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诗教学常在寡淡的应试分析中致使审美性缺失。运用互文阅读,打通关键“词语”到“文本空间”的路径,诗歌背景、形象、意脉、情志方面都可以超越解释,突破遮蔽,实现诗歌阅读中审美意义弥合与深化。  相似文献   

2.
吴国珍 《学语文》2023,(4):64-66
古代诗歌阅读因文本阐释的复杂性,其命题设计务求科学严谨:注释当择善而从,典故需融会贯通,人世宜慎重关联,术语尚理性辨析。同时,古代诗歌阅读命题又在无形中引导着日常的诗歌教学,因此其命制的题目需要突出诗歌阅读的特点,突出对具体诗歌特质的考查,在方式上可以采用引入课内古诗、引入不同版本、引入互文本、引入后人评价等,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套语、结构来看,左思《咏史诗》有意继承了汉魏时代古诗的风格与技巧。在原型的层面,《咏史诗》创立的五言诗中的“寒士”原型,是对《十九首》“游士”原型的窄化与发展。在晋代,拟古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诗歌写作的抒情策略。拟作类的诗歌写作化身为接受与创作兼具的抒情表演事件,具有了仪式性品质。诗人通过拟写活动建立与文学经典的互文性,在文本的对话中建构与现实有疏离感的文化空间,获得诗歌的美感与意义。诗人以拟作的形式对古诗风格的延续,是这一抒情策略的生动演示。左思未囿于风格化的抒情策略,从文学原型上完成了对古诗抒情范式的接受和创造性转化,成为中古诗歌运动以“形式范导抒情”为要旨的律化运动中的大家。  相似文献   

4.
疏解诗家语     
疏解诗家语,是阅读、鉴赏古诗,读懂诗句的一项基本功。由于古诗语言表达方式的特殊性,古诗教学必须注意诗歌的词类活用,疏通诗歌的特殊句法,解读诗歌的互文句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审视了互文性与广告、诗歌翻译的关系。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个文本都是用马赛克般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本文认为中西诗歌翻译和广告翻译具有大量的互文性特点,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诗歌与广告中的互文特点,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审视了互文性与诗歌翻译的关系,着重剖析了互文性产生的原因。不仅仅是文本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两种语言转换之间所涉及的诸多因素导致了互文性的产生,这对于我们在翻译诗歌中相似的词时大有帮助,而且对于理解原文本作者的时代背景、个人情感等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车欢欢  罗天 《考试周刊》2013,(77):22-23
互文性理论是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文本理论,可分为微观互文性、中观互文性、宏观互文性三类.其中宏观互文性主要发生在文本与情景或文化之间.情景互文性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情景互文性,分析了蒙古包、如意湖、胜象宝塔等旅游景点的翻译个案.互文性理论视角尤其是情景互文性视角对旅游景点的命名和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诗歌意象的把握,我们可以做互文式的关联解读,即适当引入历时或共时的文本,与当前的目标文本共同构成相互关联的互文本,将诗歌当中使用的意象和与其相关的其他文本作为艺术观照,用其他文本作为旁证来反观目标文本。以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为例,对诗中的意象做互文式关联解读,这一方面为我们理解洛夫的这首诗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视角,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让孩子接近诗歌,走进诗歌,爱上诗歌,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能使每个孩子成为“灵秀”之人.那么,如何让孩子真正领略诗歌的美妙呢?这就需要以“读”贯穿于古诗世界中. 一读古诗之“未成曲调先有情” 古诗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执著于解词析句上的兜圈子.如何领略诗词中丰富的意象、蕴涵的感情呢?古诗的教学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诵读古诗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邹利民  王静 《文教资料》2009,(12):15-17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互文活动,本文以庞德的译作《华夏集》为案例,探讨了互文符号的翻译。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互文性对诗歌的理解、翻译和文化传递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译者.一方面要识别原文本中的各种互文关系,另一方面要将他们合理移植到目标文本中,以实现诗歌翻译的互文等值。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汉诗教育的主体是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也有一部分内容是日本人自己创作的汉诗。日本的各个学校教育阶段的汉诗各有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文章试图对日本当代汉诗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作一个系统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形式上看,古代绝句小令有程式可依、有章法可循,现当代白话小诗则无章法程式,几乎完全自由.从内容上看,现当代白话小诗在写景方面不及古代绝句小令纯粹,抒情亦不如后者深挚,但比后者热烈复杂,言理则过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探讨中国古诗词可译性的问题。本文从翻译活动的基础入手,然后分析诗词翻译难点的处理方式。进而以诗词有多种译本现象来说明诗词翻译是一种经验递加的过程。不断的实践完善了诗词翻译。所以从历时角度来说,诗词翻译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诗歌体理论笼而统之地讲诗歌的“抒情性”,“音乐性”和“意境”。这些体特点基本上是从中国古代诗歌和浪漫主义新诗中总结出来的。而运用不同创作方法创作的新诗和不同形式的新诗在抒情性和音乐性上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也不一定都有意境。偏执于一个方面容易导致理论的片面性。当今中国诗坛,学习借鉴现代派诗歌艺术手法的意象诗已经占据了主流地位,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纠正对诗歌体特点的片面性理解。  相似文献   

15.
以历史文化、文艺美学的交叉视线投射诗选集《城市森林》,多向地阐发其城市森林合谐的内蕴与艺术构成。指出关涉爱情篇什既有故实而又“恍兮惚兮”,情韵朦胧,具备历来优秀爱情诗为人称道的素质;森林诸咏的突破在于题材的开拓和诗的想象世界中审美对象的创造性发现;咏夫妻、父母、兄弟亲情诸诗,本古义而赋新声,其意深挚而深远;抒发对下层人民深切同情、悲悯,表达对国家大事高度关注之作佳句迭出。能在新旧两体诗之间穿走而成果灼然者甚少,而作者确乎新旧体诗均有成就。新体诗近口语而非口语,旧体诗似古人而非古人,不仅可以作为语言艺术佳品欣赏而流传,而且可以作为当代诗歌研究对象而存在。  相似文献   

16.
“虚实”作为古代核心元范畴,充分体现传统美学和文艺批评的民族特色,它涵盖文学、绘画、书法、戏剧、音乐等领域,在世界、作家、文本和读者层面均有其涵义和表现。在当今很有深入挖掘和现代“转换”的必要。它具有浓郁的诗性特征和深厚的创作土壤,是文学实践经验的归纳,同时体现古代士人的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它在作家创作、艺术手法及读者接受等方面,都对当今的文坛和文化有着一定的针砭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诗词界,新疆异军突起,形成“天山诗派”。此派领军人物,众口皆推星汉。星汉诗词自觉接续西域汉诗传统,拓展题材,结构宏阔,创造新境,自成高格,在全国诗词界影响出众。文章就其新近出版的《天山韵语》略作论述,以期对新疆乃至全国诗词创作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土音入韵尾随中国现代新诗的方言入诗而来,因为以白话、口语为本,现代白话新诗与土音入韵构成了杂语共生关系。通过对方言韵(土音韵)流变之梳理与意义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以白话新体诗为正统的现代新诗,在音韵节奏建设上押韵与否既失去了古代诗词那样的严肃性、神圣性,又根据自身特点出现了丢弃韵律、自创新韵、借用土韵等艺术特点。土音入韵既是一个自然而至的诗学现象,也是一个颇多争议的诗学命题。  相似文献   

19.
王维的七古在盛唐并不算杰出,但他的艺术技巧已趋成熟,已经显现出盛唐诗的风韵气骨,在盛唐七古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古代诗歌史上也有着不可抹杀的影响。试分析王维七古的艺术风格并阐述它的文学价值以论证它在古代诗歌发展道路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的抒情”是穆旦在20世纪40年代自觉的诗学实践。他通过引入叙事性文类的叙事技巧,以小说化的人物视角、抒情主体的旁知眼光、戏剧性处境的营造等叙事手段,创造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抒情道路,使现代诗写作呈展现局面。其诗学意义在于,突破传统抒情境界的限制,拓展现代诗视域,穆旦使诗既成为时代的诗同时也是个人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