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对丰城话的三个常用词尾"叽、仔、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丰城方言中的"叽"尾有名词化标记和小称标记两大功能,"子"尾是一典型的名词化标记词尾,功能与普通话基本一致,"仔"尾则是一典型的小称标记词尾。作为名词化标记,"叽"尾和"子"尾可附于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词根后,改变其语法性质,成为名词。作为小称标记,"叽"尾可附着于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短语后表小型、可爱、昵称、贬称、弱化、随便、小量等附加义;"仔"尾只能附着于名词和量词短语后表小型、可爱、昵称、小量等附加义。经考察,"叽、仔、子"尾均可运作于词的层面和短语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淮南旅游业发展存在旅游形象不明显、产业规模小等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日渐明显;"旅游一体化"缘起于"同城化"概念,通过对淮南旅游业现状分析,在合淮同城化的大趋势下,提出了淮南旅游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浮山话中"个"与"一个"在表示事物数量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分工,在客观计量时,"个"可以用来计量个体物品,也可以用来计量无法计数的物质或事件,"个"侧重计量;"一个"则倾向于用来计量个体物品,侧重计数。在主观赋量的过程中,"个"通过事物的量少来影射事物的性状程度低,"一个"则通过数目的小来影射事物的价值低,这两种不同的赋量途径使得二者在语义表达上有了一定的差异:"V个NP儿"表达的是善意的、委婉的建议或讽刺,"V一个NP"表达的则是比较严重的不满和抱怨。  相似文献   

4.
七姓瑶是由生活在湖南怀化一带的蒲、刘、丁、沈、石、陈、梁七姓构成,关于其族源说法不一。文章从学术界公认的瑶族族源的历史脉络出发,结合怀化瑶族发展的文献资料,研究认为,七姓瑶源自于远古的三苗与荆蛮;"武陵蛮"或"五溪蛮"是其主体来源。自隋唐以至宋,怀化瑶族逐步完成由"蛮"到"徭"的文化整合,"辰州徭"、"靖州徭"和"沅州...  相似文献   

5.
王永吉 《文教资料》2010,(36):21-21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部分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注解时有可商。如"枹"与"桴"当为通假字,非古今字;"骖絓于木而止"句中"絓"为本字,不必"通‘挂’";"刑"与"型"为古今字,非通假;"槃"与"盤"、"郄"与"郤"为异体字,非通假;"指"与"旨"为古今字,非异体字。对旧注的取舍亦乏辨正,如"摄乎大国之间",摄训"夹"为长;"铿尔"当为琴声而非舍琴之声。  相似文献   

6.
疑问词语"何""云何""如何"从上古、中古一直沿用到近代汉语,它们的兴替演变尤为显著。在唐宋禅宗语录中,"云何"开始衰落,"如何"迅速崛起,成为"何"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疑问词语;"如何"的语义分布与前期相比,进一步扩张,开始用于事物询问;"如何"的句法功能也迅速扩张,不仅可以作谓语和状语,还可以作主语、宾语;"云何"的句法功能开始衰退,只能充当主语、谓语、状语。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中的"蜗牛"和雷州话中的"毛露螺"同词异名。从来源看,"蜗牛"是已经区分水生和陆生后陆生蚌类软体动物的习称;"毛露螺"则体现了在雷州人的意识中,水生和陆生蚌类软体动物还无区分。从构词法看,"蜗牛"是中心语素居前的偏正式复合词;"毛露螺"是AB-C式的偏正式三音词。从使用变化看,雷州话中的"毛露螺"这一名称正在向"蜗牛"转变;"毛露螺"虽然也用来比喻动作缓慢,但使用概率不高,人们更常用"蛇"来比喻动作缓慢。随着普通话的推广,雷州人比喻缓慢的喻体也在逐渐由"蛇"转变为"蜗牛"。从信息含量的角度看,"蜗牛"强调这一动物"牛角"一样的触角,"毛露螺"则强调其喜欢潮湿环境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7个,其中"垛"、"撮"、"泚"、"觑"、"搛"、"斗"、"纠"、"勒"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亢"、" "、" "、"[宀丐]"、"靸"、"仰"、"[歹皮]"、"[歹辟]"、"炕"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古音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9.
关于"风骨",历代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是一个很难诠释清楚的概念。立足《文心雕龙》之《风骨》篇,笔者认为刘勰的"风""骨"均指语言而说,情感说或内容说是后人敷衍的结果;"风"是语言的简洁精要,"骨"是语言的质朴刚健,"风骨"是二者整合后对语言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无为而治"是对当代社会管理境界的高度性概括;"道法自然"是对当代社会管理按规律办事原则的本质性诠释;"以柔克刚"、"天人合一"是对当代社会人本管理及和谐管理思想的精髓性表述。  相似文献   

11.
休闲是"成为"的过程,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休闲哲学强调心灵的自由与生命的超越。文章从主体性、日常性、勿执性、有时性四个维度探讨禅宗的休闲哲学。禅宗指出,"本性即佛"、"自净其心",使个人通过对生命本性的认识,以自我对生活目标的设定与行为方式的选择为途径实现身心的解脱;"平常心是道",将理想与追求外化于人的日常生活,实现随缘人生;"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处于日常事务之中又不执著于妄念、杂念;"日日是好日",瞬间即永恒,全心于当下,在生命的分秒中感受休闲。  相似文献   

12.
从历时的角度看,汉语中有六个同形但不同构的"可不是":"可不是1"是表反问的跨层结构;"可不是2"是表猜度的跨层结构;"可不是3"也是跨层结构,表示强调;最后一个作为跨层结构的"可不是4"表示转折;古代汉语中还有一个副词"可不是5";从功能的不同入手,"可不是5"也具有话语标记的性质,为"可不是6"。副词"可不是5"是由跨层结构"可不是1"发展而来的,它的词汇化的发生主要受三点因素的影响:一是句法上的句子重心后移;二是语境上远离疑问形式;三是语义上意义为"难道"的"可"的消失。  相似文献   

13.
七姓瑶是由生活在湖南怀化一带的蒲、刘、丁、沈、石、陈、梁七姓构成,关于其族源说法不一。文章从学术界公认的瑶族族源的历史脉络出发,结合怀化瑶族发展的文献资料,研究认为,七姓瑶源自于远古的三苗与荆蛮;"武陵蛮"或"五溪蛮"是其主体来源。自隋唐以至宋,怀化瑶族逐步完成由"蛮"到"徭"的文化整合,"辰州徭"、"靖州徭"和"沅州徭"即为怀化瑶族早期的民族共同体。七姓瑶作为瑶族的一个支系当在明清时期形成,其直接来源即为"溆徭"和"辰溪徭"。  相似文献   

14.
汉代酒杂识     
中国本土确有野生葡萄,但在葡萄酒传入之前未有以野生葡萄酿酒事,汉代内地葡萄酒有两个来源,从西域长途贩运或是来自中原经商的西域人在内地酿制。马酒是一种基本局限在宫廷中的奢侈食品;"苦酒"并非劣质酒;"旨酒"是对美酒的通称,而非专指某种酒;"恬酒"与"醴"是一种酒,酒味甜,酒有米滓,与今天的醪糟相类;"桂浆"就是桂酒,"椒酒"则是当时常见的酒类,都非普通饮料;"酴"酒之得名大约也与以小麦为酒母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汇报式评课从"说、评、学、改"等方面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说"是开展活动的基础,要说得清楚、说得完整;"评"是关键,要评得科学,评出特色,评出个性;"学"要学得真实、学到精髓;"改"要联系实际,改得彻底,改出实效。汇报式评课将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乔金霞 《辅导员》2010,(22):42-42
在教学中,我们视优秀生为白璧微瑕,但瑕不掩玉;而"差生"则如玉璞,而我们却往往只见"璞",不见玉。所以"差生"更需关爱,"玉璞"急待雕琢。我们要"精心"雕,"细心"琢;"耐心"坚持,"三心"所奉献的是"爱","爱"之所到金石为开,由璞成玉,势所必然。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使我领悟并坚定了这种看法。那是一个初冬的傍晚,我和同事去人民医院看望一个病号,回来的路上,偶然间看到,  相似文献   

17.
陈燕 《文教资料》2012,(14):51-52
"酋"、"掉"、"倒"是西昌方言中的特殊助词。在西昌方言中,"酋"可以作动态助词、语气助词;"掉"、"倒"作动态助词,且这几个助词有时还可以连用。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1月,我参加了上海职教教师赴德国的培训。培训中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德国职教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为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完成;"协调"则指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是协调、有序的;"协调"为工作任务、学习任务与自我管理三者结合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程雪松 《考试周刊》2010,(32):14-15
"为人之道"即追求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为学之道"即强调精益求精的专业道德修养;"为人之道"与"为学之道"的合而为一已成为师德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20.
张亭立 《文教资料》2012,(13):29-31
在山西灵石方言中,"圪"字的用法十分丰富:"圪"字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可以构成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拟声词等,每种词性下"圪"字词还有多种组成格式;"圪"字不仅可以做前缀,还可以做中缀;"圪"字词表现出很浓的口语色彩和方言色彩。本文主要对灵石方言中的"圪"字词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其语体色彩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