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欣仪 《阅读》2023,(83):10-13
<正>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生于1951年,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农村插队。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田地劳作的午后,他感到腰酸腿痛,便坐下稍作休息,没想到这一坐下便是一辈子。“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年轻的史铁生无法接受命运的安排,他无数次想过放弃自己,了此残生。但有一个人绝不允许他这样做,那就是他的母亲。母亲为他借书,带他看电影,用博大的爱庇护他受伤的青春,帮他将破碎的人生重新拼合,  相似文献   

2.
史铁生在面对瘫痪现实的时候,反复咀嚼着灵魂与肉体的伤痛,终于参悟了生命的意义。他坐在轮椅上那么多年,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更多游走四方的人有着更辽阔的心。史铁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担得起"伟大"这个词。他虽然双腿残疾,但我相信他的灵魂能跳出最唯美的舞蹈。本文就以史铁生的作品为例,浅谈他作品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史铁生将自审意识、生命沉思和深层心理探索引入小说创作中,从纠结缠绕的现实漩体中体验生命的各个侧面,对“生”与“死”的递接性思考贯穿于其小说文本的始末.史铁生纯粹的主观世界和自由心象使其更逼真地逼近了死亡的内质,体现出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4.
生命如歌,每一个人弹奏的方式都不一样.而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奏响生命之歌的旅程更为委婉曲折.史铁生由自身的坎坷经历,融生活和文学为一体.把残疾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卑情结升华为一个人类的广义残疾的问题,并由此拷问人生命价值的真正所在.也为普通人完成人生旅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无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解读,探究了作品中夏娃的内涵、寻找夏娃的意义和寻找夏娃的方程式,从中感悟史铁生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6.
谈歌在其新作《大舞台》中,新创了一种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文体——"网络评书体":在小说结构和语言风格上,全面吸纳网络思维和网络用语,且全知全能式的叙事视角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和接受习惯.在艺术内涵方面,其"笔尖附着了所有的人类生活":小说在极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深刻展示了人生全景,形象描绘了人生百态,深度揭示了人生最本真的意涵.  相似文献   

7.
人生的意义、价值,与各人所持的人生观密切联系着.有纸醉金谜的资产阶级人生现,有苟且顺势的小资产阶级的人生现,也有博大崇高的无产阶级人生观.不同的人生现所表现出的人生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要真正体现出崇高而永恒的人生价值,就要化小我为大我,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为人民的幸福而活着.在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之中来进行自我选择,从而实现自我,这才是人生意义、价值的最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史铁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他用残缺的身体,向广大读者展示出一个最为健全和完满的思想者的形象。《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文中集中思考和表达了"生命"的困难与意义,其间所蕴含的一个人身体残缺并不能阻挡其精神世界的完美的信念历来为人们所称颂。从史铁生的相关经历以及其精神世界出发,通过对《我与地坛》一文的赏析来深入探讨"残缺中的完美"这一话题,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思索与感悟。  相似文献   

9.
李中平 《池州学院学报》2013,(5):108-110,114
史铁生《关于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设想》以时空穿越的方式产生不同形武的对话架构全文,呈现“时空体”和“对话”的艺术特色。运用这些艺术形式,史铁生对个体存在进行了深度追问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史铁生以一种被他称之为"宗教精神"的信仰来直面"生命盼偶然"和"苦难的无常",认为只有通过生命精彩过程的创造才能带来生命的超越和灵魂的救赎.他的宗教精神超越了佛教的虚无灭欲,超越了基督教中神对人的拯救,找到了用爱的力量来完成人类灵魂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人格权请求权的独立可以完善我国的人格权制度,在人格权受到侵害或者有侵害之可能时能够更好保护人们的人格权益.所以人格权请求权的独立是有必要的,作为一种由人格权派生的请求权,其必要性表现在民法人文主义的体现与体系要求、人格权的绝对性要求、人格权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存在区别.而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人格权,建议在民法人格权部分直接规定人格权请求权,以及通过区分人格权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适用等方面来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制、学位论文指导、学成去向等五个方面对教育硕士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以待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影片解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李延熙在上板速度上已接近世界优秀选手,但在蹬伸技术上存在不足,造成第二跳距离所占比例较小,第一、二跳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希望能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在今后的教学、训练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技术异常迅速的发展,使知识陈旧周期缩短,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任何大学靠增加知识量的办法已很难使学生能够跟踪未来科学的发展,所以教育的中心应该是使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力。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任何一个人学习的进步,事业有成及超人的天资,最终取决于内因自我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征税权是最需要受到宪法控制的一种公权力。许多国家的宪法通过规定税收法定原则和税收公平原则、明确征税权在国家机关间的配置、确认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实现了对征税权控制。反观我国宪法,既没有规定税收法定原则和税收公平原则,也没有对征税权在国家机关间进行划分,更没有明确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我国征税权设立和运行处于失去宪法控制状态,这在现实中造成了极大危害。我国应从征税权宪法控制的模式选择和内容设计两个方面实现对征税权的宪法控制。就我国征税权宪法控制的模式来说,宜采取"宪法+税收基本法+税收单行法";就我国征税权宪法控制的内容来说,一方面,在宪法中加入税收法定和税收公平原则、征税权划分、纳税人基本权利等有关征税的原则性根本性内容;另一方面,依据宪法对征税权的规定,制定一部内容合理、篇幅适中、结构简洁、适合中国国情的税收基本法。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已经实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在调整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实际对我国《物权法》中有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内容的部分条文进行了评析,指出了物权法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缺陷的弥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症状检核表(SCL-90)对321名被试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和敌意因子得分较高,20%-30%的被试得分在中等痛苦水平以上,不同年级的被试所表现的症状不同,总体情况优于其它专业大学生。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学生心理状况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双兵器从最初的双手持握不同兵器到同种兵器、从战阵所用到武术器械,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为了理清双兵器形制演变对技法特征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认为双兵武艺的技法特征是随着兵器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尚力到尚技,一步一步朝着轻快便捷的方向演进的。  相似文献   

20.
切头剪的关键部件剪刃、刀座、滑道的工艺性是决定切头剪工艺可靠性和机械性能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正确的装配、调试是保证剪切效率和带材切口质量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