不要吃死的团鱼、螃蟹、鳝鱼”。  相似文献   

13.
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作为一种成长障碍 电影《真爱满行囊》里,小主人公伊莉莎自从身为精神病疗养院医生的父亲那里,听说所谓精神病人“只是无法适应生活”时,他们有如下的对话: “爸爸,我觉得我快发疯了.” “为什么这样说?” “我也无法适应生活.” 影片根据法国女作家安娜维亚珊丝姬的同名畅销作品《真爱满行囊》改编而成.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史料》2008,(1):62-62
胡适在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时,曾聘请沈从文任北大教授。抗战时,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书,一次在课堂上对学生说:“适之先生的最大尝试并不是他的新诗《尝试集》。他把我这个没有上过学的无名小卒聘请到大学来教书,这才是他最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1997年3月至8月,即重庆成为直辖市之时,邱朝举沿新重庆的万里边界采访,摄制了90集大型系列报道《渝疆万里行》。该节目播出后在全市引起轰动。 ●1998年又历时半年时间,邱朝举深入重庆市大巴山区和巫山山区的13个国家级贫困县,摄制了55集大型系列报道《走进贫困山区》,再次引起轰动。 ●今年9月,邱朝举获第四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地图一颗米,地上走死你” 1997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 改为直辖市之时,我们策划了一个大型系列报道《渝疆万里行》,就是“从万里疆界这个角度去…  相似文献   

16.
陈汉辞 《今传媒》2005,(3):32-33
《拜富》本是被部分业内人士称为继《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之后又一本畅销书,但是销售情况却不乐观。 那么,“沉默的羔羊”为什么会真的“沉默”?  相似文献   

17.
在类分图书时,常常有人将《郭沫若全集》、《茅盾全集》等书归入1217.1,将《郭沫若选集》、《茅盾文集》、《臧克家文集》等书归入1217.2,即将“全集”入中国文学各时代作品集的总集,将“选集”、“文集”之类书入别集。究其原因,说:全集者乃是听有文章的汇集,故入“总集”;选集者则是其中部分文章而不是全部,故入“别集”。显然把“总集”,“别集”的概念搞错了。  相似文献   

18.
求新与务实———《新科学十万个为什么》的两大特色陈芳烈书名上带有“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已经出了不少。1997年8月,浙江科技出版社又推出一套6册的《新科学十万个为什么》,我真有点担心它会没有市场。但出乎我的意料,这套书首版印数就是5万册。去年9月,当它...  相似文献   

19.
八月一日,在合阳报社举办的“全国县报全展”会上,《合阳报》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头版头条《追悼会上的红花》一下子吸引了我,“看了题目,你可能觉得奇怪。按习俗,追悼会上,不戴白花,便佩黑纱,为什么会披戴红花呢?”它逼着我一口气读完了这篇通讯,它确实象  相似文献   

20.
我从何处来 ?并且我置身其中又赖以生存的世界从何处来 ?我往何处去 ?并且围绕在我周围变幻万千的事物又往何处去 ?死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死亡的最大威胁来自何方 ?人的生命意义及生存价值又在哪里 ?当我们从为生计的奔忙中忽然间闪现出来生死之念 ,真正审视生命的不归路时 ,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地放纵它 ?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地游戏它 ?还是“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地磨砺它 ?对此 ,青年理论工作者王文科先生新近出版的《直面人的最后时刻》一书对此作了深刻地解答。古往今来 ,人如天地间之过客 ,在世间舞台匆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