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奖影片中,张艺谋以好莱坞叙事风格复制的《金陵十三钗》铩羽而归,这不得不使我们再次审视我国的民族电影在当下所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探析中国民族电影的叙事危机的形成原因,以及通过借鉴《一次别离》的成功叙事经验,从理论角度为民族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若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好莱坞往事》是美国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第九部影片,再现了上世纪60年代末的洛杉矶,讲述了时代下电影演员们在风云变幻的电影圈里摸爬滚打的故事,并以创造性手法再塑"曼森家族"案。影片通过对这一时期电影的缅怀,实现了一次对自我风格的转变和自我总结。本文将以昆汀式电影为切入点,分析昆汀对于《好莱坞往事》在叙事风格、人物塑造和表现形式上的转变和继承。  相似文献   

3.
好莱坞大片《X战警:逆转未来》掀起2014年中国电影暑期档的观片热潮,在这部明星云集的大制作中,不仅有中国演员范冰冰出演X战警之一,而且X战警们最后的避难之所也选在带有中国宫殿风格的地宫。这种中国演员在好莱坞电影中打酱油、中国作为电影背景的现象已经不具有新闻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世界电影市场中,好莱坞电影不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据着霸权地位,好莱坞电影的风靡有其独特的原因.本文以电影《疯狂动物城》为例,对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策略进行深层探究,主要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角色符号的隐喻,以及好莱坞市场营销模式三个方面对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策略进行阐释分析,以期对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产生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2D版首映到3D版本,《泰坦尼克号》走过14年。中国观众对这部大片旧情难忘。当我们回望《泰坦尼克号》在好莱坞与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所扮演过的特殊角色时,会发现这艘大船满载着往日的光影记忆与渐行渐远的电影艺术梦想  相似文献   

6.
“其实大家对于我在这十年商业电影的弄潮中,给我的某种尖锐的批评,我都是看到的。我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中国电影市场那么大,如果我们没有好的商业片导演,全部让给了好莱坞导演,我觉得那是非常可悲的事情。我愿意以一个年轻人的心态来拍这些东西,我往后还会拍。这是我的一个有意而为之的事”  相似文献   

7.
张艳娥 《新闻世界》2013,(12):138-139
2013年8月2日,由刘杰导演的《青春派》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影片讲述了"90后"高中生奋战高考的校园故事,开启了中国青春电影的新模式。影片沿袭刘杰一贯的写实风格,用第六代导演的眼光,启用大量非职业演员,让校园青春电影第一次实现了"我的青春我做主",勇敢尝试"早恋"这个雷区。  相似文献   

8.
高家慧 《新闻世界》2014,(5):244-245
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彼得·罗异曾经说过,好莱坞早已将《孙子兵法》、《杨家将》、《西游记》等中国经典故事列为重点开发的对象。借助对传统文化的精彩讲述进一步开发中国电影市场,更值得注意的是,好莱坞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2016年,《功夫熊猫3》在全球上映,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加上之前两部的骄人战绩,使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在中国以及全球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好莱坞梦工厂《功夫熊猫》电影火爆背后的原因分析,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如何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0.
贺岁时分     
如今,咱老百姓是越来越懂得享受生活,大家过完圣诞迎新年,过完元旦等春节,楞是把电影市场概念里的“贺岁档期”抻得老长老长,而且商机无限。今年尤其如此,撇开几部小制作不算,号称“贺岁大片”的华语电影一口气就推出了五部,把全国各地的影院老板乐得眉开眼笑:“等了中国电影一百年,可算赶上个丰收好年成了。”是呀,说如梦方醒也好,道厚积薄发也对,自从放水好莱坞之后,我们确实从没有如此扬眉吐气地以绝对优势占领过自己的电影市场。通观《无极》《千里走单骑》《如果·爱》《情癫大圣》《霍元甲》这五部电影,不管艺术上各自存在什么样的瑕…  相似文献   

11.
从一个新的维度研究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来华拍摄电影《大地》的事件,试图指出在整个过程中中国公众和官方机构对于好莱坞的中国想象所做的能动的反作用力。这大体指涉以下三个方面:一,电影拍摄过程中公众和官方对于好莱坞想象机制的深度参与;二,电影拍摄和上映期间公众对于好莱坞本身的想象;三,电影在中国上映之后观众和媒体对于《大地》的能动性接受和积极阐释。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上映的两部作品刺激了观众敏感的视听神经,一部是影片《阿凡达》,这部影片,全球累计27亿5400万美元的票房,一举刷新了全球影史票房纪录。另一部是获得多个特效奖项的《2012》,后好莱坞制片流水线如法炮制,制作发行了多部极具视听冲击力的系列影片,包括《复仇者联盟》系列、《变形金刚》系列等。自此,大制作电影的概念从好莱坞逐渐传入中国,让中国电影人意识到了大制作电影的市场价值。本论文结合案例主要论述了大制作电影的概念特征及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世界影坛大融合,翻拍成为寻常事。以往都是好莱坞拿《午夜凶铃》、《无间道》、《我的野蛮女友》这些东方经典影片开刀,少有东方影人敢去直接copy好莱坞的,更多的则是像王晶那样偷些好莱坞影片的创意和桥段来混世。原因无他,人家好莱坞可是代表了世界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翻拍的效果想要  相似文献   

14.
王京 《传媒观察》2003,(7):62-64
马爹利酒、法国的免费报纸、好莱坞电影《角斗士》、波兰的移动通信服务、电脑游戏《星际争霸》、中国首家有毒垃圾处理项目……所有这些有什么共同之处吗?有,上述这些都是由以传媒为主业的威望迪环球(Vivendi Universal)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中国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特别是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将目光与注意力投向这个让他们好奇的国家,这种注意力也体现在"电影"这种文化产品里。像《功夫梦》、《魔法师的学徒》等外国电影中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中国元素。本论文以电影《功夫梦》为例,细读这部电影里体现的中国元素,给出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指导的大片《雨果》曾在2011年掀起一拨狂潮,时隔一年,它的姊妹篇《大魔术师胡迪尼的盒子》再次受到好莱坞的青睐,售出了电影版权,在即将搬上电影荧幕之际,这部原著图书却抢先一步,在哈里·胡迪尼诞辰140周年之时,由接力出版社引进出版,并在2014年10月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大魔术师胡迪尼的盒子》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故事:小男孩维克多想要当魔术师,他崇拜的偶像就是当时家喻户晓的魔术大师哈里·胡迪尼。有一天,维克多遇到了胡迪尼,胡迪尼答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符号开始融入外国电影并逐渐受到全球受众的关注。本文就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系列中的中国文化符号的应用及传播为例,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内容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不同因素的考量和受众进行分析,总结好莱坞常用的中国文化符号传播策略与手段,以期促进中国电影市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实现中国文化符号的全球传播,塑造更为正向良好的中国形象,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相似文献   

18.
刘强 《青年记者》2017,(20):81-82
电影《长城》是好莱坞首次与中国深度合作、完全按照好莱坞工业水准打造的超级大片,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工业模式下的电影. 由资料得知,这个故事并不是张艺谋带给好莱坞的,而是好莱坞拿着写了三年的剧本,找到了张艺谋.编剧是曾经编剧过《谍影重重》系列电影的托尼·吉尔罗伊,剧本则是“特种部队”打怪兽的典型好莱坞式剧本.影片拍摄筹备历时三年,中途还找过《燃情岁月》的导演爱德华·兹威克,但因为种种原因“夭折”了,最终递到了张艺谋面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符号学的原理,针对一部充满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从电影剧本、技术手法、影片风格、受众心理四个方面入手,对影片的成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中符号学在电影创作的具体运用,阐明了电影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本土化符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陈凯歌以《霸王别姬》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位置,了断了“少年凯歌”沉重的历史心结.也开启了中年凯歌长达十年的市场彷徨。十年后,他带着《无极》对中国电影票房最高峰发起冲刺,大有王者归来的气势。3.4亿元的投资、亚洲顶级电影精英、长达3年的制作历程,把《无极》变成了陈凯歌电影经历中一次终极挑战,一场输不起的豪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