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系统本身也是一个文化世界。特定的语言往往与特定的文化密切相连,成为特定民族文化的鲜明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语言的使用一方面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另一方面,语言的使用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往往是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从一种语言过渡到另一种语言实际上包含了从一种文化过渡到另一种文化的过程。人们自小学习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时是与熟悉自己民族的文化同步进行的,他们在学习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也学习了文化。因此,人们在学习使用外语时,也要在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弄懂语法…  相似文献   

2.
朱晓蓓 《甘肃教育》2011,(23):71-71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而文化也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现象。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的载体,如果说语言是外壳,那么文化就是蕴含其中的灵魂,因此语言最能够反映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就不能不揭示蕴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实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学习对语言学习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言也是一种文化。文化背景包括同一文化的不同时代背景,也包括不同文化的不同社会背景。它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峥嵘 《湖南教育》2002,(20):50-51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人类的知识、经验是由语言来描述、储存的,人类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等也是由语言来描述和分析的,可以说语言就是文化的折射。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折射,语言本身也深受文化的影响。比如说,一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国家,几乎就没有关于雪的词汇,因为他们那里从来不下雪,理所当然,他们对雪就没有理性和感性认识。而爱斯基摩人却对雪作了非常仔细的分类,因为他们居住在冰冷的北极圈附近,雪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一种语言都满足着一个民族交际的需要,都是特定民族文化的表现。而文化在学习一种语言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汉语教学中文化内容也是不可置疑的。众所周知,汉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形象生动,体现了汉民族的思维、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民族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本身的过程,也是接触、了解另一种民族文化的过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说,要恰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必须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及语言文化有所了解。因此,在俄语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俄罗斯国情和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民族院校俄语专业的语言文化知识教学,还应该考虑民族院校学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既要教语言,也要教文化,并借助文化教学促进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进行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也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王红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5):99-10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也离不开其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的渗透,文化的渗透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提到文化时将会很自然地与语言联系在一起,然而,语言和文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是非常重要且被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所关注的。因为语言是文化载体,同时,也是文化标志。如果没有语言将不会有文化。正因为他们之间特殊而密切的关系,许多人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结晶。不仅一个国家过去的文化是依靠它传递的,而且将来的文化也需靠它来继续传承。因此,我们把语言称作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1.
掌握一种语言是了解这个民族文化的前提。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学习也就是文化学习。通过论述和列举事实阐明了文化渗透在语言教学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社会思想文化的承栽体,必然因其赖以产生的文化土壤的差异和所承栽的政治、经济、历史与习俗等文化因子的差异而产生某种优劣感,体现出某种“优势语言”对“劣势语言”的歧视与偏见,这就是所谓语言中的歧视性问题。语言的歧视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在特定的社会语境的影响与作用下产生,必将随着社会语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生如只学语言而不学其文化,将无法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也无法正确运用。文化差异决定语言差异,导致语用差异及价值观念的差异。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应渗透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4.
马晓宇 《天津教育》2013,(13):112-112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不断变化的,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也存在着诸多差异,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会在该民族的语言中有所体现。语言与文化相互依靠,  相似文献   

15.
周厚琼 《学周刊C版》2010,(6):149-149
英语教学既是教授一门语言.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这是因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这种“社会性”说明,语言系统不可能是一种存在于真空中独立发展、自生自灭的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不时受存在于语言之外的社会要素的制约。换言之,语言系统内部诸要素无一不与社会大系统的诸要素发生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纵横交错,此渗彼透,全方位的联系。也就是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现代文化社会学认为,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文化大系统,语言只不过是构成文化大系统的要素之一。即语言也是一种文…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学是一种文化语言教学。文化语言是供人与人交流、沟通用的,没有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也就无所谓文化语言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学习一种外语的同时也在学习这种语言的文化。因此,外语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语言因素本身,而应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目标语的文化知识。文化教学应当包含在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本身。  相似文献   

19.
覃丽娟 《考试周刊》2007,(18):32-33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识。人们在学习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学习这一民族的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文化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语言的使用要受该语言所属民族文化制约。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20.
反文化是新生代诗歌的重要特征,“语言还原”是反文化的核心。本文认为个体存在受制于语言、受制于文化、受制于社会,在既定的文化环境里反文化也是一种文化,新生代诗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它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