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第一个电视新闻播音员道格拉斯·爱德华兹15岁在亚拉巴马的一个临时广播电台开始了他的播音生涯,同伦敦的爱德华·R·默罗一起报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子。1990年的一个星期六,他死于在佛罗里达萨拉索塔的寓所中,终年73岁。爱德华兹,从1942年至1988年一直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工作。他癌症而死。1932年,在亚拉巴马特洛伊的一家发射功率只有100瓦的广播电台,爱德华兹成为他称之为“小  相似文献   

2.
一套内容详尽、以前从未出版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记录文本,由美国加兰出版公司和英国经济政治科学学校合作,用了近十年时间,已陆续出版发行。这套被取名为《东京战犯审判》的巨著,共27卷,近2万页。由英国R·约翰·普里查德博士和索尼娅·麦格巴纳·泽德博士编辑,唐纳德·卡梅伦·瓦特教授任指导。  相似文献   

3.
华盛顿特区法官托马斯·杰克逊因微软案而成为焦点。现在,他给自己也给微软一个说法:微软确实触犯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具体的处罚将在两个月后作出。杰克逊法官据说是一个无神论者。他第一次引起全美的注意,是参加尼克松第二度美国总统时的竞选策划班子,主要负责金融方面的事务。他担任地区法官后主审过的几个著名案件包括:1991年,以私藏和使用毒品罪将华盛顿市长马里森·巴里送入监狱,1994年,在一起指控参议员鲍伯·帕克伍斯性骚扰的诉讼中,迫使后  相似文献   

4.
谁能想到,由于舆论差错竟然引发了两件历史性的大事:诺贝尔决定设立和平奖和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最近,美国作家詹姆斯·W·摩尔在《抓住那一瞬间》一书中披露了诺贝尔和平奖产生的秘闻,与一则发错了的讣告有关。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甘油炸药成名以后,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那一年他的哥哥死了,当时的报纸在发讣告的时候不知怎么搞混了,把他哥哥的讣告发成是诺贝尔本人逝世的讣告。讣告里提到他曾发明了一种战争用的东西,这种东西曾导致大量的死亡和破坏。看完这则讣告,他心里难受极了。本  相似文献   

5.
丹尼·马丁目前在狱中服刑,他因抢劫银行被判失去自由三十三年。其实,他也当过毒品贩子,他承认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罪犯。四年前,他把爱滋病患者在狱中的性爱生活写成报道,投稿给著名的《旧金山新闻报》。编者为稿中的内容悚然大惊,立刻与丹尼·马丁联络,最后将全文公诸于世。此后,他发表了四十篇专题报道,成为该报的名记者。丹尼·马丁曾揭发如下的故事。一名囚犯连续头痛了好几个月,申请送医却被狱方拒绝,最后死于脑瘤。这篇报道引起回声,美国狱政因而修改囚犯送医的办法。在另一篇文章中,登场的是一名被判十五年徒刑的男子,他遭人密告  相似文献   

6.
美国迈阿密州的专栏记者戴夫·巴里以戏讽见长,文字读起来诙谐深刻。他的《问题搞大了》被评为“五十年里读到的最有趣的书”,是否过誉,还要细细品味。 流浪汉帕吉遇见一老头给他十块钱,要他以“艾伯特·格林”的名字投票,其实老格林已经死了,不过帕吉终于可以行使“投票”权了,而且可以赚到钱,于是连赶四个场子,赚了35美金。 巴里说:“迈阿密的好处是你不必编什么,不用有想象力,你要做的一切就是读这儿的报纸。这里有这本书里一切的情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听到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这个名字,还是十四五年前,我读到诗人王寅的一首名为《罗伯特·卡帕》的诗。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湄公河三角洲却一直在下雨 三周以后他就死在这儿 死在黑色的雨季 他的脸上从没有伤痕 没有 最后倒在芭蕉树下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法国两个重要的文学大奖龚古尔奖和勒诺多奖10月30日在巴黎揭晓,让-雅克·舒尔的《英格丽·卡文》和阿马杜·库鲁马的《真主并不一定要……》分别获奖。 舒尔被认为是一个神秘的前卫作家,20多年前出版过两部小说《布满灰尘的玫瑰》和《1号电报》,1976年后开始隐居,逐渐被人淡忘,很少人知道他的身世。《英格丽·卡  相似文献   

9.
名刊要览     
★出色的伪装当赛缪尔·阿利托被提名出任联邦高院法官时,很多人担心他将成为著名保守派法官斯卡利亚第二。斯卡利亚的粗暴性格使其在高院处处树敌,极端保守立场更是远离民意。不过阿利托的冷静、礼貌和如律师般缜密的思维与他的保守立场相结合,所释放出的杀伤力对于自由派而言将更为隐蔽,也更为致命。  相似文献   

10.
翻开杨牧之的新著《佛罗伦萨在哪里》好像随着他去到古埃及神秘的金字塔下;一会儿,又徜徉在意大利“葛拉齐亚”温馨的故乡;再一会儿,仿佛又登上了佛罗伦萨那有名的圆顶大教堂……随着牧之的脚步我们还到了美妙的威尼斯,在那纵横交错的河道和胡同间迷路了;在米兰看到了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并为画家  相似文献   

11.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3,(34):10-10
“她是个奸商……她靠我儿子的死和其他人的死赚钱。” 传奇女兵杰西卡·林奇得到了100万美元的出书合同,一名阵亡士兵的家人如此指责她,他的儿子在林奇被俘的那场伏击战中阵亡。 “美国人谁也别想往这只杯子里倒咖啡。” 美国商人想方设法地生产出了一些与伊拉克  相似文献   

12.
一歌德在他晚年写的《纪年》(Annalen)里,叙述到1786年时,关于《维廉·麦斯特》写了几句简明扼要的话:“《维廉·麦斯特》的开端起源于一个对于这伟大真理的朦胧的预感:人往往要尝试一些他的秉性不能胜任的事,企图做出一些不是他的才能所能办到的事;一个内在的感觉警告他中止,但是他不能恍然领悟,并且在错误的路上被驱使到错误的目标,他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凡是人们称作错误的倾向、称作好玩态度的,诸如此类,都可以这样来看。若是关于这点随时有一缕半明半暗的光为他升起,就产生一个濒于绝望的感觉,可是他又每每任凭自己随波逐流,只是…  相似文献   

13.
1975年9月,时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历史教授的黄仁宇,携带妻儿进行了一次耶鲁之行。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他刚刚写就的一部书稿——《中国并不神秘》,寻求该校历史系教授亚瑟·莱特(芮沃寿)的帮助。亚瑟·莱特是美国著名的史学家兼评论家,有了他的推荐,黄仁宇书稿的出版将会变得顺利许多。但这却并不是一次愉快之旅。那是一个大雨的午后,黄仁宇与亚瑟·莱特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沟通,却没有得到这位学术权威的肯定。在亚瑟·莱特看来,这位华裔学者的书稿立意过于宏大,它试图仅仅用数万字告诉读者中国历史兴衰罔替的秘密,而这几乎是徒劳无功的,莱…  相似文献   

14.
比尔·盖茨终于谢幕了。虽然在告别时,他满脸笑容地说:“我又可以做我最喜欢做的事了。”但没人知道,隐身大幕之后这位巨富真正的心情。在他的一手领导下,几个月来,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市的这家世界上最著名的软件公司,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去年11月,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法官杰  相似文献   

15.
1995年:阴影笼罩下的国际新闻界谷康生编译1995年3月1日,俄罗斯最著名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弗拉迪斯拉夫·里斯季耶夫,在下班回到他的寓所──莫斯科公寓大楼时被人射杀。他是几个月内在莫斯科被杀害的第4名记者,他的死已在国内引起公愤,尽管叶利钦政府下决心...  相似文献   

16.
“埃里克·利德尔,传教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之际死于被日本占领的中国。噩耗传来,整个苏格兰哀痛不己。” 这是传记影片《烈火战车》片尾的简短文字。利德尔的中文名字叫李达,他的后半生都在中国教书、传教。这位被称为“烈火战车”的英国人在成为奥运会冠军  相似文献   

17.
八、烧饼·“小偷”·朋友民吁报被无理查封之后,于右任又被逐出租界。手头无钱,生活也成了问题。上海道蔡乃煌还派人秘密侦踪,想缉捕他,向清廷和日人邀“功”。这样以来于右任又处在艰险与困苦之中。  相似文献   

18.
白求恩与漂亮的苏格兰小姐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的初恋发生在1922年初。白求恩32岁,弗朗西丝21岁。白求恩和弗朗西丝于1923年8月13日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婚礼。结婚一年后,白求恩携妻子离开英国,到了美国新兴的工业城市底特律,正式挂牌行医。白求恩热衷于自己的事业,一天到晚忙于工作,夜里也常常被唤醒出诊。弗朗西丝不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1926年夏天,当白求恩被确诊为肺结核时,他把弗朗西丝叫到身边。白求恩望着妻子焦急的面孔,感到十分内疚,他不忍心拖累弗朗西丝。“有一件事我们必须谈谈,我不知道医生对你说了些什么,不过我快要死了,而你…  相似文献   

19.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1918年6月6日,在当时的首都彼得格勒钟楼大街正式成立了一家私人出版社——人面鸟出版社。它的创始人是苏联图书出版大师萨穆伊尔·米罗诺维奇·阿良斯基。人面鸟出版社的诞生在当时被认为是苏联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人面鸟出版社的组织者萨·米·阿良斯基当时并不富有,他创办人面鸟出版社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出于对著名诗人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布洛克的热爱和敬慕。他愿意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以布洛克为首的象征主义派诗人和作家们出版他们的作品。萨·米·阿良斯基是出版社的唯一工作人员.组稿,编辑,校对,发行,他都自己干。他还亲自请美术家为“人面鸟”的出版物画插图,作装帧设计。  相似文献   

20.
钟伟 《中国新闻周刊》2004,(38):120-120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我最喜爱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于他和同为经济学家的夫人罗斯合著的回忆录《两个幸运的人》,我虽然数次因其60万字的篇幅而却步,但最终还是在十一长假抽空读完。这是一对幸运的人:身为犹太人的他们,在那个被看作异端的不幸时代里,相濡以沫72年,一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极其浩繁,并且于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们的世界因为曾经拥有他们而更《两个幸运的人:弗里德曼回忆录》 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 中信出版社 2004年1月 48元米尔顿·弗里德曼是我最喜爱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于他和同为经济学家的夫人罗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