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中"家庭"这个单词的拼写是"family"。有人说,"f"表示"父亲"(father),"a"表示"和"(and),"m"表示"妈妈"(mother),"i"当然就是指我(I)了,"l"表示"爱"(love),"y"指"你们"(you)。  相似文献   

2.
老夫子     
在"老夫子"的影响下,"我"就像一朵坚强的花,在雪中敖然绽放。老夫子本人,说到底就是一个老头,而且骨子里还很保守,看见我穿短过膝的裤子,他难过得要死,当然,"老夫子"是我背地里对他的昵称,见了面,还得规规矩矩地叫他一声"外公"!没错!"老夫子"便是我外公。  相似文献   

3.
电饭堡乐园     
《学生电脑》2009,(10):2-3
今天同学告诉我,有些汉字要修改,比如"杀"啊,"琴"啊,都有些小改.神通广大的猪齿告诉我一个准信吧.另外,"杀"改后,感觉都没有霸气了,软绵绵的~  相似文献   

4.
失败算什么     
很多时候,我都在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帮助孩子?帮助他们走出那小小的困境和黑暗,一如每个人童年都会经历的无奈和孤独?我努力着。今天,我突然发现班里的体育健将莫悠然情绪很不稳定,上课也不举手发言,总是低着头思索什么。"出什么状况了?"放学的时候,我特意叫住了她。"没什么,"莫悠然的脸一红,很不好意思,"我的头有点不舒服。"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我对祖国的认识非常模糊,只记得影片里华侨归国时,常会感慨地说:"终于要回家了。"我知道,"家"是祖国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6.
在《老子》思想体系中,"德"是宇宙——生命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命力量,"道"是整个生命系统之大体,"德"乃从属于"道",分化于"道",并实现对"道"的引渡,"德"与"道"息息相关,"德"本身回归于"道",是生命整体的具体表现,万物只有尊"道"贵"德",如此"德"方能长生久安,"道"源远流长,生命源泉不断。  相似文献   

7.
申红梅 《生活教育》2012,(23):50-51
"我去找蒿儿,做些蒿团(青团),明天你爸回来,咱家上坟。"奶奶抖了抖手里的篮子慢慢地走着,对我说,"梅梅,要不,你跟我一起去找吧!"  相似文献   

8.
预言家     
一大早就有人敲门,我打开门一看,外面站着一个警察和三个陌生男人。 "我们找您谈谈。"那个警察说完,又问跟他同来的那三个人,"是他吗?"  相似文献   

9.
感谢有你     
占振华 《教师博览》2010,(12):62-62
有人说,"朋"字是两弯清朗的月,因为彼此明亮,才成为"朋友"。《教师博览》陪我走过多少春夏秋冬,和我一起看日出,一起入眠。在我心目中,你就是明亮着我的那轮清朗的月。你犹如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引领着我们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0.
《荀子校释》汇集荀学研究之大成,同时考订是非,解释疑滞,多有发明。但是该书内容繁密,难免偶有疏漏、误释。今摭拾五条,谨献其疑,以补其阙,分别为:"和齐"的"齐"不必改读,"率"字两处误释,"蠲疑"的"蠲"是"■"的借字,"埶在本朝"的"埶"当读为"设","隘慑"同《左传》之"垫隘"。  相似文献   

11.
快乐集结号     
阿诺:当当,天空一声巨响,阿诺我闪亮登场.没错,"编剧梦工厂"新年力推新人就是我阿诺了!  相似文献   

12.
彝山牧读     
翻阅古今中外大作家的传记,常读到传主出身书香门第,"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更有甚者,"三岁赋诗,语惊四座"。每读至此,我便有生不得所的感慨。  相似文献   

13.
孙心仪 《小读者》2010,(7):32-32
如今,"偷菜"一词已成为了最为流行的网络用词之一。"偷菜"又是众网虫一上网就会做的事情,受到男女老少的喜爱。可我觉得太不过瘾了,于是,我来到了乡下,开始了一次真正的"偷"菜!  相似文献   

14.
温莉艳 《现代语文》2009,(10):56-56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马叙伦《为庄子义证诚率题绝句》)《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逍遥"二字是解读《庄子》的至要语素,也是解读《庄子》的一把钥匙。"逍遥"就是悠然自得、纵任无为的意思,而相应的,"  相似文献   

15.
谁之过?     
伍笑啸 《辅导员》2010,(19):47-47
夜晚十二点,家里静悄悄的。"唉!"一声叹息打破了沉寂。"谁,是谁?"冰箱大叫起来,"谁打扰了我的睡眠?"这时,椅子慢悠悠地讲了一声:"是我。""你快闭嘴,我要睡觉。"冰箱不满地说道。"不行,你一天24小时不停运转,太费电了,现在都讲究低碳,你该歇歇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孟子》前后"斯"字用法的演变及其逐渐消失的原因。《孟子》之前,"斯"字不仅出现的频率高,而且用法相当复杂。《孟子》之后,"斯"字虽然仍在使用,但其功能、意义都有了明显收缩。中古以后除仿古外,"斯"字已极少出现。  相似文献   

17.
同先秦文献相比,《南齐书》中所在处介词系统主要特点是:"于"已渐失去其绝对优势地位,"在"发展强劲并露出赶超"于"的趋势,"诸"则迅速衰落近于消亡,"自、从、乎"相对稳定;"于、自、在"句法位置发生较为明显的向V前或后的位移趋势;"于、在、乎"所涉及动词也发生明显的非单音化或单音化变化。  相似文献   

18.
那只信封已经躺在我的口袋里了。"太幸运了。"我在心里暗忖,一边用手指按着口袋中厚厚的信封,那里面至少有30张百元钞,"我可买那双心仪已久的皮鞋了,还可以买一张Hanson的唱片,还有……"我想得笑出声来,向着一家商厦走去。  相似文献   

19.
《家教世界》2011,(6):40-40
一阵风吹来,一片叶子脱离了树枝飞向了天空。"我会飞了我会飞了。"叶子边飞边喊,"我要飞上天了!"叶子飞呀飞,飞过了一棵棵树,  相似文献   

20.
苏杰 《现代语文》2010,(3):148-150
清代小说《歧路灯》是研究18世纪中原官话的宝贵资料。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结合文本校勘,对《歧路灯》中几个"字面普通而义别"的常用词进行考辨,认为:"今夜"可表示昨夜,"年纪"可表示年老,"没意思"可表示没什么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