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尸子》为先秦重要典籍,至南宋全书散佚,幸后人载录并辑佚,才得窥其大概。前贤时人认为现存《尸子》为伪书,给《尸子》研究带来许多困难。综合诸家的研究,立足《尸子》文本考证《尸子》确为先秦典籍,并非伪书。  相似文献   

2.
寇志强 《文教资料》2014,(30):39-40
《尸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二十篇”,此书曾在南宋时期亡佚,至清代方被辑佚成书。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尸子》研究逐渐增多,其中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辨伪及思想上,而新时期学者则扩展到语言词汇、训诂、辑本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3.
《尸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学派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名实论、尚贤论、去私论三个方面分析《尸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从治学方法、思维方式、思想体系三个方面分析《尸子》一书的学派属性,可知《尸子》应属于战国时期楚国黄老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4.
提起《劝学篇》,一般人认为是战国时期儒家大师荀子所著。殊不知,在中国历史上,《劝学篇》不止一篇,而作者也并非只有一人。战国时期尸佼著的《尸子》中就有《劝学》篇。《尸子》一书虽已遗失,但唐代魏征等人编辑的《群书治要》第三十六卷还辑录有十三篇,  相似文献   

5.
《尸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为战国中前期尸佼所作。此书曾在南宋时期亡佚,至清代方被辑佚成书。考之今辑佚本《尸子》,其书与商鞅思想矛盾之处甚多,又多涉及战国末年学说及避讳现象,据此推断《尸子》当非尸佼所作,而是另有其人,其成书年代当在秦庄襄王即位之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  相似文献   

6.
正文训诂是文献本身所舍有的解释形式,在训诂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从训诂用语、训诂方法和训诂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尸子》正文中的训诂特点,总结规则.阐明条例,探求《尸子》正文训诂对训诂学的发展完善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子有二十余家,除《庄子》、《孟子》等大家外,其他诸子散文尚有不少值得称道之处,如《尹文子》、《尸子》、《商君书》,便值得引起重视。此三家的散文,思想深邃,说理透彻,雄辞华章,气势充沛;并长譬广喻,寓庄于谐,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据《史记》记载子思生有子上,子上是子思之后孔门重要的学术传承者;七十子后学中公孙尼子和世子可能是子思弟子,而主张法家思想的尸子当与子思学派无关。  相似文献   

9.
依据《左传》、《史记》、《尸子》、《汉书》等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发现,"子路问津"的时间应是"荷蓧丈人"之前、"楚狂接舆"之后,"津"地点应在潕水东流处,即今河南省南阳方城县境内独树镇与杨楼乡交界处的杨武岗、上曹屯、赵庄自然村一带砚水东流处。  相似文献   

10.
“盗泉”一语,最早见于《尸子》(战国尸佼著)一书,据该书的记载:“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后来《水经·洙水注》(郦道元著)亦记载:“盗泉……仲尼不漱,即斯泉也。”特别是《后汉书·列女传》(范晔著)中的《乐羊子妻》有“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因被选入初中教材更是尽人皆知。因为“盗  相似文献   

11.
汉字中的指事字数量较少。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列出了125个指事字,并将这些指事字分为纯指事字、象形兼指事字、会意兼指事字、形声兼指事字四类。但其目录所列的一部分指事字与正文所释有相悖之处,我们将把这些指事字分别罗列,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2.
东晋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是研治中古道教史的重要文献,在传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异文,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对此有所整理和考辨,但仍留下了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以《抱朴子内篇校释》所揭举的异文为中心,对其中十五条异文作了考辨,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宋初皇帝提倡无为而治以及尊宠道教,造成了宋初文学家的崇道倾向,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宋代文学家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在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上靠近庄子,从中吸取文学营养,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4.
同一作者在同一书的正文与序文中 ,对同一研究对象若所取的角度有异 ,其价值取向便随之而或有差异。《诗品序》与《诗品》之间的情形即如此。以品文不列而序文及之为非 ,虽极合我们之理 ,却未必符仲伟之“规”。“子卿”之本为“子卿” ,要比原作“少卿”有据可信。“谢客”与“灵运”重出 ,虽不好理解 ,但至少 ,“谢客”之为“谢客” ,比以为这是“谢朓”或“谢庄”或“谢瞻”或别的什么人之误的理由都更为确切可信  相似文献   

15.
清初浙江西泠"蕉园诗社"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然而现今学术界关于"蕉园诗社"成立时间、主要人物、存续时间等问题的认知,存在诸多分歧和疑问。事实上,"蕉园诗社"的成立时间大约为1665年。"蕉园七子"和"蕉园五子",分别为"蕉园诗社"前、后期的主要成员。"蕉园七子"的活动时间大约自1665年开始,至1669年结束,前后5年。"蕉园五子"的活动时间自1676年开始;1689年前后,"蕉园诗社"因"蕉园五子"的文学活动而达至其鼎盛时期;至1698年,"蕉园五子"因领袖人物徐灿的逝世而解体。与此同时,"蕉园诗社"亦随"蕉园五子"的解体而解散。因此,"蕉园诗社"前后存续时间为34年。  相似文献   

16.
荀子故里应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并在很大程度上应是赵国的都城邯郸。荀子的祖上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族荀氏,但荀氏封地于战国时期并不属赵,因而指今山西南部的临猗、新绛或安泽几个地方为荀子生地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能因为《史记》仅仅记载荀子为"赵人"而未给出其生地在某个具体的县邑,便对荀子故里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猜测。  相似文献   

17.
荀子故里应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并在很大程度上应是赵国的都城邯郸。荀子的祖上可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族荀氏,但荀氏封地于战国时期并不属赵,因而指今山西南部的临猗、新绛或安泽几个地方为荀子生地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能因为《史记》仅仅记载荀子为“赵人”而未给出其生地在某个具体的县邑,便对荀子故里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猜测。  相似文献   

18.
何良俊缟撰《何氏语林》开明清“世说体”小说之先河。而其为何会在“世说体”小说中断三百多年后的嘉靖年间横空出世呢?为什么在体例上又比模仿对象《世说新语》多出“言志”“博识”两门;既是模仿《世说新语》所著,又为什么书名不与《世说新语》相类似,而与已经失传许久的裴启《语林》重名。另外,其按语、小序有没有借鉴前人?上述问题正是本文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19.
《左传》“君子曰”与《史记》“太史公曰”虽然都是史家对所录历史的感悟与看法,但二者在策略、主旨、风格等几个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太史公曰”对“君子曰”评论模式的突破,对我国史论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