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写梁山好汉想要拉拢卢俊义上山入伙,于是军师吴用就扮作算命先生来到卢府,骗得卢俊义在自家墙上写下一首卦歌:“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这首卦歌实际上是一首“藏头诗”,  相似文献   

2.
金圣叹本《水浒传》在结尾第70回中让卢俊久梦见一个长人执弓收捕了梁山好汉,并让卢俊义看到"天下太平"四字,用"长人"来预示"天下太平",不但有历史依据,而且有深刻的文化含义。在中国文化中,"长人"常常用来表示"祥瑞"之兆。理解"长人"意象可以更好地把握金圣叹的心态与他腰斩《水浒传》之含义。  相似文献   

3.
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是一条隐语,地煞里镇三山黄信也是一条隐语,一部《水浒传》几乎就是以隐语来构建小说的基本框架与脉络。  相似文献   

4.
以接受美学的理论来分析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的内外动因。《水浒传》在民间长期的流变过程中产生了某种“召唤性结构”,使得对此浸染已久的金圣叹萌生了“腰斩”之举,从而产生一部理想中的《水浒传》以寄托他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在他那有名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一》(文中引金氏语未注出处者均见此书)中,提出小说创作有三个境界的理论。拙见以为,这是金圣叹文艺思想中一个主要内容,是他从事文学批评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一个重要学说。为了便于明瞭问题的实质,有必要把这篇序文简略介绍一下。这篇序文可以说是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思想指导。(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已另文论述)他自述其评点《水浒传》的目的,是为了禁天下人作“书”,因为这些“书”与圣人之教相悖忤,于天子之治大不利,皆为“横议”。以他金圣叹一介“庶人”如何会有这么大的威力能禁普天下人的“横议”?于是他提  相似文献   

6.
用弗洛伊德解析梦的理论解释了七十回本《水浒传》即金圣叹删节本的结尾处卢俊义做的恶梦,认为应该是卢俊义的一种愿望的达成,是卢俊义固有观念的再现,也是卢俊义在梁山生活的精神状态的展示。通过对卢俊义所做的梦的分析,观察他的内心世界,从而认识梁山人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流传最广的有两种:一是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传》,一是七十回本《水浒传》。前者叙述了梁山起义的全过程——从聚义,到招安,到征辽、征田虎王庆方腊,直到宋江等人被毒死;后者是清人金人瑞(字圣叹)所传的本子,结束于英雄大聚义,金圣叹添上了一个卢俊义的“噩梦”,梦见梁山全体英雄为张叔夜所擒。后人说金圣叹“腰斩”水浒,就是因为他一刀砍去了英雄大聚义以后的所有情节。平心而论,《水浒》中最精彩的笔墨主要集中在前七十回。当然,在《水浒全传》中,七十回以后到受招安以前,也有不少精彩的章节,如李逵元夜闹东京、李逵大闹忠义堂以及后来负荆请罪等。  相似文献   

8.
人人称《智取生辰纲》(下简称《智取》)写得好,然未必人人能确言其妙处。今人对《智取》作艺术鉴赏,其见解未必有多少能超过四百年前的《水浒》评点家金圣叹。读《智取》是一种艺术享受,读金圣叹评点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金圣叹移此书第一回作“楔子”。下引字出此不注),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享受?金圣叹评点的形式有回评、眉批、夹批三种。金圣叹对此回总的艺术评价是:“耐庵妙笔”“独有千古”。这一艺术评价,建立于准确精妙的评点之上,显出其独特的、然而又是令人信服的美学鉴赏眼光。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将《水浒传》改为七十回本,使金批《水浒》成为又一片新的文学意境,又一组新的艺术形象。这是对《水浒传》的再创作,是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精神的深化和延伸,是对孔子删《诗经》、编《春秋》之史学观、文学观的继承和发展。金圣叹批评《水浒传》又是艺术欣赏的过程,其中有审美的愉悦,也有理论的思索。金圣叹将自己对《水浒传》的独特感受传达给了读者,使金批《水浒》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评点式批评文体的样范。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一生才高行僻。他留给后人的主要著作是他用毕生心血评点的“六才子书”《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其中最能够代表他的思想观念、阶级意识及艺术成就的是他评点的七十四《水浒传》。因此这本书也就成了后人评价金圣叹历史功过的主要依据。可是,对于金圣叹在《水浒传》评改中去其忠  相似文献   

11.
胡适在《水浒传考证》中曾指责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充满“八股选家气”。“草蛇灰线法”,便是用来做这种指责的最重要的一条证据。他说:“例如圣叹最得意的批评是指出景阳冈一段连写十八次‘哨棒’,紫石街一段连写十四次‘帘子’(按,实为十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的悲剧在于逼上梁山,金圣叹批本将“逼上梁山”的悲剧发挥得更加彻底,这正是他悲剧意识的体现。这种悲剧意识又是金圣叹“怨毒著书”说创作思想提出的基础,二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中,80万禁军教头林冲因为得罪权贵而遭人陷害,获罪“刺配沧州”。一路上,他屡遭暗算,几乎丧命,后来奋起反抗,终于被逼上梁山,成为英雄好汉之一。《水浒传》中被“刺配”的好汉,还有宋江、武松、杨志、卢俊义等。即使是从小说中,我们也可知“刺配”之刑在宋代运用之广泛了。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政治因素一直是讨论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与《西厢记》的重点,但把《水浒传》和《西厢记》结合起来研究,可发现应有四个主要方面影响着金圣叹的“腰斩”:一,历史来源;二,人生观与世界观;三,文学批评创造性;四,文法艺术要求。正是在这些诸多因素的交织下,金圣叹斩定了《水浒传》与《西厢记》。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评点大家,其评点的《水浒传》、《西厢记》影响甚大.而他本人学识广博,对儒释道均有涉猎.金圣叹佛学根底深厚,经常聚众讲经说法,对佛教颇有独到的研究.然而,在他批点的《水浒传》中,却有很多对佛教以及僧人的讽刺和批判.一方面,由于《水浒传》本身对佛教多有贬斥态度,金圣叹得以借题发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金圣叹自己对伪佛学和伪僧人的不满.归根结底,金圣叹并不反对佛教,反对的是“伪佛教”.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以其放荡怪诞、持才傲物的“怪杰”面目著称于史,更以《水浒传》、《西厢记》为代表的六才子书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引起了无数后来者的赞叹和批评。金圣叹总结了六才子书的共同写法:“曲笔”。他说“文章最妙,是目注彼处,手写此处”,“一部《左传》,便十六都用此法”,“《西厢记》最是解此意”。而急切间很难通过《左传》、《史记》的评点将这种写法指示给读者,所以他想借《西厢记》的评点把这种写法传给弟子。本文试图以金批《西厢》为主要依托,结合金氏的其他几部才子书的评点,对金氏的曲笔说作一系统的阐述,以抛砖引玉、就正方家。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的《水浒传》和《西厢记》评点蕴涵了深刻的解释学思想,他从批《西厢记》的“圣叹”文字中表明文学解释是一种“自我理解”行为,必然带有读者的理解视域.但在他那里,这种理解视域不是封闭的,而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维度中保持开放性.金圣叹对文学文本的理解超越了世俗的利害关系,上升为对人生意义、人类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引领.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是一百零八位英雄豪杰。书中,好汉们个个都有绰号,细谈来历却各不相同。一、比为动物。如,玉麒麟卢俊义、白花蛇杨春、插翅虎雷横、锦豹子杨林、入云龙公孙胜、鼓上蚤时迁、白日鼠白胜、金毛犬段景住等。二、反映体貌。如,美髯公朱仝、紫髯伯皇甫端、白面郎君郑天寿、青面兽杨志、赤发鬼刘唐、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一丈青扈三娘、摸着天杜迁、青眼虎李  相似文献   

19.
“因文生事”是金评《水浒传》中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叙事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虽然金圣叹没有摆脱“拟史批评”的影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水浒传》是金氏极力推崇的“才子书”之一,因此,“因文生事”与他的“才子”说有密切关系。这一命题不仅揭示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也强调了“文”是小说叙事的生命力所在,“因文”是小说叙事所遵循的潜在原则。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评家之一,他对中国小说理论的贡献让人叹为观止。本文试从“背面铺粉”的产生渊源、“背面铺粉法”在《水浒传》中的具体运用、“背面铺粉法”的特点和它在文学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几个方面来浅谈金圣叹的“背面铺粉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