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婚姻键合理论》也可说是一种“婚姻动力学”理论。它站在“两性相吸”基础上,探讨婚姻制度的社会关系构成及契约的基本条款内容,从而说明了婚姻的本质;它把婚姻的选择视为按照“某种原则和程序操作”的结果,而这种“原则和程序”的内容是由人类社会进步水平决定的;它把婚姻的存在视为“连续不断选择”与“连续选择同一”的结果;它把爱情与婚姻选择条件相区别,从人们对异性的需要强度所达的层次不同,来探讨两性间的“关系距离(即关切程度)”,从而说明了婚姻中的爱情机制。在婚姻的本质构成、选择机制、爱情机制、稳定机制的基础上,《婚姻键合理论》畅顺地说明了诸如婚姻排他性和可变性问题、婚外恋问题、年龄问题、离婚率问题、未来联偶婚制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旧约&;#8226;圣经》中对古代希伯来人的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婚姻的本质、婚姻的爱情基础、婚姻的程序、离婚的规定以及对社会中处于弱势群体的的女性的权益的保障等均有翔实的记载,人们从这些记载中既可以发现其对婚姻的一种既现实又合理的灵活态度,又可以体味到对婚姻的神圣意义的理解,进而而使我们对现代人的婚姻有一番反省和审视……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范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而如何在存在论的视域中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人与自然是本文所论述的内容。《手稿》中,马克思是在存在论基础上发动和展开哲学革命的,从而从根本上终结了全部理性形而上学。"感性活动"原则构成马克思哲学存在论革命的枢轴,这是一个关于人和自然界的现实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感性活动原则在存在论基础上扭转了知识论路向,开启了哲学的新的存在论境域——生存论路向。马克思正是在新的存在论境域中论证和阐释人与自然的,从而瓦解了知识论路向上被形而上学化了的人和自然的本质,使得人与自然的原初关联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小说《伤逝》无疑是一篇典型的以爱情为题材的扛鼎之作。本文认为它和另一篇小说《奔月》具有明显的整体意义上的价值同构。鲁迅深刻挖掘了女性的心理机制,以平等的姿态真切关注中国女性灵魂,共同构成了作家对于"怎样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内涵的真切体认,,从而凸显出作家彻底的现代性爱情观。  相似文献   

5.
《伤逝》以独特的角度,描写了子君和涓生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伤逝》对于爱情的解读,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够带给我们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爱情婚姻的选择其实就是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爱情婚姻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女性一定要自强自立;爱情婚姻需要呵护和经营。这样的婚姻才会幸福、美满。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顺应论的核心观点——选择观为切入点,分析马尔克斯的名作《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英西译本,从不同角度阐释翻译的动态选择过程,为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恋爱与婚姻,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作品的重要主题,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集中反映了作家本人的婚恋观。奥斯丁呼吁女性摆脱传统的买卖婚姻模式,倡导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但她并不否认经济因素在婚恋关系中的地位,从而形成并赞美"爱情第一,财富第二"的婚恋模式。同时,奥斯丁冲破世俗的樊笼,一反传统的男为教师女为学生的婚恋关系模式,将女性提升到与男性平等的地位,继而将两性之间的相互训导视为成功婚恋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婚姻伦理与恩格斯的婚姻观基本上是相同的。如果说,《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文本中的“阻止血亲婚配”、“生育子女”、“权衡利害”、“以爱情为基础”为恩格斯关于婚姻的中心话语,那么,我国古代婚姻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性禁规原则、生育原则、政治经济原则和爱情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古代诗歌的海洋中,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诗经》和《楚辞》(尤其是《诗经》中的《国风》)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这方面的篇章。它们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那遥远时代人们的爱情婚姻活动,表现了他们丰富深刻的爱情心理。这些诗歌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在美学上都有着极大价值。 《诗经》对爱情婚姻的描写具有开创的意义。首先是内容上的开拓。《诗经》中的爱情诗所涉及的内容已十分广泛,活跃在诗中的各色男女人物的形象也十分鲜活。其中的许多篇章把坠入情网的痴男怨女们时而聪明,时而糊涂,时而笨拙的神魂颠倒的情态描写得活灵活现,充分显示了爱情的魔力。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存在着大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男女青年爱情和婚姻的方方面面。该研究从认知角度,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试探性分析,并阐释了《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表达生成的认知理据和文化因素,丰富了《诗经》中爱情诗的相关研究,为《诗经》中的爱情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翻译在本质上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涉及到译者的认知策略选择及自动化处理机制。《翻译行为、翻译过程及翻译策略》一书所述有声思维方法可以帮助了解译者解决翻译问题时采取策略的具体程序,更好地阐释翻译思维过程,有助于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译者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建军先生的著作《西方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研究》(2017),将西方长篇小说艺术演进过程概括为"流浪汉小说式"、"巴尔扎克小说式"和"意识流小说式"三大基本结构模式,并从演进论、构成论和机制论三个方面,对三种结构模式分别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为长篇叙事作品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崭新的小说理论和有效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对爱情、婚姻、家庭领域的道德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爱情的本质及道德基础、婚姻家庭道德的历史性、资产阶级婚姻家庭道德的虚伪性和堕落性、共产主义社会爱情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道德要求、婚姻的离异及其道德要求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也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爱情婚姻家庭道德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4.
《梦十夜》由十个相互独立且隐喻遍布的梦境构成,小说展现了作者夏目漱石对于爱情抉择、人生命运和历史现实等诸多问题的忧虑与思考.其中第七夜主要讲述了"我"被置于一艘不知所向的大船上,在彷徨不安中寻求解脱,选择跳海自杀却又追悔莫及的梦境,文本多处流露出作者的焦虑意识.本文通过阐释《梦十夜》第七夜梦境中的焦虑情绪内涵,探讨了文...  相似文献   

15.
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以来,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阐释有10种,它们是:意识形态论、价值主导论、人学目的论、人的社会化论、灌输论、掌握群众论、社会治理论、二重本质论、多重本质论、相对本质论。这些研究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已接近成熟,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系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必须确立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坚持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再系统化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童心丹 《文教资料》2012,(29):17-18,21
德莱赛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出作家,他在小说《美国的悲剧》中塑造了很多消费时代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物化的社会中很容易被影响,或追求富裕享乐的生活或进行挥霍性消费,爱情与婚姻被她们当做实现梦想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时代的女性和她们的婚姻爱情观来阐释美国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对女性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在异化的消费社会,女性很难得到纯洁的爱情与幸福的婚姻。  相似文献   

17.
与大多女性作家一样,安妮也选择了爱情婚姻题材。爱情叙事是作家描写的主要场景,而追求女性独立却是它的底蕴与灵魂。我们可以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叙事模式三个角度探索安妮.勃朗特的《房客》的创作艺术,从而揭示其作品中追求道德完善与女性平等并行发展的双重主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论述了我省作家陈长吟中短篇小说集《风流半边街》的思想艺术特色:一、小说如何通过汉江儿女爱情婚姻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深广的历史内容。二、《风流半边街》蕴含的关于爱情婚姻方面的丰富人生哲理。三、作者如何较好地把握了爱情婚姻小说的健康审美趣味。四、小说在结构、语言及风俗民情描写方面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对教学论教材建设中的三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关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问题 教学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 从历史上看,教学论产生的初期,人们把教学论研究对象视为研究教育的全部问题,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就是这个意思。后来研究全部教育现象的教育学产生了,教学论开始变成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或组成部分,它的研究范围便相对缩小了。人们大都把它视为研究智育  相似文献   

20.
十部传奇九相思,通过运用叙事学方法对《浣纱记》进行不同的视角分析,我们看到:郎才女貌的外在形象,忠贞执着的爱情行为,反讽、对比的情节设置依然围绕着传统爱情主题而展开,叙事平衡的维护没有脱离对传统道德的宣扬。《浣纱记》对传统对立元素的解构扩大了爱情的内涵和悲剧意蕴,突破了传统剧目才子佳人以婚姻为目的的爱情模式。抨击假丑恶讴歌真善美,仍然是爱情叙事的本质内容。但由于发送者“行动元”的转移,丰富了情节发展的叙事张力,对塑造人物性格完善人物形象有着重要意义。把充满特色的矛盾冲突寓于普通的叙事结构中,使人物性格、心理的发展在合理的叙事中更加丰富而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