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河南省夏邑县李集镇有两万亩大白菜等待销售,于是有媒体记者前去采访,并发出了夏邑李集2万亩大白菜急寻销路的消息。由于记者在报道中对信息把握得不够准确和全面,导致客商虽然来了,但是大白菜的价格却由原先的每斤一毛五左右被压到了一毛一。以至当地农民说:如果是一毛一的价格,我们的白菜旱就卖完了。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  相似文献   

2.
一只斑点狗趾高气扬地走在前面,牵着一个人,卑躬曲膝地跟在后面,周身也染上了斑点。张皓铭这一雕塑似乎在质询:人被艺术牵制,还是牵制艺术品;同样,阅读是被读者牵制,还是牵制读者?  相似文献   

3.
我家花盆中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一颗小榆树,可能是土中有一颗种子,由于我给花浇水,它借了力,于是长了出来。我欣喜,拔了别的花,只培养它;天天给它浇水,却不见它长高,到后来,它还是枯萎,死掉了。朋友告诉我,这叫"没接地气,没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彭嘉陵是我在人民日报经济部工作时的同事。当时把这位海外版的骨干记者调到经济部来很不容易。但她来了后一年左右,我就调到经济日报工作了,所以,一起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她在人民日报从事采编工  相似文献   

5.
在记者生涯中,有一件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有一年的夏天,我采写了关于一位村支书的报道,讲的是他竞职上任后带领群众致富的事迹。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我在村里住了一夜,与几位村干部聊天。我以为这就够“深入”了。报道见报几天后,有位当地的知情人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中说:“你写的报道内容没什么出入,可这只是他这个人的一个层面,也就是好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为了写《反杜林论》,恩格斯曾找了一堆杜林的"大作",一篇一篇认真阅读。恩格斯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啃酸果",并说这个果子"不仅是很酸的,而且是很大的",但他下决心把它啃完。这个"啃"字用得十分传神。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2日《杂文报》刊有《小白龙出书》一文,其中说:"青狮是文殊的司机,白象是普贤的司机……"这种说法成立的话,小白龙就是唐僧的司机了。在《西游记》的《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一  相似文献   

8.
日前看到两篇报道,一篇是《青岛晚报》关于倪萍的,倪萍对记者说,每期连轴转,已使她艰于补充自己。另一篇是《新闻出版报》关于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于宁的,于宁“觉得某些知识严重滞后,想做一些补救工作,但受时间精力诸方面的限制,力不从心”。的确,如今新闻界的朋友见面,常有的一种感叹就是“忙”。有的说,成天连轴转,想抽出点时间看点书也不成,一年没看一本书了。这也不怪,新闻是一种讲“时效”的工作,原本就忙,更重要的是现在搞市场经济,搞竞争,整个社会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在加快,新闻界自然是要忙上加忙了。  相似文献   

9.
许多东西在产地不值钱,但一拿到外地就"身价百倍",如北方的苹果、雪梨和哈密瓜,南方的香蕉、龙眼、荔枝、菠萝和芒果等,在产地价格都很贱,但一运到外地,价格就翻番甚至翻了好几番。有的新闻题材也是这样,在"产地"显不出它的新闻价值来,谁要写了当地媒体也不会采用,但如果发给外地媒体,却有可能被采用甚至会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10.
一个帖子前些时成了一个500多万人口地级市的热点话题,一天之内,跟帖近千条,而有关这条帖子的新闻又立即引爆了国内时评界的创作热情,一天之间,出稿164篇.  相似文献   

11.
徐德火 《新闻天地》2002,(10):39-40
1984年《经济日报》围绕长沙西出口4公里公路的改造问题搞了一年"小题大作",共发稿件15篇,我写了其中的13篇。这组批评报道引起湖南长沙市领导的重视,问题圆满解决。安岗总编说,一个地方记者站一年搞一两个这样的报道,《经济日报》就"声威大振"了。长沙——常德公路全长184公里,基本上是原先建成时的线型,不到三级,其中的180公里于1983年12月20日以前  相似文献   

12.
时值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10周年,从一百多年前的三江师范学堂起,她的名称一直在变,只是这"师范"二字,作为一种言传身教的精神力量,被一直保留下来,饱含着一种"大师范"的精神情怀。在隆重的校庆典礼之余,欣闻南京师范大学策划出版了一套"随园大家"丛书,收录了南师大建校以来的多位大师,分别列传,将他们的精神事迹和学校的厚重历史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在感受"大师范"的情深情怀的同时,领略到了"大师"的风采。这套书捧到手里的时候,一种厚重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篇小文章《百度百科词条被恶搞“专家”被解释为“脑残”》上网之后,迅速被数以百计的网站转载。有关“专家”的这个词条增加了一些解释,其中一条是:“指一群吃饱了没事干或正事一件都没干过却整天都在思考如何强奸民意……的脑残”。  相似文献   

14.
李宏银 《新闻前哨》2013,(4):55-55,65
从去年10月份起.仙桃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推出一个新栏目:我们家的新鲜事。这是该报当年底全面改版的前奏。这一改,让报纸平添了一抹清丽的亮色。亮色中伴随的一支支拨人心弦的曲音.至今一直穿插在报纸的版面当中,惹得读者侧耳倾听。  相似文献   

15.
一条新闻,一见人家已经抢到手甚至见了报,有的通讯员同志便埋怨自己抢得慢了,再采访下去成了马后炮,“烫剩饭”没意思。我说,有些“剩饭”不仅可“烫”,而且大有“烫头”。有无“烫头”?一看“剩饭”本身的价值,二看“烫者”手段高低,更重要的是下功夫的深度。马后炮如能将住军,不失为有力的一招。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发行本来是一家,但不知从何时开始,竟变成了隔行如隔山。社店之间往往为印数多少,内容介绍当否而各执一词,有时甚至有劳领导部门出面解决。不久前,笔者就遇到过一件事:中央某大报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写了一本书,印数远不如他学生写的一本同类书多。这并不是因为他写的书比学生写的书质量差,而是内容介绍过于笼统、简单,对于作者的成就、文风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对他的题词都只字未  相似文献   

17.
中央提出走转改以来,各个单位在连续几个月里动作都很快,积极组织记者下基层,出专栏专版,确实也刊发了一批有质量有影响的作品。李长春同志最近对这个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作了批示,强调要不断深化、持之以恒、务求实效。我觉得这12个字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走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新闻舆论的影响力空前增大。如果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那么到了今天。“天上一颗星(卫星),地上一张网(网络)”,便使古代人们的这种美好理想成为现实。新闻和信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一 “捣浆糊”这样的语汇,原先纯属上海本地特产,着床民间,脱胎陋室,一朝分娩,即刻蹿红大街小巷。没想到,如今居然流行全国了!谁说吴方言在以北方语音为基础的普通话语境中缺少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20.
一友人指点迷津说:“你们报纸在许多人眼里,不是光荣榜,就是判决书。’许多人尤其是各级领导人,无意中把报纸看成了光荣榜和判决书,这当然非同小可,一上报纸便身价百倍或一落千丈,岂可等闲视之?于是,不合自己心意的人,即使在某一方面很有造诣,搞出许多名堂,足可一新天下人耳目,那也对不起,先到一边凉快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