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保护版权冲击的台湾翻译出版业曹洪东过去几十年中,除文学类书籍外,台湾出版的书大部分是国外书籍的中译本,我们在大陆也可以看到不少台湾出版的翻译书,台湾的出版公司简直可以称之为“译文出版社”了。对欧美先进国家来说,“著作权”中的翻译权早已是有价商品,...  相似文献   

2.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中国《古今散文英译集》。译者系英国著名汉学家兼翻译家卜立德。他曾于1979至198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教授中国文学,1989至1997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现为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此书74篇译作是他多年来翻译精选所得。 这本厚达400页的译作,包罗古今中国著名散文。过去中书西译向以小说为先,新诗次之,散文译集付之阙如,此译本出版可谓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3.
陈平 《出版广角》2016,(14):87-89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一书以译介学为理论支撑,借鉴新近传播学理论,并结合莫言的英译作品加以论证,探索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葛浩文式译介模式.本文借此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出版中“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维度进行再思考,以期拓展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出版途径.  相似文献   

4.
陶瓷典籍在中西陶瓷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系统梳理19世纪以来中国陶瓷典籍西译的具体成果,总结其发展分期,并结合各个时期不同国家对陶瓷的关注方向和译者的翻译目的,从翻译语言、译者身份、翻译方法和译本类型等方面,系统评析了中国陶瓷典籍西文译本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主要特点,深入探究中国陶瓷典籍的西译给中西陶瓷文化交流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为中国陶瓷典籍外译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具体落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在台湾新书筛选十分残酷,文学书所处的萎缩状态短时间内亦难以改变。有些出版社甚至减少文学书出版数量,一些出版业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书出得少,赔钱的机会也就小。随着台湾经济近来不景气,大众对书籍的需求转而更关心民生问题。而在以往台湾民众更爱读文学书,如今新书出来能售完一版已经很不错了。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以前台湾的出版社总有一点孤芳自赏的心态,很少在新书促销上下功夫,觉  相似文献   

6.
台湾“梁实秋文学奖”创办于1988年。创设该奖的目的是为纪念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对散文及翻译的贡献,鼓励散文创作,发掘翻译人才。该奖每年进行一次。 梁实秋文学奖分散文奖和翻译奖两大类。散文创作类以“难忘的一次旅程”为范围,题目由作者自定。翻译类则需翻译诗和散文各一篇,文种为英译  相似文献   

7.
据台湾有关报刊报道,台湾辟有读书出版专版的报刊新年前后纷纷开展年度图书评奖活动。 中国时报开卷版举办的“开卷1993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于去年12月31日揭晓。该奖所评范围为92年12月16日至93年12月16日这一年内出版并登在开卷版一周好书榜上的图书。共有294种书参评,最后《反挫》、《宇宙波澜》等10本书上榜。此外,开卷版还于1月主办了“1993开卷最佳童书奖”,该奖也已于1月23日揭晓,10本童书获此殊荣。 辟有“读书人”专版的联合报主办了“读书人最佳书奖”评选活动,1月30日举行了揭晓颁奖典礼。该奖分文学和非文学两大类,文学类有300多种书角逐,《尤利西斯》等10种书获奖;非文学类《中国大历史》等10种书上榜。  相似文献   

8.
历经6年的努力,《台湾作家全集》终于由台湾前卫出版社编辑完成,并于3月在台出版发行。 这套50册之巨的《台湾作家全集》收录了自1920年至1990年台湾57位重要作家的主要著作。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以年代区分汇编为日据时代、战后第一代、战后第二代和战后第四代四大辑。这套书大体上以作家个人为单元,一人一册,并附有作者照片、生平简介,手迹印件及评论文章等内容。《全集》编辑召集人,台湾知名作家钟肇政将台湾文学定位为“台湾本土的文学”、“台湾人的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支”。前卫出版社发行人林文钦表示,编辑出版《台湾作家全集》是他的夙愿,以一个纯民间的私人出版社完成这样大的工程,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负担,6年来倍感艰辛,今天这一梦想终于实现。  相似文献   

9.
由台湾中文研究所研究生发起的 《文学经典与台湾文学》刊物日前举办新刊发表会,第一期以“文学经典与台湾文学”为主题,主要以年轻研究者的角度发表意见,计划每半年出刊一次。  相似文献   

10.
港澳台之窗     
台湾出版业新书难销 台中华图书出版基金会企划负责人说,台湾经济不景气,大家转而更关心民生问题。过去,台湾人爱读文学书,如今新书能卖光一版已经非常好了。有些出版社甚至逐渐减少文学书出书数量,因为书出得少,赔钱的机会就减少。 在今年台北书展上,曾出现了半价销书现象,这也是书商求生存的一种方法。这次书展虽然号称规模最大,但台湾参展单位仅增加一家共886个出版社参展。 去年,大名鼎鼎的文学出版社“大地”  相似文献   

11.
台湾彰化县文化局12月5日举办“2008年图书馆周系列活动——发现在地文化之美”开幕式,并由文化局长颁奖给全县借书排行榜前五名得主。据报道,这次的展出主题,主要是《台湾脉动:省道的逐梦与筑路》一书,该书以台湾省道为切入点,所做的系列报道。书中照片精美写实,成为展出专题,作品内容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3,(3):44
台湾兴起出版当代大师论著据台湾媒体报道,近年,台湾接连出版多位当代大师的论述书籍,如将纳博科夫上世纪50年代在康乃尔大学的讲课笔记结集为《文学讲稿》一书,他在书中畅谈小说的艺术性,远大于文学的社会实用价值。昆德拉晚年封笔不写小说,却推出评论集《相遇》,漫谈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马奎斯、卡夫卡,与贝多芬、杨纳切克、法兰斯·培根等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13.
追求新闻报道的理性与境界——从一起新闻官司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雯 《新闻记者》2003,(3):54-55
去年岁末,北京青年报因质疑西安翻译学院一位大三女生被一合资企业以40万年薪预聘的新闻报道而引发的官司被判败诉,报社不服判决,官司还将打下去,质疑报道也在继续进行中。这一事件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也带给人们很多思考。事件经过是:2002年6月12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发了一条消息:由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以世界500强为主体的41家大型企业组成的“中国西部人力资源考察团”6月10日到陕西省考察。41家跨国公司以年薪5万元到50万元不等,在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招聘了200余名学生。由于西译的应届生已在…  相似文献   

14.
曾经被台湾文坛称为“坛主”的梁实秋,是台湾最负盛名的散文作家、翻译家。梁实秋本名梁治华,1903年1月6日(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八,即“腊八”)生于北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赴美国留学,研究英语和英美文学。1926年回国,在多所大学担任教授,在三十年代曾经与鲁迅论战,最初是从文学的翻译问题见解不同而引起,后来涉及政治。鲁迅指斥梁实秋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批评了梁实秋。1949年6月梁实秋赴台湾,多年在台湾担任教授。他的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风靡海峡两岸,颇负盛誉。他以37年时间独立翻译了《莎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2012,(10):39
过去台湾文学的外译,以英语(主要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中书外译计划)和日语最多,法文次之,德文极少,其他语言如西班牙文、意大利文、荷兰文则几乎都付之阙如。据谭光磊调查,过去台湾文学外译最多语种的作品,一是白先勇的《孽子》,二是李昂的《杀夫》,大约各有十多个版本。而  相似文献   

16.
由台湾《联合报》和《联合文学》杂志共同主办的“第九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目前已开始征集参评作品。此次评奖活动的征文种类包括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两类,并要求为未发表作品。所有海内外华人均可参加,评奖以未获过奖和未出过书的  相似文献   

17.
罗雪 《大观周刊》2011,(18):53-53
随着20世纪中叶翻译对等论的传入,西方各大译论也紧随其后“旅居”中国。《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在中国接受史》一书对其在中国的接受做出批判性的全面研究,分析其在“中国化”过程中所留下的“印迹”,并为中国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有同志认为,国外科技书的翻译出版不宜过多,应当规定一个适当的比例。为什么要规定这样一个比例,这个比例多大才算“适当”呢?未得其详。但那意思是很清楚的:国外科技书的翻译出版多了,会使中国人脸上无光,甚或有“崇洋媚外”之嫌,因此应当“自力更生”,以出版自己人写的书为主。这些同志一味想使自己脸上光彩,似乎连翻译出版外书的目的也忘记了,在他们看来,翻译出版外书似乎不是为了汲取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而只不过是丰富出版物花色品种的一种点缀。按照他们要规定的这种比例,自己人写的书出不来,就不能去翻译出版外书。要想翻译出版一些外书,就必须更多地出版自己人写的书,不够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史料》2004,(2):33-33
丰子恺以漫画散文著称,他的《子恺漫画》出版于1925年,《缘缘堂随笔》出版于1931年。但也有翻译集多种,最早出版的是翻译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商务印书馆1925年出版)。其时,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作为“未名丛刊”的一种)已由新潮社于1924年出版。鲁迅说:“我翻译的时候,听得丰子恺先生亦有译本,现则闻已付印,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现在我所译的也已经付印,中国就有两种全译本了。”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有关媒体报道,台湾出版界近年来出版旅行文学及旅游书已蔚然成风,形形色色的旅游书中,显得良莠不齐。有些颇有“文学”味道,有些流于“旅行资料”收集,与其说是“旅行文学”,不如说是“导游手册”。 新加坡本地图书市场上最近出现的《跌倒在旅行地图上》、《一生一会》、《把纬度线当跳绳——环绕世界五大洲》3本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