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以译介学理论为理论支撑,以《三体》《兄弟》等当代中国文学英译作品的海外出版发行为例,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学如何成功“走出去”,实现中国文学在西方强势文化中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韩辉 《出版广角》2015,(10):36-37
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文学,其"走出去"之路却始终步履维艰.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出发,以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例,探讨文学译介活动中的翻译模式和出版宣传,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23,(3):24-25
<正>2月25日,“奔流与交融的文学长河——中国原创文学‘走出去’沙龙”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主场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行。会上,译林出版社(以下简称“译林社”)总编辑袁楠分享了译林社原创文学“走出去”的整体情况。译林社作为国内文学出版的重要力量,构筑起了原创文学出版与外国文学出版交相辉映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4.
创建于1951年的《中国文学》杂志是新中国第一份外译官方刊物,承担着向西方译介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塑造正面中国形象的任务。50年间,《中国文学》在帮助西方了解中国、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先驱与向导。文章以《中国文学》杂志的出版与传播为例,阐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办刊经验,剖析其停刊原因,以期为当下出版社“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5.
出版“走出去”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文章基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现实境遇,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理论基石、先行者、加速器、底层逻辑四个层面提出中国出版“走出去”高质量发展尚需破解的难题、展望以及思考.  相似文献   

6.
从总体上看,中国出版“走出去”已经跨越了国家号召、行业推动的第一个阶段,逐渐踏入企业主动“走出去”,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内容和形式、方法与渠道的第二个阶段.如何尽快转变思路,创新模式,拓宽渠道,提升水平和层次,在新形势下深入推动出版“走出去”工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成为当前出版业“走出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丁遥 《出版参考》2017,(11):32-34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走出去”工作,新闻出版业实施外向型出版战略,通过输出优秀的出版产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标准作为世界通用的技术语言,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综合体现.《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的发布更加成为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重要推手.本文对标准外文版的编译出版“走出去”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旨在为编译出版高质量的外文版译本提供帮助,从而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相似文献   

8.
多管齐下,力推“中国出版走出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中国出版走出去”已经成为出版界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也越来越被出版界和社会各界所关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战略的内涵和实施这一战略的途径模糊不清,存在误区,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扭转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家“走出去”作为文化“走出去”工程的重要一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在亚非拉国家取得明显的效果.文章从文学图书的海外推广入手,总结了中国作家群的“走出去”工作,从打造世界性作品、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以及拓展推广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从拓展业务、开拓渠道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作家“走出去”对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旦  李烨 《出版参考》2016,(10):21-22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国,而阅读中国图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据美国鲍克公司(Bowker)书目数据库报告,1978年到2014年年间,世界各国出版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有59275种,这近6万种图书分别在世界上5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对于中国来说,除了“中国制造”要走出去,国家也在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而图书正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引领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让中国出版业真正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越来越被出版界和社会各界所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新闻出版界和社会有关方面对“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内涵认识模糊,存在误区,对实施途径把握不准,对政府的主导作用认识不清,对需要注意的问题认识不足,造成社会呼声很高而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认识和做法。随着政府有关部门先后推出“赠送版权”、“资助翻译费”等计划,“中国出版走出去”才逐渐拨云见日,露出真正的面孔。对“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认识误区多年来,一些政府主管部门、相当数量的出版社尤其是出版社领导在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围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关键是要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海外主流社会,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为此,政府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埘外推广计划”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和中外出版合作。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图书出版“走出去”成为促进我国与丝路国家相联系的文化桥梁.少儿图书因为文化壁垒较小的特质,成为出版业“走出去”新的增长点.笔者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少儿出版“走出去”的现状,并从加强少儿版权国际合作、增加高品质原创内容资源和资本“走出去”等方面阐述了少儿出版“走出去”的可行性方式.少儿出版“走出去”推动了我国及世界儿童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加深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展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实施和中国代表团在第57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出版“走出去”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出版业正在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世界出版舞台。世界正在认识中国,中国的出版业也正在加速走向世界。但是也应当看到,同世界上出版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规模还不够大,品种还不够多,效益还不够明显,出版贸易逆差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这同年出书近22万种(其中新书13万种)、市场可供图书40多万种的出版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一、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出版“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莫言获得201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除实现了中国长期的诺贝尔奖期待外,还为中国当代主流文学的海外传播("走出去")与在普通大众中的传播("走下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契机,要真正落实这两个目标一方面需要提倡纯文学写作中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结合,加强文学翻译队伍及中国文学的对外出版,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警惕"莫言热"中的商业化、娱乐化成分,避免"大众化"过程中出现文学精神被误读的现象,通过各种渠道与途径让大家切实发现纯文学的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16.
围绕图书版权输出这一“走出去”的最主要形式,在分析科技出版“走出去”的现实意义和面临的困难后,结合国防工业出版社的工作实践、取得成绩和不断探索,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丰富科技出版“走出去”的方式方法,拓展科技出版“走出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正处于“机遇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十余年来在“走出去”工作中成绩斐然.本文从出版社内部机制、品牌优势、内容打造、战略布局及数字出版等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该社的成功经验,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中国出版业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承载和体现文化的各种形式的出版物是海外读者了解我国文化的渠道之一,出版物直接出口、输出版权、国际合作出版和建立海外出版机构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四条可选路径.鉴于全球化背景下的“走出去”对我国出版机构的重大战略意义,选择最适合路径来解决问题或促进发展成为了我国出版机构所需要进行的决策.  相似文献   

19.
《诗经》的翻译出版迎合了域外读者在意识形态、诗学传统影响下所产生的阅读期待;译者文化身份的多元性、翻译策略的杂糅性以及出版机构的权威性构建的在域外传播的经典地位.这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融进去”过程中构建和谐的主体间性,对话体系、形成完善的赞助人体系,解决政府助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翻译出版结构不平衡、译介形式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指出,构建中国诗歌“走出去”可持续发展体系需要建立广泛的联动合作机制和完善的出版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出版数量以及图书馆馆藏数量逐年增多,中国文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传播力不强仍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最大痛点.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研究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再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