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外传播是指一国跨越国界、信息流向由内到外的传播,或在一国针对境内外国受众的传播。电视对外传播就是通过电视频道(如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电视节目产品(如音像制品)或其他渠道(如互联网)等方式开展的对外传播。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视媒体以提升国际传播力为主旨,以锻造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为诉求,近年来,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国际传播策略,推进跨文化传播并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2.
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传播在塑造国家形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平衡的国际新闻流动会导致错误的或消极的国家形象和国际间的误解。而错误的国家形象和由于不平衡的和不公平的国际新闻流动所造成的国际间的误解,会影响各国政府、组织和人民的关系、理解和交流,甚至引起国际间的冲突。本文以国际新闻传播文献中有关国家形象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框架,以中美两国新闻媒介中的对方国家形象问题对比研究为例,探讨造成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国家形象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误读,是对文本所反映的对象的曲解或误解,是传播的伴生现象。只要有传播活动,必然会有受者对传者的传播意图的误读现象存在。国家形象的媒体误读现象在国际传播中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是新闻媒体由于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不同、中西新闻运作模式不同以及国际话语权不对等等因素,造成了他们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无意或有意地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误读,这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良好塑造带来了消极的后果。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和新闻操作等具体业务方面阐述了如何减少国际传播中的误读现象,以加强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4.
误读,是对文本所反映的对象的曲解或误解,是传播的伴生现象。只要有传播活动,必然会有受者对传者的传播意图的误读现象存在。国家形象的媒体误读现象在国际传播中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是新闻媒体由于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不同、中西新闻运作模式不同以及国际话语权不对等等因素,造成了他们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无意或有意地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误读,这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良好塑造带来了消极的后果。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和新闻操作等具体业务方面阐述了如何减少国际传播中的误读现象,以加强我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5.
国际新闻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外受众了解中国的窗口。国际新闻的错位特征,即事实、媒体、受众不在同一传播平台,使国家形象的塑造出现了国内与国外断层的现象。一方面,受众、媒体(国外媒体)远离事实,导致国外媒体对有关中国的报道不一定客观真实,导致"他塑"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事实、媒体(国内媒体)远离受众,国内媒体对国外受众的调查不够,国外受众对国内媒体的信任不够,导致"自塑"的不给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国际新闻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时,要充分认识到国际新闻的错位特征,力争通过国内媒体的报道影响国外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减少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和障碍。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国家形象界定为国家客观现实经过文化价值观、国家利益观、大众媒介三重偏曲后投射在国内和国际公众意识中的主观映像。以此为基础,作者认为对国家形象的准确分析需要将其还原到由空间和时间构成的四维认知情景中去,并逐一分析了认知对象国、认知环境、认知者(目标国家受众)和时间这四个构成要素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此外,对国家实力形象和国家意图形象的划分也为解析国家形象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英国BBC World Service&Global Scan发布的《全球国家形象调查》、美国皮尤调查公司发布的《全球态度与趋势调查》、中国外文局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国际来华旅游舆情调查报告》等权威调查报告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试图对我国近十年(2005—2014)国家形象的变化趋势进行宏观和微观上的准确把握,进而对未来如何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西方的形象研究综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论 对于国家形象的定义,鲁宾斯坦从传播主体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指出国家形象"是一个人或群体传达给另一个人或群体的信息"①.金灿荣则从形象接受者的角度提出国家形象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侧面,客观形象(image)是多数人认同的、相对固定的心理记忆,而主观形象(perception)指的是个体主观的知觉,多个主观感觉的集合构成形象②.法国学者巴柔则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出发研究形象,他认为国家形象应该包含文化和社会两个侧面,即形象是"在文化中,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一国认识的总和"③.因此,国家形象的研究是对一国现状和国家实力的整体认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9.
对于国际新闻而言,客观并非其第一准则,而是有筛选和目的性的,这是一种国家文化输出的手段和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体现。国际新闻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国际新闻对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的作用不同。就国际新闻信息发出者而言,国际新闻能起到以下作用(1)就国际问题设立议程和影响国际舆论;(2)给本国或外国树立形象;(3)输出文化价值观。传播是行使权力的一个重要工具,不仅在国内如此,这种说法同样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国际传播对于国际权力政治有十分重要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一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介和它们所传播的符号(如文字、声音、影像等)实现的.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通过符号的传播来成功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这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形象是国际舆论的一个表象,体现为国际社会在对某一事件阐释或解码后所表现出的观点与看法。本文通过对拉美15国报纸有关中日"购(钓鱼)岛争端"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拉美报纸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正面",而且相对日本的形象处于劣势。对钓鱼岛历史知识研究的不充分以及中国对日"购岛"的极富情感宣泄的话语传播方式成了这种"劣势"的主要原因。文章指出,要改善这种"劣势"处境,不仅要加强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认真研究与传播,务实地强化自己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而且更要熟悉国际政治和关系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2.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吸引世界关注与投入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推动力。在当今国际社会中,良好的国家形象意味着更高的可信度、更强的接纳性和更广阔的国际合作与发展的空间。在当今全球化传播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重要,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正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最为重要的博弈策略。  相似文献   

13.
国家形象危机中的传播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形象危机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危机事件相伴随的形象危机;一种是传播失当(当传不传和不正确地传播)造成的形象危机。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国家形象的受损都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轻国家形象受损的程度,或者从根本上避免形象危机的出现,制定科学、有效的危机应对和传播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需要改变旧有的传播观念;树立危机传播意识;尊重国际传播规律;掌握有效传播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4.
日前,有两件事情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一是媒体披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正通过招标的方式.委托上海一家公司拍关于国家形象的宣传片,宣传片分"人物篇"与"角度篇".这种主题鲜明(国家形象的直接宣传)、特色突出(政府购买、民间制作、国际推广)的活动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有媒体称之为"中国国家公关时代的到来",外媒也称是为了"回击国际媒体偏见"."提升中国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国家形象刍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试图利用系统科学方法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国家、形象和国家形象的概念进行初步界定 ,对形象和国家形象的形成过程进行初步分析。从上述角度分析 ,国家是一个大的系统 ,这个系统处于国际社会大系统中 ;其形象的形成过程类似于单纯的物质的形成过程 ,但是国际社会的复杂性造就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国家形象其实是一种映像的输出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16):34-38
国家形象的研究一直是政治传播、国际传播和国际公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形象理论与媒介化社会中的影像出发,从现实主义、建构主义与社会心理认知的角度梳理了国家形象研究的理论流派和认知维度,并对中外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国家形象进行分析,力求对国家形象的认知及其理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媒体融合加速推进的媒介环境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以下简称国庆70周年)作为我国盛大庄严的政治仪式,成为我国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内容。媒体创造的国家形象,也在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民日报》海外版通过相关报道展示了我国多元国家形象,包括和平友好、繁荣发展、民族团结等;通过多种手段,创新传播技术,明确国家立场,贴近国际传播现实语境;同时得到多重启示,迎接时代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差异成为国际社会各种冲突背后的深刻动因.各国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时都将包括国家形象在内的文化传播力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从而寻求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效果的普遍认同. 一、传播效应:国家形象传播产生的动因 以国家作为传播单位的国家形象的传播主体,在与其他国家的博弈中通过本国或国外的媒介信息传播系统,将能够代表本国形象的符号通过各种媒介形态传播至传播客体,并期望取得预期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传播主体所希望传播到达的符号系统和实际到达的符号印象间存在一个传播差,也就是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基于认知结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性.造成这个传播差的原因众多,也成为各种不同国家形象存在差异的溯源.  相似文献   

19.
国家形象是国际舆论和国内民众对特定国家的物质基础、国家政策、民族精神、国家行为、国务活动及其成果的总体评价和认定。这种评价和认定,来源于主权国家的客观实在,是国家实在的主观反映。国家形象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物质要素、精神要素和制度要素三个方面。它通过国际新闻流动,主要是国际新闻媒介的新闻和言论报道来呈现。国家形象有三个主要特点,即系统性和多维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以及对内对外的差异性。只有全面把握这些特点,理清国家形象的形成机制,才能塑造出理想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进入了"文化中国形象"的时代,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议题.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从2008年的奥运会,到2009年展出国家形象广告宣传片,到2010年的世博会.然而,根据NBI (National Brands Index)每年给50个国家进行的国家形象排名来看,中国的国家形象排名基本保持在中游位置——2008年28名、2009年22名、2010年23名.[1]如此看来,中国的国家形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且是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