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尔迪厄是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杰出代表.本文分析了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中的三个关键概念:文化资本、惯习、符号暴力,阐述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三个主要观点,并且分析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再生产”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布尔迪厄是该理论的杰出代表。本文阐述了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即:文化资本、惯习、符号暴力,概括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最后介绍了对“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3.
布尔迪厄是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杰出代表。本文分析了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中的三个关键概念:文化资本、惯习、符号暴力,阐述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三个主要观点,并且分析了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批判理论之一。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以"惯习""文化资本""符号权力"等概念为核心,揭示出现代等级社会中阶级、文化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如何起到维护和再生产社会等级和结构的文化作用。美国大学的消费主义文化是在美国独特的教育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其再生产过程具有特殊性。同时,这种特殊的再生产也带来了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特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泓萱 《文教资料》2008,(18):70-71
文章以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以此重新看待学校职能,发现:学校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实质上扮演了再生产"文化资本"的重要角色.通过此种分析,获得新观点、新视角,得以辨证看待问题学校职能,从而能够帮助教育管理者在今后实践中扬长避短,发挥学校职能的积极正向方面.  相似文献   

6.
法治文明秩序的理论促使人们对法治对于文化的效用提出了追问.福柯所揭示的规训(权力)对于分析立法对文化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迪.在主体、基础、范围、方式上,立法对文化"规训"是通过对社会和国家的行为在利益关系上的调整方式,进而反作用于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并由此作用于其所具有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生态,从而牵引相应的文化上的继受、生产或再生产,实现对于其中主体的思想文化意识的内在"规训".立法的文化规训与道德教化、社会归化和宗教感化等是不可分割的,澄清立法的文化规训,有助于在文化立法中更加牢固地将文化权利(人权)置于优位.  相似文献   

7.
关于教育、文化和阶层分化的研究中,最典型的是以布尔迪厄为代表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其暗含教育作为一种符号暴力,正在帮助中上阶层实现文化再生产,从而成为社会分化和阶层固化的隐形手段。在布尔迪厄理论思想发展和盛行的过程中,也引起了迪马乔、伯纳德、科尔曼等人的对话和论争,这种论争试图打破文化再生产理论的绝对性色彩,将社会客观事实之外个体的文化流动性、交互性、能动性等纳入考量范围。在文化再生产理论发展的时代对话和理论对垒中,对当代文化再生产可能性的探究将为教育与阶层流动的适切性、本土性和发展性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战后英国社会的变化及其工人阶级状况,英国新左派的理论家们着力探讨了"工人阶级文化"、"大众文化"、"青年亚文化"、"消费文化"以及阶级、种族、性别等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文化实践"、"文化生产"和"文化政治"等一系列新概念,旨在揭示历史发展的结构性、多元性、重叠性、矛盾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他们力行"文化研究"是为了克服"经济决定论"的僵局,以确立一种总体化的"文化的马克思主义".通过跨学科的"文化研究",他们.试图建立起一种"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范式,以求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问题.本文是对这种"文化研究"的理论路线及其基本观点的梳理,同时也是对这种"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评析.  相似文献   

9.
文化资本与教育场域——布迪厄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布迪厄是当今世界颇具影响的社会学家,研究涉及诸多领域。实践理论是他的主要理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场域、惯习与资本这三个基本概念之上的。实践理论是我们理解布迪厄教育思想的基础。他运用上述基本概念特别是文化资本这一概念对教育场域中的各主体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指出教育通过文化再生产实现着社会的再生产。但是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过多地带有社会决定论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再生产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于西方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现代社会批判理论,其中尤以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最具代表性。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核心关键词是“文化资本”、“惯习”和“符号权利”,了解其基本意涵,寻找出我们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以及找出阻碍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问题,将会使我们目标明确地进行变革,从而使高等教育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可译作:culture of the university,by the university,and for the university.即归属于大学的文化、大学生产的文化和适合于大学的文化,此三分可作为大学文化的外延解析。根据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将大学文化资本分成三种形态——具身形态文化资本、物产形态文化资本、证书形态文化资本。大学文化资本增值通过大学文化再生产而实现,文化再生产具有正反双面镜像。大学文化是一个中性词,对大学文化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关系的建构之关注更能揭示大学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唐晓菁 《教育研究》2021,42(9):58-69
在布迪厄关于"再生产"的一系列研究问世之后,如何推进和更新"打开教育体系的黑箱"问题成为法国教育社会学极为关切的研究议题.20世纪末以来,随着阶层流动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强与"家长主义"的兴起,研究者逐渐将视线从学校内部的教育过程转向对家庭教育实践与策略的研究.如何重新理解文化资本对教育流动的效用,其传递形式、过程及社会条件、资本之间的互赖性与转换策略,以及阶级内部的不平等问题等成为研究重点.这些成果呈现了教育社会学继"再生产"理论之后的发展,勾勒了教育场域中多样化家长角色的社会学图景,可以为我国教育流动与家庭教育参与问题的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唐晓菁 《教育研究》2021,42(9):58-69
在布迪厄关于"再生产"的一系列研究问世之后,如何推进和更新"打开教育体系的黑箱"问题成为法国教育社会学极为关切的研究议题.20世纪末以来,随着阶层流动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强与"家长主义"的兴起,研究者逐渐将视线从学校内部的教育过程转向对家庭教育实践与策略的研究.如何重新理解文化资本对教育流动的效用,其传递形式、过程及社会条件、资本之间的互赖性与转换策略,以及阶级内部的不平等问题等成为研究重点.这些成果呈现了教育社会学继"再生产"理论之后的发展,勾勒了教育场域中多样化家长角色的社会学图景,可以为我国教育流动与家庭教育参与问题的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4.
兴文地区苗族文化在旅游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文化再生产的过程,成为具备现代意义的文化生命.旅游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收成效应",这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落下闳是我国西汉著名天文学家,对我国的天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落下闳系四川阆中人,2019年被列入四川省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对落下闳文化的研究可增强四川人民的共同历史文化记忆,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对增强四川省文化软实力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结合阆中对于落下闳文化再生产实践的具体情况,从“符号化”落下闳文化、“文化资源化”落下闳文化、“教育普及化”落下闳文化、“媒体化”落下闳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展开,由此探讨落下闳文化的是如何实现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6.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在社会各阶层间的分配是不平等的,而通过教育机制,文化资本又可以实现其再生产过程,从而实现社会等级的再生产。这一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有助于理解当前我国农村转移人员文化资本生成与提高。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农村转移人员与城市市民在文化资本分配起点上的不公平及农村转移人员在城市的持续性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日本的"聋文化宣言",乃是一篇对聋人进行重新界定的战斗檄文,它宣称"残疾人"云云,只不过是听人给聋人贴上的标签。聋人并没有把自己看做是残疾人,失去听力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痛苦,痛苦更可能来自生活在听人世界与听人相处过程中所受到的种种歧视和偏见,以及基于这些歧视和偏见之上的一厢情愿的意志强加。聋人的世界本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聋人与听人语言不同、文化不同,问题的本质不在生理的缺陷而在文化的差异。在把聋人的世界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之意义上来谈论聋教育,教育社会学为分析权力政治、社会不平等、文化再生产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暴力,是由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的一种文化专断,教育通过再生产统治阶级的文化实现了社会再生产。从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教育体系并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农村人口向上层社会的流动。农村教育应该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之下适时的开展分流教育,既要满足农村人升学的要求,实现农村人口的向上流动,同时又要为城市和农村培养符合要求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国家认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从"我"到"我们"的共属一体的心理想象,是对"我们同属于一个共同体"的归属认同.政治仪式作为国家观念的仪式化表达,通过观念赋予→再造→共享→延展的完整流程,实现观念的生产与再生产.政治仪式的观念再生产直接联结个体的价值定位与文化归属,是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考察东西方历程,政治仪式的观念再生产历经了专制型文化预设下观念再生产、消费型文化预设下观念再生产、民主型文化预设下观念再生产的变化历程,国家认同相应呈现虚妄与假象、萌发与隐忧、生长与勃兴的不同表征.从价值形态变迁的理论立基审视,绝对价值极致化、价值多元主义、价值共识融通是政治仪式观念再生产呈现相应样态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再生产》一书中阐述的理论,即从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整合视野,提出的崭新的文化实践及其文化再生产理论,提出课程是一种文化资本、一种文化专断和一种反思性实践的课程观,认为其对于我们今天课程知识的选择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