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田,枣庄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1989年4月底来报社工作。动乱期间,他和同志们一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报纸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枣庄的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上下广泛的好评。职务对他来说,不是“权力”,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几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报社的事业,致力于报纸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工作者.不管他是报纸杂志的记者、编辑,还是电台.电视台的编辑.导演,他的责任感.使命感都使得他认识到,自己不仅有责任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节目。而且有责任向他们提供健康高尚.积极向上.有导向价值的新闻.信息.节目。而要完成这些任务,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用意志去努力挖掘.捕捉.筛选.联想  相似文献   

3.
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可是,不管怎样强调编辑的重要性,编辑仍然是一种幕后的工作,他的成就是融入事业、集体中的。他的突出的特性不是“成名”,而是一种责任。举例而言:当人们看到或听到一条感兴趣的新闻,不免要关注一下作者是谁,但绝不会想编辑是谁。反过来,新闻中出了一点差错,人们就会抱怨:“编辑是怎样把关的!”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到:编辑的把关责任是编辑工作中最为基本的一项职责,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政治把关保证舆论导向正确 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  相似文献   

4.
论版权侵权与编辑责任王清编辑家戴文葆先生在论述编辑职业的性质时说:“编辑是一个脑力劳动者,传播知识,弘扬真理,探索未来,是他神圣的职责。”这个“神圣的职责”使得编辑成为人类社会信息、知识传播链中的神经中枢。编辑素质的高下,将直接影响信息、知以的完整、...  相似文献   

5.
卞葆 《中国编辑》2011,(6):42-45
刘杲担任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期间,他以及他所领导的中国编辑学会十分关注和倡导编辑职业道德建设。文章从刘杲对编辑职业道德建设贡献的回顾,对编辑责任、义利和质量意识的论述两方面,分析了刘杲的编辑职业道德观及其对学界、业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最近,收到两位高等学校朋友的来信,他们说,现在出的书编校质量差,“无错不成书”,编辑有责任,但不能全怪编辑。他们认为,从出版社说,校对有责任,社长、总编辑也有责任。从社会上说,作者有责任,甚至有不小的责任。因此病因不全在编辑的浮躁心理,实在是一种文化传播的综合症。  相似文献   

7.
吴月琴 《新闻前哨》2006,(10):41-42
对报纸出版流程来说,字编辑是中枢环节。其承担的既有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又有化责任。这里,我们只对报纸字编辑的化责任意识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作家、编辑身份的聚合使沈从文具有割舍不掉的报刊情缘。他适应媒介特点、利用媒介资源,成功敲开文学创作之路;他坚守媒介社会良心,践履编辑责任,频频卷入文学论争的漩涡;他慷慨解囊,倾心相助,扶持并培育了一大批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9.
所有的图书版权页上,都明显的标着“责任编辑×××”的字样。它不仅仅是对付出了辛勤劳动的编辑的一份尊重,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一个编辑对这本图书承担着无可推卸的责任———政治责任、历史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而所有的这些责任,其内涵是由编辑的自身素质所决定的。责任编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图书质量的优劣———这是出版工作一条不成文的法则。一个合格的编辑,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政治素质既然出版社是党和政府的一块重要宣传阵地,那么处在这块阵地前沿的编辑,就应当是一名忠诚无畏的战士。出版社所出的每一…  相似文献   

10.
有人把编辑责任比作足球场上守门员的责任。这个比喻对编辑工作来说很形象。因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编辑是新闻传达到读者的最后一道关卡。如果说传球失误还可以寻找机会补救的话。守门员的责任失误却无法挽回。编辑编稿把关。既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上和政策法规上的差错,也包括具体事实的技术性差错,还包括语法修辞、逻辑和文字等方面的差错。所以,做一名称职的编辑,学习是称职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11.
漫谈图书编辑署名时培育为了体现编辑的责任和对其劳动的尊重,80年代初,我国出版界开始普遍实行编辑署名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编辑出版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初的署名方式已经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在各个环节上编辑付出的劳动和应负的责任,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其重新...  相似文献   

12.
提高素质与做好校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书刊报纸出现差错,作者,编辑、校对、印制等部有责任。从校对来说,他的责任有二:一是校正排字差错,二是发现原稿的疏漏和不足,前者可称为“校异同”,后者是“校是非”。一个优秀的校对员,应该也是个编辑。校对工作本身就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和完善。因此,在新形势下校对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如何在校对场上发挥优秀“猎手”的作用,如何发挥校对是“杂家”的才能以及如何提高“校是非”的能力,是值得今后的校对工作特别注意和研究的问题。要实现图书的优质高效,关键在于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为新闻编辑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闻编辑对信息传播的控制权,改变了新闻编辑传统的工作方式,影响了新闻编辑的专业主义精神,消解了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这些挑战均与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相关。媒介素养有三大重要基石:个人定位、技能和知识结构。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应重新建构:定位应从"信息把关人"转变为"信息产品经理",知识结构应从"知识复合型"转变为"行知并重型",编辑技能应从"幕后制作者"转变为"公共论坛主持人",管理理念应从"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杨光 《记者摇篮》2005,(8):17-17
虽然在编辑的岗位上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却深深地感到身上所肩负的责任,真是责任编辑、责任在肩。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一点作为新闻编辑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牢牢把握。编辑人员的每项工作都会直接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和舆论导向。我们编排的电视节目直接体现了编辑的政治觉悟、业务水平和工作胆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自媒体的崛起,传播方式发生了彻底变革,一种移动性、互动性、立体性与体验性的读写方式和习惯正在形成,它改变了传统编辑的模式与运作机制,公民编辑已经形成,促使编辑概念、形式发生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编辑行为受到严峻地挑战,我们必须关注公民编辑带来的影响,加强对公民编辑传播的引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桂晓风同志要我讲话,又印在议程上,看来不讲不行,就即席讲几句吧。晓风同志刚才讲,此次迎春联谊会的主题是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编辑的责任,强化编辑的功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贡献。我顺着这个主题,讲几旬关于编辑的地位、责任和作用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论编辑责任心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东红 《编辑学报》2000,12(4):193-195
责任心是编辑的重要心理品质,分析了其心理结构有助于对编辑责任心的培养和鉴定。研究了编辑责任心的心理结构,即编辑责任心中的责任认识、责任情感、责任行为,责任动机、责任能力等心理成分。  相似文献   

18.
吴晓淳 《出版科学》2012,20(1):38-41
阐释科技期刊编辑的社会责任,论述科技期刊编辑应承担政治责任、把关责任、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创新责任、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的责任、实现两个效益的责任、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责任、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指出科技期刊编辑要与时俱进,勇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对21世纪图书编辑素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编辑这个职业随着图书出版业的出现而诞生。美国出版研究所研究员、纽约Fordham大学商业管理研究生院教授Albert M.Greco在他的The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图书出版业》)一书中提到了资深编辑兼作家Gerald Gross关于作和编辑的一个比喻。Gross认为作给了图书生命,而编辑就像是产科医生,是新生儿的护身天使,对它的安全诞生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编辑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决定了他对待自己负责的每一本图书都必须像产科医生接生新生儿一样,全力以赴地保护它,全心全意地爱护它。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一直是出版业要求编辑必须具备的素质。但仅仅具备敬业精神和较好的字功底的传统编辑的素质已不能适应21世纪出版业的需要。当今的市场经济使编辑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方式以及考核指标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编辑这个职业成为最具挑战性的职业之一。编辑只需从作的投稿中挑选书稿对其进行字加工,书稿编发了,编辑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么,21世纪的图书编辑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相似文献   

20.
在期刊走向市场,接受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的时候,能否编辑出高品质、有生命力、有竞争力的期刊,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期刊发展的第一位.编辑主体在期刊编辑过程中,直接制约期刊生成,具有积极能动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编辑出什么样的期刊.编辑的素质再高,也要将他的水平体现出来,最终落实到办刊的实践当中.期刊本身即是编辑智慧的结晶,是编辑思想及素质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