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师的信任与爱,将鼓起学生智力、情感、个性顺利发展的风帆”。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推可柏生通过—次别出心裁的心理实验得出的结论。这结论被称为“罗森塔尔(正)效应”。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ol)在智力测验中发现,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原来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对自己的一座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果然使这雕像“活”了起来,两人终于相聚一起。我们把皮格马利翁效应引伸到教学活动中,则是指教师的期望能够对学生产生神奇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罗森塔尔效应”(即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他们是学生中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得到了教育专家和教师们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4.
“罗森塔尔效应”(即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他们是学生中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得到了教育专家和教师们的普遍重视。然而,经过近几年的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使“罗森塔尔效应”走了样。1.教师的期望不等于所有学生都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期望每个学生都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没有错,也符合使每一个…  相似文献   

5.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初等学校里,从一至六年级的十八个班级中任意选出一些学生,并告诉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是“智力超群”或“智力成熟”的学生,他们具有优异发展的可能性。这些挑选出来的学生,有的与教师看法相同,有的却出乎意料。对于教师的疑惑,罗森塔尔坦然地解释为:“我讲的是他的发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心理效应——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为了考察期望的心理效应,在美国一所小学进行一项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在这次测验中,他随意抽取了一些学生,将学生名单悄悄交给教师,然后对教师讲,他们是“最有发展前途者”,并要求多加关注。八个月以后,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快,有强烈的求知欲,与教师的关系融洽。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原因在于教师受到心理学家“权威性谎言”的暗示,使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充满信心和期望,并通过行动塑造了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越…  相似文献   

7.
刘永恒 《辽宁教育》2004,(11):30-30
“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他们是学生中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有直接影响。然而,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后,为该班的教师提供了一份测验后的学生智商表。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发现该班原来学习中等的学生赶上了优秀生,学习差的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仍用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没有什么改进。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些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呢?原来,罗森塔尔为这个班提供的学生的智商表是他特意编造的。他把原来学习较差的学生的智商有意地提高了。这样,使该班教师不知不觉地对该班学生加强了指导帮助,相信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的过程是颇为耐人寻味的,在转化差生方面尤其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的罗森塔尔实验其实名单上的学生并非有 特长,原来是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了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从眼神、表情和声音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些学生的爱抚情感,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后来人们把这种由教师的期望和爱而产生的效应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真情的投入在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无论他们生长环境的好与差,天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一所校园里的真实的故事。 一天,著名教育学家罗森塔尔先生走进学校,拿出一份名单,告诉该校的教师,通过他的测试,发现这几名学生特别有潜力将来定会大有成就。教师们接过名单,发现名单上的这几个学生在他们的眼中是表现平平的,有的甚至是十分笨拙的。教师们惊呆了,想不到这几个孩子身上竟然有如此潜力。连教育家罗森塔尔先生也认为他们将来会大有成就。从此以后,教师们改变了对这几个学生的看法,这几个孩子也从罗森塔尔的话中得到自信,变得积极起来。情况正像罗森塔尔语言的那样,这几个孩子进步神速,很快便崭露头角。几年后,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学校,教师们纷纷对罗森塔尔的预见表示钦佩,罗森塔尔却笑着对大家说明,这几个孩子的名字是从该校的名册上随便选的,他没见过这几个学生。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测试,这只是他进行的一个心理实验。  相似文献   

11.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柏生所做的关于“教师期望效果”的著名实验研究。他们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皮洛马利翁效应”,后来学者们又把这种期望效应称做“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可柏生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十八个班的学生作了“未来发展预测”的智力试验,尔后择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告知老师。名单中的学生有的为老师所始料不及。罗森塔尔对他们的老师暗示并随机而神秘地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有发展的可能性呢!”临走时他们又慎重地写了一份名单交给老师说:“根据测验的结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尔I、生曾作过一个实验。他们来到美国的一所学校,在对该校教育工作进行考察研究后,宣布了预测结果,随即向该校教师提供了一份“具有优异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并要求教师保密。几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列人名单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均有明显提高,而且性格开oJ、豁达、活泼,求知欲旺盛,师生感情特别浓厚。其实,这份名单只不过是心理学家为了实验而随意拟定的。它验证的原理很简单,那份神秘的“名单”激起了教师对那些具有“优异发展前途”的学生的厚爱。这种爱促使学生产生了自强、自信、自爱的心…  相似文献   

13.
曾在世界上轰动一时的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是一种期待效应,爱的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借“权威的诺言”,使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由衷地寄予期望,进而加倍关心爱护,  相似文献   

14.
问题学生"的教育是教育的重点、也是教育的难点,问题形成的本质原因在于教师的教育,确切地说在于教师(包括第一任教师的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或者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正确。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不真实的预言引起的心理效应。事情是这样的,1968年,罗森塔尔在1所学校6个年级的18个班中,通过藐视认真的心理测验,随意选择了一批学生,悄悄地把这些学生的名单告诉学校和老师,指出这批学生是学生中的最有发展前途者,8个月后,这些学生(其中不乏有"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5.
于欣 《中国培训》2004,(4):36-37
1968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带领他的实验小组到一所小学对学生做“发展预测”。实验小组对该校18个班的学生考查后留下一张名单,他们告诉老师,名单上的学生都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孩子。半年后实验小组再次回到这所学校,老师们纷纷赞扬预测准确,说名单上的学生确实比其他学生进步快得多。这时罗森塔尔却一语惊人,说名单上的学生当时是随意圈定的,根本不存在什么“预测”。原来罗森塔尔靠这种“权威性的谎言”,引起老师们对这些孩子的期望、关注及倍加关爱,老师平时的关爱才是这些学生进步快的真正原因。罗森塔尔实验是“关爱能促进学生发…  相似文献   

16.
一、罗森塔尔效应 1966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随机抽取20%的学生,悄悄地对有关老师“撒谎”说:“这是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名单上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优异,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旺盛。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六八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卜生,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学生进行“发展预测”,然后给教师提供了一份具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并再三嘱咐教师“保密”。其实,这份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学生的什么素质,也没有根据他们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但几个月以后,奇迹出现了:凡被列入  相似文献   

18.
黄惠民 《教书育人》2002,(12):44-45
随着中专生源素质的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抱怨:“现在的中专生没法管了,真是不可救药”。然而在班级管理中,无论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是通过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交流来实现的。班主任以什么方式对待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希望,是否爱学生,都会影响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使师生关系处于不同的状态,从而影响班级管理。罗森塔尔效应就是典行例子。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去一所小学调查学生状况,他悄悄地告诉该校老师,有20%学生智力超群,是“天才学生”,请他们注意培养。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9.
李信 《现代教育》2014,(2):115-11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班级的花名册上随便划出几个同学,然后告诉教师,这几个同学经过观察和测试是智商特别高、特别聪明的学生。受到这番话的影响,教师总觉得这几个同学特别聪明,所以一直以对待聪明孩子的方法对待他们。一年以后,这几个同学的学习成绩在班里遥遥领先。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相似文献   

20.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教师期待效应,这个效应来源于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实验。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番"煞有介事"的发展预测,然后将所谓的"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并叮咛不要把名单外传。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又对这18个班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