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锐 《贵州教育》2005,(10):44-45
语文课程标准除了继承《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强调的独立阅读能力外,对阅读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注重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2004年5月,笔者有幸听了来自武汉的洪镇涛先生在遵义的讲学和公开课,他也特别注重读。他还说读要“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思想”;“对语言要品味、对情感要体验、对思想要感悟。”这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他特别反对“分析语言、分析情感、分析思想”。当洪镇涛先生谈到语文教学的本质时,他说:“老师们,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是什么呢?一个字———读!”听了洪老师的这次公开课和讲学后,…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语文学习的手段,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小学生情感的建立和形成。一、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情感。小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实际上是世界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下面就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现代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蒋翠花 《考试周刊》2011,(85):52-5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自觉探索知识的能力,良好的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信息,老师应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相似文献   

5.
与支老师结缘乃至支老师收我为徒是2005年的事,所以支老师说我是他收得最晚的一个徒弟。说是最晚,但得到支老师的指点却一点也不少。支老师默默地接受了我这个并不年轻而且有点愚钝的徒弟,我为之欣喜,也暗暗地努力着,相信勤能补拙,决不能让自己的平庸使支老师失望。因崇敬而向往1990年7月参加工作后,我通过杂志就已经知道了支老师的大名。1995年,在一个朋友处我看到了支玉恒老师所著《小学语文教学文集》,当我阅读了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先生的序言和书中的部分文章后,对支老师的博学与善思顿生敬仰之情。朋友看我读得如痴如醉,便欣然把书送给…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初中课程标准》颁布已久,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依然有老师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漠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初中课程标准》与传统语文教学比较,一个重大的突破是重视基础功能的人文性,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高尚的美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应该前所未有地注重探索语文  相似文献   

7.
通俗·实用     
《江苏教育》(小学版)今年一月号在“语文小知识”的栏目下,刊登了周建高老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喻句》的文章,读后颇有好感,觉得这是一篇很有实用价值的文章。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遇到文章中所提及的学生造错比喻句的问题。但是每逢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就找来《汉语知识》等书所介绍的有关知识,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8.
陶继新 《新教师》2022,(3):22-24
笔者在翻阅支老师所写的文章时,惊喜地发现,早在2008 年,《人民教育》"名师人生"栏目刊登了他所写的《我这样一路走来》,文前的"编者按",则不失为既实事求是又恰如其分的支玉恒简介—— 支玉恒快40 岁时才由体育教师转为做语文教师,结果一教就教出了自己的个性、教出了语文教学的名堂,教出了在全国的影响.于是,他成为了小学...  相似文献   

9.
教学语文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师和他的学生塑造自己灵魂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情感就是生命的美,语文的智慧就是生命的智,语文的深度就是生命的深度。这,是我读完大夏书系中李镇西的《听李镇西老师讲课》、魏志渊的《语文课》和王开东的《深度语文》之后的感受。教育类的书籍常常是枯燥而乏味的,但是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语文课》《深度语文》,我感受到的是崇高情感的熏陶,是人类智慧的洗礼,是生命的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人教版培智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提及的故事在智障生的生活中从未遇到,如战争题材的文章《王二小》、名人故事《雷锋》、寓言故事《乌鸦喝水》……智障学生根本就不能单单从字里行间来把握住故事发生的背景与过程,语文新课标中提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就非常难以实现,这就对特教老师提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让这些特殊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课文,进而对他们进行知识与情感的教育,而信息技术就能做到这点。要实现这一点,对特教语文老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就提出了要求,要学会通过网络搜集素材,还要学会对视频、音频素材进行剪辑,这比其他教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从教学实践出发谈一谈如何提高特教语文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艺。  相似文献   

11.
张芹 《考试周刊》2013,(93):32-32
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情感在知识向能力转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情感教育。文章以《想北平》一文教学为例,通过情境创设、内涵挖掘、拓展延伸、写作演练等环节的精心设计,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情感渗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陈素涛 《考试周刊》2012,(31):39-39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语文老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情感教育,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培养,从而增长语文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魅力,这是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崔秋娥 《广东教育》2011,(11):46-46
现代语文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即寻找知识、情感与个体生命心灵的契合点。李顺尧老师在《爱恋: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与终级旨归》一文中告诉人们:“语文教学仅仅让学生爱‘语文’形体,音韵节奏,还不能让人爱到极致,而更让人心灵激荡、眷恋不已的是语言所承载传承的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14.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新课程》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选文皆是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包含着浓浓的感情色彩。如果在语文教学中不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其赏读功能就会减少许多,语文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那么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追求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价值观。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的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的产生,有赖于对文章语言文字及文章人文意蕴的品味,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所蕴涵的深意,感悟作者所揭示的深刻道理,进行认识与感情的升华,尊重生命,弘扬个性,触动心灵,理解生命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张军红 《语文天地》2012,(10):24-25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过程的三维目标。作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语文教师历来非常重视,尤其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更是重中之重。可是,大多数教师由于只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方法过程的指导与培养,  相似文献   

17.
刘少杰 《语文知识》2003,(10):30-3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也是传统教材,历来为语文老师所喜爱。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对荷塘月色美景的讲授与欣赏,忽视了对文章后半部分的分析,特别是对《西洲曲》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的分析,这样就影响了对文章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张小文 《课外阅读》2010,(7):121-12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的综合性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本文结合《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从三个方面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章甚至文学作品占有相当多的篇幅,所以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尤其要注重语文知识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仅有初中学历的上海市嘉定二中的钱梦龙老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是与他本人几十年来刻苦的自学分不开的。八○年第九期《语文学习》以《学海无涯有渡舟》为题,刊登了钱老师谈自学的文章,他认为,自学就是为了做好两件事:一是给自已缸里加“水”(增加语文知识的储备);一是想办法提高自己“半缸水”的利用率(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一、关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钱老师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杂家”,就是要掌握广博的知识。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怕“杂”,就怕“窄”。“窄”的结果必然是孤陋寡闻,教学上就不可能有活跃的思维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