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腾"、"南人帮"、"逐鹿南非"、"追球"、"非洲猎场"、"非跃彩虹"、"野性非洲"、"决战南非"、"指南针"……透过这些激昂奋进的特刊名称,就知道围绕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媒体报道会有多么激烈  相似文献   

2.
摄影作品     
2006年9月2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种族隔离博物馆的入口处,种族隔离时期的身份证被放大后陈列。白人的身份证上写着"南非公民",而其他有色人种的身份证上则注明"土著"等等。这个博物馆以丰富的史料和实物揭露了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黑暗,同时也展示了南非结束种族隔离政策12年以来,这个"黑白分明"的国家如何发展成一个"彩虹国度"。  相似文献   

3.
卡林 《全国新书目》2010,(21):50-51
1994年,纳尔逊·曼德拉赢得南非首次全民选举,当选总统。然而,他面临着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即将分崩离析的危局。紧要关头,他利用1995年在南非举办的世界杯橄榄球赛,唤起了全体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在民众心理层面真正地统一了南非,缔造了"南非奇迹"。本书即是对这段历史的鲜活记述。  相似文献   

4.
印象南非     
<正>2017年9月,"金砖国家"首脑峰会在中国厦门举办,我读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专家9月7日发表的文章《中国与南非经贸合作呈现三"度"特征》。此文写道:"南非作为金砖国家中唯一的非洲国家,长期以来对非洲大陆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新中国和南非建交相对较晚,两国迟至1998年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虽然同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中国和南非建交是最晚的,但两国关系的发展水平和取得的成绩并不落后,相反颇为可圈可点……"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与南非有关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5.
TOP1南非"非洲之傲"列车行车段:南非比勒陀利亚至开普敦、维多利亚瀑布,路过南非著名的钻石之城——金伯利。排名理由:"非洲之傲"罗沃斯列车(Rovos Rail)可算是世界上最豪华的列车之一,列车上每一节车厢都可以看做是一种艺术品,古典、精致而舒适。而列车所经过的地方,是南非南部草原,仰头可以看到满天繁星,低头望去是平整的大草原,也许还会偶遇一些野生  相似文献   

6.
孙璐 《新闻传播》2013,(12):180
2000年,南非一位艾滋病求职者诉雇用单位的案件"霍夫曼诉南非航空公司案"在南非宪法法院判决,该案因涉及艾滋病人就业这一敏感的话题而引起民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案件的原告雅克查?霍夫曼申请南非航空公司机舱服务员一职,经过四个阶段(预先筛选面试、心理测试、正式面试和最后角色扮演)的筛选,他和其余11人均被认为是合适的人选。然而,按照南非航空公司的惯例,求职者在被正式受雇之前还要先进行体检,其中  相似文献   

7.
常江  杨奇光 《新闻界》2014,(4):12-20
<正>从2013年6月曼德拉病重的消息传出,到12月曼德拉逝世。国内外,重要媒体始终对这位南非前总统保持高度关注。在对曼德拉逝世一事的报道中,中外媒体在"纪念"曼德拉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纪念与止于纪念"的讨论。据中新网报道,南非总统祖马于当地时间12月5日深夜证实:南非国父、前总统、反种族隔离斗士纳尔逊·曼德拉因病逝世,享年95岁。5日后,曼德拉的  相似文献   

8.
《南非华人报》是中国著名报业集团华商传媒集团作为地方传媒企业,实施积极走出去战略,创办的一份海外华文报。该报宗旨为"传播中国声音,服务华人华侨,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中南交流。"在实际运作中,坚持公信力与影响力并重,"传递价值,服务为主"作为理念,内容导向为"华人新闻,华商资讯,华侨家园"。"文化特色"和"爱国感情"是该报的主旋律。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依托,体现出强烈的爱国色彩。由于新的办报思路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南非华人报》一跃成为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影响力最大的华文报纸,为中华文化在非洲的传播起到了的很大作用,也为中南两国关系友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本刊记者有幸邀请到南非华人报社社长胥建礼先生,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位异国他乡的传媒人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走过南非就等于游遍世界",因为她能为你献上世上所有的休闲享受。在南非的每一天都有超乎想象的惊喜,体验德班Indaba沙滩派对和祖鲁族文化村,绚丽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与祖鲁村酋长共进晚餐也成为我南非之旅中最特别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是全世界球迷的节日,更是各家媒体比拼体育报道实力的"舞台".为了能够在竞争中不落入下风,齐鲁晚报特派记者一抵达南非,就根据南非当地复杂的社会现状,制订了用"迂回战术"进行前线报道的策略.事实证明,在那种特定的前线环境下,这种报道方式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2010年2月底,我从肯尼亚调往南非工作,在约翰内斯堡国际机场国际旅客抵达处悬挂着的一幅巨大海报"2010南非世界杯欢迎您",它告诉每一名旅客这里与FIFA世界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库切(J.M.Coetzee1940-),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1940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形成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离开南非赴伦敦,从事电脑软件设计.1965年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1971年回到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2001年移居澳大利亚.现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并在该校执教.自1974年起,先后出版了<幽暗之乡>(1974)、<国之中心>(1977)、<等待野蛮人>(1980)、<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获1983年布克奖)、<敌人>(1986)、<耻>(1999)、<铁的时代>(1990)以及<彼得堡的主人>(1994)等多部小说,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出版经济》2006,(3):54-55
库切(J.M.Coetzee1940-),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1940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形成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离开南非赴伦敦,从事电脑软件设计.1965年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1971年回到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2001年移居澳大利亚.现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并在该校执教.自1974年起,先后出版了<幽暗之乡>(1974)、<国之中心>(1977)、<等待野蛮人>(1980)、<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获1983年布克奖)、<敌人>(1986)、<耻>(1999)、<铁的时代>(1990)以及<彼得堡的主人>(1994)等多部小说,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南非科学学报(SAJS)是南非首批进入南非开放获取平台SciELO的期刊之一。这代表着南非在提供自由出版和自由获取平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将有益于南非学者和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5.
曾有品牌战略专家断言:"世界杯是一个巨大的营销平台,是一个持续、综合的营销机会.在这个期间把握好了,可以增大企业产品的销量."对于媒体而言,四年一度的足球世界杯营销无疑是一场盛宴,亟需创新解读和深度挖掘,开拓市场的同时,借以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和影响力.齐鲁晚报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报道中,多手段、全方位打造"南非蜜月"特刊,摸索出了一条全媒体时代体育营销的新路.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开幕的2010年足球世界杯正在把南非拉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本书是南非旅游局官方亲授的读本,260余幅精美图片展现南非全貌,10位知名摄影师透过镜头看南非,5条特色游路线呈现南非光影感悟,更有老狼、徐静蕾、冯仑、张梓琳等15位中国知名人士的不同角度出发,引领我们真切感受南非。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理论,观照了大众传媒在南非足球世界杯报道中,如何想象性地构建了"意识形态共同体"、"地缘共同体"、"民族共同体"以及"战争共同体",揭示了当代中国传媒和国人多元复杂的心理建构.  相似文献   

18.
手机杂志的未来猜想:人人皆媒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滴滴声响起,手机屏幕上显示出一段文字"你收到新的手机杂志(<南非大草原游玩攻略>,阅读请点确认".打开后首先是一段手机拍摄的视频,晃动的画面中狮子在草原上追逐羚羊,伴随着急促的南非鼓点,"这是我在南非大草原旅游遇到的精彩好玩的事情和旅行中的记录,我编成了手机杂志,希望对大家到南非游玩有所帮助."手机杂志的作者Jack对着手机摄像头说.这份手机杂志里面包含了视频、声音、文字,可以给作者留言,也可以点击介绍文字里面包含的超链接去访问相关旅游点的介绍和查询旅行社购买机票、预定酒店.  相似文献   

19.
在南非3000万球迷心里,斯蒂芬·皮纳尔虽然比不了以往南非那些球队的英雄,也不及那个同叫皮纳尔的15年前的南非橄榄球队长,但南非人希望,他的斗志能带来更多希望  相似文献   

20.
5月7日,我在纳米比亚首府温得和克得到了南非办事处给的一张旅游签证。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获得南非签证的中国大陆记者,我十分高兴和珍惜这次采访机会,5月10日乘南非航空公司波音747客机去南非工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开始了对南非16天的访问。作为记者,我从1972年开始在非洲先后常驻了12年,采访的国家有20多个。报道中,涉及南非的题材也不少,但没有任何第一手材料,有关南非的大多是摘发一些国际会议的发言,或是转述西方通讯社的报道。 16天跑遍了南非的5个城市,所以只能是走马观花。虽然如此,我还是亲眼观察了南非,眼见为实,得到了第一手材料。这些材料纠正了我过去对南非所形成的若干片面看法。我愿把这16天采访生活中的点滴见闻奉献给记者同行和《中国记者》的读者。我相信,在我之后去南非采访的中国大陆记者,定能写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