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开设《社会》课是建国以来的首创,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小学《社会》是一门引导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课程。它的开设,可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训练小学生观察了解社会事物的方法和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而我们认为:小学《社会》学科的开设,通过对  相似文献   

2.
<正> 《高等数学》课是职工大学工科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为了使这门课真正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切实提高数学的教育质量,有一本好的教材是关键。而现在职大规定的通用教材是1964年樊映川等人编写修定的《高等数学讲义》(以下简称之为《讲义》),也有的学校采用与《讲义》大同小异的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的《高等数学》。教材有些内容陈旧,脱离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它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发展,凸显了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是成熟公民社会建立的要求,也是构建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由于在长期封建文化的浸染下,中国公民受到“臣民”思想的惯性影响,也决定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公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体公民素质的发展水平。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探索高校《基础》课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对促进全体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方法,更好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良好基础。方法从改革教学观念、统一教学操作规范、改革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护理技术》实验课进行改革。结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结论对《护理技术》实验教学课进行改革,有助于规范护士行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夯实护理基础;有助于培养专业人才,帮助护生在以后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发现专业价值和自身价值,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慨论》课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以及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形势,更好的发挥《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在成人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  相似文献   

6.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高等院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四门马列主义课,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教育,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高等院校的特点和优点,对各系各专业的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为了适应高等院校马列主义公共课教学的需要,在广东省高等教育局的组织领导下,我院教师积极参加,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要读本》、《政治经济学简要读本》、《中国共产党简史讲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简要读本》四本马列主义课教材.一九八○年三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一、认识社会现象,促进儿童社会化进程1.从儿童的生活入手,培养主动观察的兴趣和习惯  相似文献   

8.
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材。本文主要通过《热学》课讲授及物理实验教学的体会,谈谈在教学中对注意提高教学质量,注意教师的行为规范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影响的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制冷设备大量进入家庭,社会对制冷设备维修人员的需求量大增。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制冷与空调》课开始在一些职业学校开设。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是一些学校的薄弱环节,学完该门课程的学生不会给冰箱、空调加制冷剂的事例屡见不鲜。其原因是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实验教  相似文献   

10.
中学思想政治课定名为《公民》课,明确了在整个中学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反映了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培养目标,符合当前思想政治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改方向,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因此,《公民》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公民》课的主题是怎样做人,因而《公民》课又具有实践性强的特征。《公民》课的时代性与实践性强的特征,无疑对政治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公民》课的特点以及政治教师现有状况来看,我认为政治教师必须着重提高以下几方面的素质。一、要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它包括:(一)坚定的信念。《公民》课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信念教育,它的  相似文献   

11.
非生物类专业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让大学生掌握一些现代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浙江大学在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中开设生命科学导论类理论课的同时,开设了与之相配套的《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并在实验教学对象、内容、时间、方法、手段以及师资力量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2.
1985年,我校物理系首次开设《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新课程(以下简称研究课),我承担了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研究课,是我系教学改革的产物。增设这门新课的原因有两条:一是为了加强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实验教学;二是为了适应农村教育转轨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前一条是从物理教学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出发的,后一条是从  相似文献   

13.
左雪琴 《考试周刊》2014,(89):120-120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总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阶段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认真研究本课程的教学策略,对于教活《品德与社会》课,促进学生良好品德习惯  相似文献   

15.
《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类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当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教学内容中缺少探索的内容,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缺乏实验探索的兴趣。《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应充实探索性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丰富实验报告的栏目,充分发挥无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的理论主线是当今我国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正确地把握这条主线,并恰当而紧密地联系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就能使学生从理论到实际正确地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并克服与澄清错误认识。比如,我国的改革本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是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有些学生却总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为了摆脱自身的危机。我们的《社建》课就按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三者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这一理论主线的要求,考察和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历史进程——首先进行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然后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以后自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而在现阶段,就必须调整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三者的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样就帮助学生比较具体而深入地了解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也澄清了所谓改革是摆脱危机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及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苦于意见》指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珊瑚为了根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了让下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实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要...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新课程。近年来,笔者在该门课程讲授的实践中体会到,要使《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做到“八个结合”。  相似文献   

20.
增强初中《公民》课的吸引力,对教师来说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针对初中学生上《公民》课注意力容易涣散的特点,采用外显性兴趣认知活动,是因势利导地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向内化的认知活动过渡的有效教学方式。初中《公民》课的学习兴趣活动,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和组织。比如,初三《公民》课讲到公民的社会责任内容时,可从青少年学生特别显著的竞争心理和好胜心理出发,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正反题辩论。组织此活动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服从教学要求的题意选择,教师须事先从学生思想动态中选取。例如,学生认为现在是商品经济社会,为了赚钱就不能(或不会)顾到社会责任。这种思想具有一定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