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春节的时候,全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爷爷对我说:“咱们一家都姓金,你是老金家的‘小金子’。”我问爸爸:“我是‘小金子’,您呢?”爸爸说:“我是‘小石头’。”我疑惑不解,直问爸爸为什么。爸爸笑着说:“金子原本也是石头啊!很多金子是从矿石中提取出来的呢!你是我的儿子,你是‘金子’,那我不就是‘石头’嘛!”爸爸的解释,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我又追问爸爸:“爸爸,那您说,做‘石头’好还是做‘金子’好?”爸爸若有所思地说:“你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谁是‘金子’?”  相似文献   

2.
买“喊蛋”     
一天,外婆上街买咸蛋。买的人很多,外婆就耐心地等着。轮到她了,外婆突然看到咸蛋摊的牌子上写着“喊蛋五角一只”。外婆就悄悄地把“喊”的口字旁擦掉了。那位卖咸蛋的婆婆看见了,就问外婆:“你干什么?”外婆开玩笑地说:“你卖‘喊蛋’,那你为什么不喊?既然‘口’用不着,我就把‘口’擦掉了,你卖咸蛋吧!”  相似文献   

3.
公开课《詹天佑》的议课活动开始了.我指着板书的课题请执教者把“詹”字的第一笔再写一遍以后.问她:“你觉得‘詹’字的第一笔写得怎么样?” “差不多吧!”她下意识地咬了咬嘴唇。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套用詹天佑的话.‘差不多’的字.不应该出自人类灵魂工程师之手!”我直言不讳地指出,“请比对课题。‘詹’字第一笔是长撇.还是短撇?”  相似文献   

4.
谢艺明 《师道》2013,(12):21-23
教师上课为什么越来越没有了激情?学生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听课了?师生关系为何日趋紧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讲台上的‘独语者’.课堂生活实际上是一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学生只有‘听话’的权力。  相似文献   

5.
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课文《两块银元》。在梳理文章条理时,我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同时随即板书:“赔”银元——缝银元——还银元。正当我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时,“机灵鬼”祝航高高地举起了手。“方老师,我认为那个‘赔’字不应该加双引号。”“哦?为什么?”,“加上双引号就不是真赔了,我觉得这里刘伯承、邓小平是真赔银元。”  相似文献   

6.
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之后,我习惯性地进入下一环节,留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课文在‘法庭上’这一段中两次提到惊堂木,可第二次为什么称惊堂木为‘那块木板’呢?”当时,我的心头猛地一惊,呀!这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怎么理解?我先赞扬学生学课文认真,  相似文献   

7.
<正>9月20日星期二晴今天数学课刚下课,隔壁班的秋云同学就跑过来问我:“谁到你们班来了?我怎么听到你们叫‘大姑’‘小姑’呀?”“哈哈,”我笑起来,“那是我们江老师带我们学估算呢,她让我们给估算的办法取名字,我们就取了‘大估’‘小估’‘中估’‘调合估’‘大小估’这样的名字。”秋云一听,觉得好玩,要我讲一讲,我就对她讲了江老师课堂上讲的那道关于曹冲称象的题:假设曹冲称象时,  相似文献   

8.
苇笛 《生活教育》2014,(7):111-112
“妈妈,为什么胡铁花又叫‘花蝴蝶’?”“因为胡铁花的外号就是‘花蝴蝶’。”“妈妈,‘傲罗’是什么?”“‘傲罗’是魔法部的高级卫士。”“妈妈,你知道‘幻影移形’和‘幻影显形’有什么区别吗?”“不知道。”“告诉你吧,妈妈,‘幻影移形’是出发时的口令,‘幻影显形’是到达时的口令。”……  相似文献   

9.
袁晓阳 《教育》2009,(2):50-51
“我以后要办一个‘Angella(袁小逸的英文名)英语边’”。四年前,5岁的女儿袁小逸对父亲说。因为袁鸿林的私塾名为“哈利快乐英语角”,哈利是他的英文名。但是女儿为什么用“边”这个名,怪怪的?她回答说,“边比角大,我要超过父亲。”  相似文献   

10.
晚上,我同往常一样给妈妈读课文。这次我读的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妈妈听完,神秘地对我说:“我小时候也有许多‘宝贝’,而且这些‘宝贝’还会‘瘦身’呢!”“是吗?”看着我疑惑的样子,妈妈拉着我的手,讲述起她那些“宝贝”的“瘦身”历程。  相似文献   

11.
我班有一小子,姓锅名巴。他经常想一些古里古怪的问题来整我,弄得我好没面子。我苦思了一个星期,终于想出了“致命三连击”来反击。一“锅巴,你不是说自己聪明过人吗?那么我问你一个问题。”“好呀!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倒我的。”“既然如此,我问你,什么动物最爱问‘为什么’?”锅巴想了许久,答了个“不知道”。我眉开眼笑地说:“连这个都不知道?看你可怜,告诉你吧,是猪。”锅巴愣了一下,问:“为什么?”周围的同学一阵哄笑,他却一脸茫然:“笑什么笑,这叫不懂就问。”“猪最爱问‘为什么’!”不知哪位同学叫道。锅巴…  相似文献   

12.
“牛”老师     
一走进教室,那群小家伙便围到我身边来。“刘老师,张丽南骂你是一头牛的牛老师。”“李明也说你是牛老师。”……顿时,我心中腾起一股怒火,“这两个讨厌鬼,太没教养了!”“张丽南、李明,你们俩站起来!”我大声叫道。这两个学生低着头,慢腾腾地站了起来,都不敢看我一眼。教室里静极了,学生们都一动不动地盯着我。看着这一切,我倒不忍心了,于是静下心,平静地问道:“张丽南,你为什么叫我‘牛老师’呀?”“我……我确实不知道你是‘牛’还是‘刘’……”眼里已噙满了泪水。“李明,张丽南是刚转到我们班上的,她不知道情有可原,而你,老师教了你三…  相似文献   

13.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把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的段落。这时.林卉青同学提出了异议:“老师.我认为‘手捏一柄钢叉’这一句中的‘捏’用得不妥当,应该用‘拿’!”我一怔,心想,自己教《少年闰土》已有六七遍了,这个字倒真没留意过。于是,我就对她说:“你读书很用心.善于发现问题,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大家认为这句话中的‘捏’字用得恰当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报上曾刊登一则真实的故事:某地,一天深夜,一女工下班回家,走到巷口时, 突然遭到歹徒拦截。她大叫:“着火啦,着火啦,快来救火呀!”喊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们。大家起身, 向喊声方向奔走救火,结果歹徒落荒而逃。事后,有人问这位女工:“为什么‘救命’却喊‘救火’?”她说:“深更半夜,我喊‘救命’,可能起来冒风险的人不多,而喊‘救火’,大家怕火连四壁,殃及自家,就会赶快出来相救。”  相似文献   

15.
偶然翻阅书刊,看到一则有趣的故事:一位小学老师指着漆成绿色的黑板问学生:“这是什么颜色?”没想到学生竟异口同声地回答:“黑色!”她接连问了好几遍,学生都答“黑色”。最后,她生气地指着黑板说:“这明明是绿色,你们为什么说是黑色的呢?”学生理直气壮地讲:“因为它叫‘黑板’哪!”读后哑然失笑,进而感到略带苦涩。学生们的答案如出一辙,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只相信习惯、经验、书本,却不信任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大脑呢?  相似文献   

16.
当学生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第一次和第二次擦燃火柴这两节时,我问道:“你们读完这两段,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张云清同学大声说:“我有问题。老师,东西掉下来可以说‘落’,课文里说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亮光不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说‘落’?”  相似文献   

17.
曾这样问过学生:“一般情况下,看一场足球,欣赏一部大片,你们是选择彩色的还是黑白的电视机呢?”学生奇怪地回答:“彩色电视机啊!”我说:“嗯,那你们写作文,为什么就一点颜色的字词都不用,‘残忍’地要我们阅卷老师只看‘黑白电视’,呢?”  相似文献   

18.
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女画了一幅剪贴画——《我的理想》,说是要在主题班会上展示。画面上的她,是个站在讲台上的教师。我问:“为什么想当教师?”她说:“教师是天底下最美好的职业,但她一定得是‘不两面派’的老师!”随后,她断断续续地列举了这样一些现象:老师之间有说有笑,转眼面对学生就绷起了脸,总那么爱训人,经常说“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快考试了,同学们喜欢的图画、音乐、体育全不上了,给语文、数学“让课”。不是说素质教育吗?难道只有语文、数学才是素质吗?上区里的公开课,早就排练好了,连谁举手发言、问什么、答…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的《绿》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学生问:“为什么前面还称呼你,后面就改称‘她’了?”我哑然。是啊!第二人称“你”已经很亲切,为何又把距离拉远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学生正在做练习,一个学生问同桌:“你记不记得‘攀登’的‘攀’字怎么写?”“当然记得啦。”同桌兴奋地回答,“这个字是上个学期学的,那次写生字和单元考试,‘攀’字我都写错了,老师还罚我把那个字再多写5行呢!他还再次告诉我怎么去记这个字,‘大手举起两根木和两个X’,你看,容易记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