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5年7月7日,世界新闻摄影的历史又被改写了——英国伦敦一天发生多起地铁和公共汽车大爆炸,令人猝不及防,事件让世人震惊。当那些以捕捉新闻为己任的摄影记者还没来得及赶到现场时,一些携带摄影手机的摄影爱好者已经将这一事件的现场记录了下来,上网传出,在第一时间就被采用了。美国纽约《时代》和《华盛顿邮报》在大爆炸后均刊发了由普通市民在现场拍摄的照片。  相似文献   

2.
2006年的中国新闻摄影界总有一些现象引发我们的思考。新闻摄影进入全民参与时代 2006年12月30日萨达姆被执行绞刑后,照片迅速占据许多重大媒体头条,画面中这位伊拉克前领导者脖带套索等待死亡。这些照片是用手机拍摄的,而并非官方公布的录像的截屏。这次事件再次证明拍照手机对新闻摄影的重要性。互联网的普及和数码相机价格的日益走低,使任何普通民众都有可能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从现场向全世界发出消息,人人都有机会成为新闻现场的记录者。新闻摄影历史被照相手机重新书写的时间应该追溯到2005年7月9日,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两家报纸《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头版采用的关于伦敦爆炸案  相似文献   

3.
现在,用手机拍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越来越来多的手机用户都开始用手机拍摄照片。根据美国《国家地理》的调查显示,在摄影史上,手机相机已经拥有了最广泛的使用人群。  相似文献   

4.
第3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于2月17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揭晓。美国摄影记者大卫·特恩利拍摄的《亚美尼亚地震葬礼》被评为1988年最佳新闻照片,同时获新闻特写照片一等奖。美国摄影记者阿龙·瑞宁格在北京拍  相似文献   

5.
现场人物特写是新闻摄影中讴歌英雄模范人物最得力的表现形式。优秀的现场人物特写照片,对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鼓舞、激励作用。今年伊始,《河南日报》在一版开辟了《看今朝》人物专栏,全国新闻摄影学会也开展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新闻人物摄影大赛,这将推进全国和我省现场人物特写摄影技艺的提高。现场人物特写的拍摄,要求作者仔细观察现场、研究现场,准确地把握现场环境,恰到  相似文献   

6.
杨大勇 《记者摇篮》2005,(10):23-23
胡锦涛同志、吕枫同志与青年干部在一起的照片发表在《中国干部教育》杂志1993年第二期上。我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千秋大业新一代——胡锦涛与青年干部在一起》在辽宁省新闻摄影学会当年举办的优秀作品评选中被授予“总编辑摄影奖”。  相似文献   

7.
穿过废墟     
徐斌 《新闻实践》2007,(3):F0003-F0003
由盖蒂图片社的美国籍摄影师斯宾塞·普拉特(Spencer Platt)拍摄的《黎巴嫩青年开车经过贝鲁特南部废墟》(见附图,以下简称《废墟》),被评为第50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年度最佳新闻照片。这幅照片拍摄于2006年8月15日,当天,黎巴嫩真  相似文献   

8.
李厉 《新闻界》2006,(3):135-135
新闻摄影是利用新闻照片和文字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与单一的文字报道相比,新闻照片更加直观和一目了然,因而在传递信息时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一幅好的新闻照片,除了它的主题首先必须具有新闻价值外,画面瞬间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纵观美国普利策新闻摄影获奖照片,无论是英国记者迈克·韦尔斯的《乌干达干旱的恶果》,大卫·利森和谢丽尔·迪亚兹·梅耶尔的《告别战友》,还是2005年《旧金山纪事报》记者迪恩·费茨莫里斯拍摄的伊拉克男孩把笔绑在被炸致残的胳膊上书写的照片,都可以看到,在体现新闻事实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听说有位同行在一次新闻摄影展览会上,进行了一项简单的调查:对参观两幅并列悬挂在展厅的人物照片的观众情况作了统计。这两幅照片,一幅是在新闻现场拍摄的新闻人物,一幅是在非新闻现场(书房)拍摄的“名人”肖像。他调查的结果是:一小时内仔细看照片和认真读说明的观众,前者较后者多百分之二十至三十。这个调查作得好,它说明观众的欣赏水平是高的。作为新闻照片,读者所想要,所愿意看到的一定是有现场背景、环境、情节的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照片。而非现场拍摄的照片就很难说它属新闻摄影范畴,严格地说它不具备新闻价值。照片《…  相似文献   

10.
陕西新闻摄影学会举行学术讨论会,就我省青年摄影工作者潘科、侯登科拍摄的系列照片《出征》(见封二)进行了讨论。与会同志指出,《出征》荣获全国新闻摄影一九八五年作品展览银牌奖后,全国摄影界和广大读者撰文,褒贬疑誉,莫衷一是。《中国青年报》先后发表这组系列照片和评论文章,还开辟专栏进行专题计论。《新闻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等报刊也都程度不同地刊登照片、发表消息和文章。上海新闻摄影学会专门组织讨论会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切入点”的选择──从拍摄《妈妈只生我一个》谈起郑维国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是无数个瞬间的延续和联接。面对发展、变化的新闻事件,摄影者最好在什么时候去采访?从哪里下手拍摄照片?抓取哪些情节或细节?人们在摄影采访前和现场来访中作出种种判断,...  相似文献   

12.
甘恬 《新闻实践》2012,(7):56-57
一幅《抢盐》照片,连续斩获多项省级摄影奖项,还一举夺得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新闻摄影一等奖。这张由慈溪日报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能够脱颖而出,固然有题材取胜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是慈溪日报近年来在新闻图片创新探索上的成果反映。  相似文献   

13.
在数码相机普及的时代,新闻摄影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谁拿起相机,甚至用手机,都能拍出成像品质很不错的照片.就像书法,人人都能书写,甚至会被轻易地表扬,但要成为一名书法家,能被专业领域所认可的还是寥若晨星.很多人问及我这个从事新闻摄影15年的专业摄影记者,新闻摄影有没有秘诀?我说有.所谓秘诀就是行业的规范,我们似乎知道却常常忽略的常识而已.  相似文献   

14.
请看本期《新闻通讯》封面这幅照片,展现在你面前的是,大海飞溅的浪花,战士撼天的呐喊,力聚千钧的缆绳……这是人与海的搏击,生与死的考验。新华日报摄影记者于惠通这幅《英雄的航天测量军士长张志宏》摄影作品,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全国新闻摄影大赛中荣获最高奖——现场人物肖像大奖,今年7月在京发奖并展出。这幅有气势、有力度的新闻摄影照片是怎么拍摄成功的?据作者谈  相似文献   

15.
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在巴黎公布了舞美设计师路易·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术,它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1842年5月5日,德国的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赶赴现场拍摄照片,后仅存一幅,这次拍摄和这张照片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至此,世界新闻摄影拉开了序幕,而我国新闻摄影的产生则晚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档案天地》2008,(2):16-22
《鲁迅先生最后的留影》及《鲁迅先生和青年木刻家在一起》等一批经典照片.究竟是谁拍摄的?这个长期困惑着成千上万读者及至新闻摄影史研究者的历史之谜。现在终于获释了:他便是沙飞。那么.沙飞是如何结识鲁迅并为其生前逝后拍摄这些具有重大历史文献价值的珍贵照片的呢?  相似文献   

17.
《新婚诀别》是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7年来拍摄的许多照片中,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 这幅新闻照片以现场抓拍的手法,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新婚45天的巡警妻子曹秀仪,同勇斗歹徒光荣牺牲的丈夫杨冠生遗体告别时的感人场面。情感悲壮、催人泪下的《新婚诀别》强烈地向读者托出这样一个主题:人民警察为了人民的安宁,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和离别了幸福的家庭。 《新婚诀别》首先在《广东公安报》上刊登,随后《羊城晚报》、《人民摄影》报、《陕西日报》和《岭南新闻探索》等报刊争先登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幅新闻照片先后获得“万和杯”全国晚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以及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类奖项7次。 在采访拍摄《新婚诀别》和后期发稿过程中,我的主要体会是: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新闻是摄影作为新闻摄影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许多摄影记行纷纷把镜头对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拍摄了大量好的新闻摄影照片见诸报端,社会新闻摄影和宏扬主旋律,扬善抑恶和兴利除弊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视频出现以来,人们开始关注新闻摄影的未来问题。今天,我们走在大街上就会看到拥有数码相机或手机摄像头的人们。身边无论发生了什么,现场总会将它随时记录下来,并将照片提供给报纸。职业新闻摄影记者与业余摄影者的界限因此而被打破。摄影开启了人类的影像史新闻摄影的历史,就是影像应用于大众传播的历史。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诞生于法国。从诞生到今天,摄影术的历史不过173年,相对于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来讲,摄影的历史实在是很短。但是,它给人类传播活动所带来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人类视觉传播活动的巨大进步,在人类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今天,人类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第五十七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的年度大奖授予了美国摄影师John Stanmeyer拍摄的《信号》(图1)。这幅新闻照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画面拍得非常美:在幻梦般的蓝色海滩上,几个男人向上举着臂膀,发光的手机屏幕像点点星星与空中悬挂着的一轮的明月交相辉映。当它映入眼帘的霎那间,我还以为自己进错了网页,看到的是一张艺术摄影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