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勤 《教师》2012,(21):68-69
目前小语常态课堂有两种现状:"假的对话"与"真的对话",如何区别,如何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进行"对话",是目前小语校本教研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形式、内容、性质来分析课堂对话的真与假。  相似文献   

2.
吴奇 《师道》2014,(9):20-22
"对话"这个词,经过十多年新课程改革的洗礼,可以说在"知"的层面上"深入人心";不过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文字上;有时候还会成为课堂表演的道具。有些公开课上所展示的"对话",名为"对话",实为"灌输"。有些课堂活动,热热烈烈,其实教与学已经分离了。从“教师为中心”机械走向“学生为中心”,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怪圈。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所追求的是一种平等、民主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对话语境下文本解读活动中的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读者与作者实现尽可能多的视野融合,以及在历史文本中还原作者的体验等,使语言和理解行为获得了新的意义生长点,多元视野下历史主体的"不在场"与文本"在场"的融合使得意想不到的意义关系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对话"是我校的课堂文化之一,要实现真正的"对话",仅有形式是不够的,我们更要关注对话的内容。只有与文本深入对话,与作者、与文章产生思维的碰撞,才能够入情、入境,产生属于学生自己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角度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这种人文的、多元的、体验的理念不正是我们要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境界吗?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力求在教学中让课堂充满阳光,让每个学生都沐浴人性的阳光,让学生与我在"对话"教学中产生共鸣。怎样产生"对话"共鸣呢?(1)师生"对话",敞开心灵的互动与交流。(2)生生"对话",激活思维的交融与碰撞。(3)师生与文本"对话",超越自我的启迪与熏陶。  相似文献   

6.
董玉梅 《考试周刊》2011,(8):50-50,4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课文的作者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内涵。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对话"。  相似文献   

7.
德国的克林伯格提出了著名的"对话教学法",他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我国当代青年学者金生鋐在《理解与教育》中也指出:"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运用想象力来从事意义创造和分享的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与学生共同进行有关学习主题...  相似文献   

8.
蔡春 《学语文》2013,(2):33-34
阅读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而应当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之间进行反复、深层次"对话"的过程。"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知识的加工、活化至关重要,因为文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情境存在一定距离,学生难以走进文本、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9.
孙奕 《成才之路》2011,(2):80-81
传统的英语课堂,师生之间要么没有交流而成为教师的"满堂灌"或"一言堂",要么师生之间的交流随意而毫无目的,达不到教学目的。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应追求有效性,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对话",让学生在互动与"对话"中有效地学习。而要达成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杨敏 《考试周刊》2012,(51):47-47
"对话互动理念"是阅读教学基本理念三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对话",高中语文"课标"也在"教学建议"部分要求"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这里表述的都是对话互助理念,而这种理念实则来自文学理论的演变和教学理论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写于1987年的小说《荒原蚁丘》被称为"其永恒价值超越乔治.奥威尔的不朽著作《1984》"。对话性是这部小说的一个典型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两个方面,文章用巴赫金复调理论中的对话性来解读文本,表明其研究价值:对话是改变被压迫者的生存状况,是构建和平、秩序的和谐世界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话”是谈及柏拉图文论时永远避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柏拉图把它提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灵活地运用于学术讨论。柏拉图文艺对话的成因与柏拉图本人在“对话”中缺席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浅层,又有深层,并且这种形式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对话存在的对话重心知识化,对话内容教条化,对话结构程式化,对话方向“浅性化”以及对话方式静态化的弊端,使教学难以为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之目标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必须革新课堂教学对话,让对话具有思想性和启发性,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等,使“有效的”、“人本化”教学对话占据课堂。  相似文献   

14.
引用了教学疾病的概念及其分类,指出"对话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诸多副作用:教师话语权的丧失、"对话"主体的局限性、"对话"内容的机械性、"对话教学"与"教学对话"的模糊性等;从改变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入手,提出"对话教学"疾病的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委婉语是礼貌化了的语言,是社会交往中维护面子的极好途径。本文分析了面子理论视角下的委婉语运用及其实现方式,包括间接言语行为、幽默和疑问句式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oncept of dialogue in the philosophy of Emmanuel Lévinas, with a focus o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 Its aim is to create a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Lévinasian theory and the theories of other philosophers, especially Martin Buber, in an effort to highlight the ethical significance that Lévinas assigns to the act of dialogue itself. As a philosopher whose essential interest was trained on the infinite ethic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human subject, Lévinas places major emphasis on the ethical meaning of dialogue. On a more fundamental level, he considers the ethics that precede dialogue and enable it to exist, as well as the individual's acceptance of responsibility during dialogue stemming from his recognition of the alterity of the Other.  相似文献   

17.
面子是中国人情社会的潜规则。言语交际中为了面子而牺牲合作原则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面子策略”与“合作原则”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反相成的关系。两者关系通过对小说《围城》中人物对话中涉及到面子的交际话语进行分析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教师可确立以"对话哲学"教学观为指导的教学设计新思路,从目标分解、情景创设、活动设计三个步骤开展基于问题情景(问题)的课堂教学设计,这有助于解决传统教学"目中无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倡导通过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来促进国际领域教育家、实践者和哲学家们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知识、智慧,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相互理解.本文概述作者从事不同文化间对话的一些经验,然后探讨比较教育学术界对理解全球化时代文化传统和教育的影响,指出教育交流有赖于技术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也需要本土的、边缘文化群体以及贫困国家的参与,这些群体或因国家资源贫乏而无法跟上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应该在保持文化的完整性,减少不同文化间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的对话式教学理论认为:对话是解决教育中不平等现象的重要途径,其理念对我国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开展对话教学需要彻底转变“师本位”的观念,创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之上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