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偏爱“差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一、偏爱“差生”能够产生最佳心理效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二、偏爱“差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教学艺术,不会产生负效应;三、人生需要赞美,绝大多数“差生”是可以转变的。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偏爱“差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一、偏爱“差生”能够产生最佳心理效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二、偏爱“差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一种更高的教育教学艺术,不会产生负效应;三、人生需要赞美、绝大多数“差生”是可以转变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差生”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广大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重要性。近几年来大量的关于“差生”转化的研究或实践文章见诸报端 ,这为广大教师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模式 ,提高了教育质量。但是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特别是今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如何认识、评价“差生”很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一、“差生”的界定值得推敲要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首先必须…  相似文献   

4.
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差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面向“差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主要有:培养自信心,提高期望值;发展进步因素,发挥优势与特长;按现有和可能发展水平因材施教;抓最佳时机,实现教育观念、感情、重点和方法的倾斜;培养“情商”因素,引导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6.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我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本文试分析小学阶段“差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差生”的几点教育教学措施,为提高整体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7.
钟启泉 《中国德育》2012,(17):10-14
素质教育虽然开展多年,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在。应试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得“差生”批量产生。解决“差生”问题,必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要求,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革新教育观念,培养“淘气包”脑袋,培育儿童的“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8.
班级中的“差生”常被人歧视,这类学生被一些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快之”。然而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全面提高国民总体素质是我国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而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怎样去做好差生的工作?怎样才能使他们完全转化呢?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在过去的基础教育中,由于是以应试为目的,迫于升学压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是以牺牲部分差生为代价的。素质教育则相反,它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在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中,淡化选拔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今日,我们更应关注校园中这一特殊群体──差生。 差生的形成有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所以对差生的关注,要从发现学生“差时”开始。我们所说的差生一般是指学习差生、纪律差生和由于纪律不好而导致学习周绩差的双差生。不管是…  相似文献   

10.
“差生”一词在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已普遍存在多年。不仅应试教育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就是在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中深入人心,素质教育已成燎原之势的今天,依然时常地闻于耳畔见之报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与素质教育主旋律极不合谐的音符。我们要大声呼吁:请为“差生”正...  相似文献   

11.
努力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是学习过程中情感缺陷、知识缺陷积累所致。如何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我认为:减轻差生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是“转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素质教育畅芳珍在为“尚未存在的世界培养新人”的今天,广大教师虽已从“重尖子生、轻中差生”的应试教育观念,转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素质教育观念,但观念的转变,不等于行动的转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是“有心栽花而无心插柳”,不能...  相似文献   

13.
差生是各类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的小群体。时下 ,随着招生来源的扩展 ,这一群体呈现“壮大”之势 ,这对班级的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 ,在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必须重视对差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对“差生”教育的研究 ,历史尽管久远 ,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对“差生”的教育实践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可喜的 ,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误。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我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出现的一些失误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一、判断的失误在“差生”的教育中 ,判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判断是制定教育对策的基础和前提。对“差生”的判断要找出“病症”和形成的原因 ,只有“病症”和原因找准了 ,才能“对症下药”。有时我们对一些“差生”实施教育收效…  相似文献   

15.
一、“希望生”的由来:为“差生”正名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格教育。而“差生”这一提法至今还不时听到、看到,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义。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又经常违纪,这可能是事实,但“差生”作为教育上的一种提法则欠妥。原因有二:其一,“差生”只是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发展暂时滞后,并不是各方面都差,也不是永远差;其二,从育人角度看,“差生”似有贬义和鄙视之意,易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近年又出现了“后进生”提法,虽比较容易为人接受,但细分析,它也缺少了激励…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差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高中的差生时刻困扰着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差生”也常被人歧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后进生”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创新教育要求人的全面进步。然而,在我国庞大的学生当中,存在一部分弱势群体,他们被人们称为“差生”。差生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长久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人口的整体素质。“差生”行为又是我们急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近年来我们在进行“差生成绩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差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非是智力的问题,而是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满足了社会的教育需求,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转化“差生”便是其一。文章分析了高校“差生”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转化“差生”的几点措施,为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心理学意义上的“差生”.是指学习成绩与其认知水平有一定差距的学生。作为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正确认识教育心理学意义上的“差生”的形成过程,以便制定措施,促其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