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校本着“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原则,以“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没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以胡锦涛的讲话为准则.以环保教育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科德育目标为准绳,以课外教学活动为载体。发挥各个学科的功能.渗透和贯穿德育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的创新型人才。囚此,我校以现代的教育思想创没了校园环境,从而使校园成为一种潜在课程。并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滕,全面发展。因为环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人的发展方向和速度。环境的教育是隐性的.其效应是长远的.对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中心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提供了机遇和现实条件。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现阶段我们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鲜明指出了教育的目标:“为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新的以人文本的教育发展观,它阐明了现代教育注重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尺.体现了现代社会所特有的民主精神和人文追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时代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求,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中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教育学中的教育目的理论.一股分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两部分.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作为我们制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的理论基础。人们从中不难发现.这两部分只是机械地连在一起.在逻辑上并不契合,而且同样是“全面发展”的字句.其实质亦不同。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本身并不是关于教育目的的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我国流行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表述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念的区别。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5.
“科学理性”在很大程度上使人的发展异化为人的“技能”发展,“价值理性”受到冷落,思想道德教育因此被边缘化。坚持发展性是思想道德教育彰显其生命力的重要原则。为此,要在正确看待人与技术辩正关系的基础上,以“引发”受教育者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需求为契合点,遵循“适应——超越”的内在规律.以求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指导学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经纬 《教育探索》2005,1(9):87-88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为指导,科学定位学校德育工作,探索学校德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机制.不断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最终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学取向的形成有其必然性。首先,“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人学的关联点。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构在“入”的基础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终极价值是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具体活动的展开也是以人为出发点,通过人来实施,又以人为归宿.因此.“人”的问题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其次.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应用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马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中常盛不衰的“热点”是早日成才,而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成才。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教育与学生成才相结合,着眼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大学生素质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当代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人才,实为应有之义。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教育与学生学习、成才结合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的重要课题。“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功…  相似文献   

10.
高校确立“以人为本”教育新观念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注重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成人教育李志锋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恩格斯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①马克思把全面发展的人称为“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文...  相似文献   

1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有优质的教育作为基础和保证。要发展优质的教育,应该把“人”作为“全大”来思考,使人的需求、人的素质、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得到发展。而新课程的推行正是在这一理念之下而进行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对优质教育的呼唤。  相似文献   

13.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内蕴着深厚的人学底蕴。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才真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它具有巨大的局限性。要实现持续、健康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和谐的理念”、“发展的理念”和“文化创新的理念”来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4.
李岚清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在谈到推进素质教育的措施时强调指出:“改革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教材的改革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据此,本文仅就中学教学改革谈点粗浅的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应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这五育构成了社会…  相似文献   

15.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判断和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基本要求和体现。从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角度,有必要追问“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应当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由人类的自由、自觉本性的全面发展所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使受教育能够不断完善自我,调控自我,能够使他们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找到“感觉”,幸福地度过一生,而这样一种幸福从本质上说取决于一个人健全的心态,健康的体魄,社会责任感和获取不断学习进取的动力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谢钦文 《广东教育》2005,(10):17-17
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五华县以教育公平为主题.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立足“四个坚持”,打造和谐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的终极关怀人的哲学。“以人为本”始终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里,“以人为本”就是指人是现实世界之“本”、价值之“本”和历史之“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缪云芳 《四川教育》2004,(12):31-31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育从以“知识为中心”回归到了“以人为本”的本原上来。“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宗旨和意义所在.教育应该关注鲜活的、整体的“人”本身。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是他们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他们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能否在课堂生活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就取决于我们的课堂是否具有完整、和谐、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