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互动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9日,我国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一《条例》的出台不仅标志着我国已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同时也为媒体如何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笔者认为,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受众最为敏感的话题,因此,在大众传播由“广播”走向“窄播”、“大众”走向“小众”的今天,应充分发挥媒体互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今年防治“非典”的战役中,媒体互动所形成的合力对提高认识、稳定社会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对散布谣言、哄抬物价…  相似文献   

2.
牟德鸿 《青年记者》2006,(14):28-29
媒体成为社会公器,沟通社会各阶层的桥梁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剂,而不是单单作为统治阶级的“传声筒”,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非典爆发的几个月里,国内媒体在非典事件的报道中戏剧性的角色转换,让我们清晰地听到了一个国家阔步迈向政治文明时发出的强劲足音。在非典事件已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一体化的逐步深入,突发事件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席卷着整个世界:从“9.11”特大恐怖袭击事件到俄罗斯人质事件,从东南亚非典到印度洋海啸,从“苏丹红”食品危机到“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如何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报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5月16日至23日一周时间内,北京青年报推出了一组主题策划——《灾难面前的民族精神与青年责任》。这组策划以与网站互动,联合组织讨论为依托,力量集中、覆盖全面、结构精致,在“非典”的报道中,起到了对事件总结、反思、安定的积极作用。 “教育”者,教化、指导并培育、辅助。对于广大受众,媒体帮助其于恐慌中镇定情绪,于纷乱中澄清问题,是为主流媒体的道义、情怀与风范。我们感到北京青年报的这一主题教育做得到位,只是不够及时。如果是在4月底,其时“非典”风声正紧,大众  相似文献   

5.
“非典时期有三多:谣言、短信和直播。”说到2003年非典期间的传播现象,有人如是说,很多人对此深有同感。谣言,主要是一种人际(组织)传播形式,在非典暴发之初传播迅速、大行其道;手机短信,有人称其为“第四媒体”网络出现后的“第五媒体”,非典期间“满天飞”,其“发行量”超乎我们的想像;第二、第三媒体的广播、  相似文献   

6.
从"非典"事件看媒介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芹 《现代传播》2004,(3):131-133
“非典”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多方反思。我以为,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件事也反映出在全社会普及媒介教育的必要性。“非典”事件涉及到的媒体、宣传部门、大众等,在传播或接收信息时,都明显表现出对信息、媒介、传播等诸方面认识的不足,应该补上媒介教育这一课。对新闻从业者的媒介教育从“非典”事件的新闻报道来看,各媒体的表现离专业要求相差甚远。主要问题在于,新闻敏感度不够、新闻专业意识不强、追求真相的勇气不足。1 明确新闻事业的功能,认清自身的职责新闻事业的产生源于人们劳动生产的需要,传播信息是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人们对…  相似文献   

7.
"皇马"报道媒体失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永利 《青年记者》2003,(10):10-11
2003年夏,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访华成为“非典”后又一重大的“媒介事件”,国内各家媒体“蜂拥而上”,纷纷开辟专栏、专版以至专刊加强报道声势力度。通过媒体集中聚焦的“议程设置”作用,皇马访华一时间成为球迷欢乐的节日。在此次新闻大战中,媒体为了市场化炒作需要,有意渲染球迷的疯狂行为,记者表现也缺乏职业素养。媒体不经意间“塑造”了“扭曲”“变形”的中国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传播着非理性的中国国家形象。教训深刻! 球迷形象——从疯狂到崇洋媚外  相似文献   

8.
当一起公共事件突发时,信息公开透明,媒体及时跟进,是政府和媒体的共同责任,是消除恐慌、稳定人心的正确选择,也是媒体维护政府公信力、扩大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机遇。这个规律已经被“非典”、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当中的新闻实践一再证明。  相似文献   

9.
张为 《声屏世界》2008,(4):28-28
在当下的电视语境中,“现场直播”早已为观众所熟悉。2001年的“9.1l”事件、2003年的“非典“和“伊拉克战争”,如催化剂一般推动着我国电视新闻直播的发展。2005年,中央电视台对“神六载人飞行“、“连宋大陆行”、“十运会”及“两会“的直播,不但让观众记住了一个个历史的瞬间,也再一次证明了对重大或突发事件的直播,对一家主流电视媒体而言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今春“非典”疫情的肆虐蔓延,使我国政府、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介都经受了一次严峻的危机考验。危机事件中,大众媒介的表现令人瞩目。如何在危机实践中充分发挥大众媒介作为社会信息枢纽的作用,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沟通情况,成为议论较多的话题。纵观事件过程中媒体的表现,有关“媒体失语症”、媒体的舆论导向方法与效果应该是需要反思的两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国外媒体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段时间,非典占据了国内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和时段,随着疫情发展变化,国外许多媒体也把SARS事件作为报道重心之一,非典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分析不同国家媒体对非典这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原则和方法,可以给我们今后的公共卫生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全球资讯传播过程中,因新闻报道或表达方式而产生的“媒体事件”,总是牵引着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乃至国际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动。2006年初间欧洲国家媒体因转载丹麦《日尔兰邮报》的一则讽刺漫画而引发危机,这便是“丹麦漫画事件事件”。事件起因于2005年9月30日,丹麦报纸《日尔兰邮报》刊登了一系列亵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  相似文献   

13.
2003年6月24日,是值得北京乃至全国人民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郑重宣布:从即日起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北京从“近期有当地传播”的“非典”疫区名单中删除。世卫组织官员尾身茂博士称“这是中国抗“非典”斗争和整个世界抗“非典”斗争的一个里程碑”。 从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等介绍中国内地最新的非典型肺炎疫情起,两个多月以至更长的时间以来,有关“非典”的话题成为全国人民最关心的话题,有关“非典”的新闻也成为几乎所有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各类媒体以最快捷的速度发布最新疫情,以最充沛的热情报道医护人员及各行各业抗击“非典”中  相似文献   

14.
尼尔森媒体调查机构显示:自从“非典”爆发以来,这一疾病已严重影响了香港的广告支出。尼尔森对4月1日~13日与非典病情还未爆发之前的3月1日~13日的电视、电台、报纸、杂志和电影广告  相似文献   

15.
媒体应建立突发事件报道的应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由非典时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说起去冬今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非典”肆虐期间,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4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认为,尽快建设和完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是完全必要的,并提出了建立应急机制的一系列原则。5月12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正式公布实施。条例的出台在我国公共卫生法制建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也在我国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上迈出了一大步。目前,在世界各国,有许多…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体不怕“多事”,事越多,媒体发挥的机会就多。当然发挥的机会也是考验的机会。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让人有点措手不及。非典在考验着每个人,也考验着媒体的文明。  相似文献   

17.
钟良 《青年记者》2006,(22):25-26
经历过大兴安岭火灾、渤海二号沉船事故以及2003年非典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之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该扮演的角色做了很多有益的探讨。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戒严”改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是我国抗击SARS遭遇法律空缺后认识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或者人为重大事故等紧急状态时法律必须完善的结果,到2004年6月又起草完成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些制度和法律在实际的新闻运作中得到了科学的应用吗?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后,我国的新闻媒体又是如何扮演其角色的?大陆媒体对“松花江水…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反应,抗震救灾工作迅速展开。伴随着紧张高效的救援工作的开展,与之相关的信息发布体系也相应建立。其实不难发现,在2003年成功应对“非典”疫情之后,政府和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策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么,本次地震灾害的信息扩散呈现何种路径,媒体的传播策略有何特点,传播效果怎样,本文将从传播学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卓 《新闻世界》2013,(10):311-312
非典作为一次突发公共事件已经过去了10年,这段时间足够我们对事件本身的新闻报道及其后续报道进行总结和反思。很多非典患者在痊愈后又患上了非典后遗症。对非典后遗症的报道应该属于非典后续报道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非典结束后很长时间内,成为媒体关注的真空地带。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17分钟后,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2分钟后发出中文简明消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5:00的整点新闻中以头条形式播出地震消息,同时开展了以《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主题的现场直播报道。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受众传送灾情,报道救援情况。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及3月的“西藏事件”,新闻媒体在这次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