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那么身为孩子“精神导师”的父母,理应做孩子阅读之路上的陪伴者、同行者,与孩子在书香浸润中共同成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效仿的“偶像”,也是孩子一辈子的“精神导师”。我的儿子子钧是一名三年级学生。他活泼开朗、爱好广泛。  相似文献   

2.
一、温习旧知识“助读” 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主体角色,启迪学生心智,教师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唤起学生阅读兴趣,在较短时间单位内,背诵已学习的课文,或帮助回忆有关细节。如教马南邨的《从三到万》一文,在学生读懂故事的情况下,设问富翁的儿子为什么会在学习上闹笑话时,我启发学生背诵《〈论语〉六则》,领悟文中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精髓,然后从方法、态度方面对症分析,各自阐述看法。这样,学生就会尽快地进入阅读角色。在这方面,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先生体悟最深。她教《茶花赋》,为了使学生进入角色体悟一个“…  相似文献   

3.
互文阅读是比较阅读方法的一种。在阅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教师可关联同一作家相同题材的作品、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作品或原著内容等,让学生进行对比性、关联性阅读,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只有把阅读做到实处,学生才能有真收获。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必须把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当作一种责任和使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成长。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种学习,一种积累;作文是一种表达,一种运用。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博览群书,才能使学生的头脑变成一个语言和素材的蓄养池,再加以内化吸收,作文时就运用自如了。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花时间阅读,在阅读中学习作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重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可见,课外阅读不仅需要量的积累,更需要质的提升。如何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领悟作品的内涵,产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共鸣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启示,从而进一步提升阅读品质呢?笔者尝试通过追问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评判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一、通过追问,让学生有所发现阅读是一种发现。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故事,认识人物,体验经历,感悟情感。不同的阅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提高阅读质量呢?笔者就此做了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讨。一、生动图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趣,使他们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导读,激发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营造阅读教学的情趣。如在导读《我要的是葫芦》课文时,我先要学生用课文中“细长的葫芦藤”、“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强化个性化体验和感受性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现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通过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体验。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现在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已很少会去阅读了,他们整日泡在教科书与题海之中,学习与考试的重压使他们难以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因而逐渐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即使有些学生还在阅读,也是一种盲目地读。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地阅读,首先必须使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可分为精读和略读。精读就是仔细地读,它要求阅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对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描写方法及遣词造句等都注意到。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深入阅读的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积累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课文,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还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发展学生的语感。一、在品读中引发阅读共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让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了解……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作必要的提示,提出阅读要求与注意之点。例如:讲中国近代史《禁烟运动》一节,教师先提出鸦片战争前夕国内情况和国际情况怎样,英国为何把鸦片运到中国来,鸦片输入有什么危害,林则徐是如何禁烟的等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然后教师用谈话法提问学生,再进行小结。这样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并能抓住教材的重点。阅读的方式方法和对学生阅读的要求,不同年级应有所不同。开始阅读教材时,可以教师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以后再进一步让学生自己阅读,了解课文大意,能作简要复述,找出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不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富有个性的阅读行为,才能获得精神的享受。教师是学生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读”和“悟”这两条主线,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心灵。  相似文献   

14.
阅读 ,既是培养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过程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诱导学生开动脑筋 ,学会整理、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资料 ,从而使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的过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 ,我们是这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一、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生物教科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源泉 ,所以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 ,应把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科有很多名词概念 ,而任何一个概念的建立 ,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 ,理解加工才能完成。只有通过认真阅读教科书 ,了解其确切涵义…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学生是阅读的个体,只有个性化的阅读,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只有"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真正开启学生色彩各异的丰富世界。怎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阅读指导是学校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主要形式与手段,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阅读指导,提高教师自身的阅读指导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我校教师关注的重点。下面,我谈谈在初中生命科学的课堂中践行阅读指导的几点体会。一、依据内容功能,突出阅读的适切性近几年,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结业考试中出现了阅读分析类的命题,可见,学生阅读能力也是学习生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许多专家学者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小部分来自课内,大部分来自课外,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多阅读。但是,现在的学生很不喜欢阅读,觉得阅读很枯燥,对阅读毫无兴趣,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孩子阅读。教学时应注意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看到一篇二三百字的阅读短文时,感到难以理解和体会,无法把握其中心思想。如果教师按照讲解课文的方法对整篇文章进行详细讲解后,学生又表现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再换一篇阅读材料,又会再重演一次这个过程。这个问题在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表明了我们在平时的阅读训练时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周毅  李铁 《教师博览》2008,(12):21-21
双语学校的一位中文老师给学生出的语文试卷中有一道阅读题,大概讲的是,猎人在狩猎过程中,一边教儿子技巧,一边教儿子做人的道理。文段下出了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