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科学论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归根到底必须体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新人的伟大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不可分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必备的社会条件;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陈伟 《陕西教育》2007,(11):126-1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学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和根本目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又要充分运用和谐思维的思维方式,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的关系。在学生教育方面,我们也应当妥善处理学生们的知识学习和他们身心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教学是我们教育要追求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计晗 《文教资料》2008,(2):83-8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深刻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实践中的双向互动作用,对于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和谐社会的宗旨在于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人与社会、自然、人自身的和谐共处,减少社会发展中因人为的因素所付出的代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传统哲学—儒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都有许多关于和谐的思想,虽然分析和谐思想的出发点和角度不一样,但是这些哲学思想是我们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成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和谐,是指社会变革中的和谐、社会发展中的和谐。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在于承认和肯定人的主体地位,而且要把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价值目标。可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为根本前提,把“五个统筹”落实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由一系列价值目标构成的价值体系,其切入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制度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养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基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要求,是改善民生、缩小社会差别、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树立和采取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政策取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教育公平,以改革促发展,推行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1.
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劳动能力发展史;公平正义的实现以劳动能力发展为基点。大力发展生产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正义创造条件,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人也在转型、其基本特征是人格的分离和价值观的 困窘,人成为“无所遵循”的人。为此,必须实现人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要求参与市场活动的人应具备一个具有时代特质的理想人格。我们认为,新时期的理想人格应是:“自我实现”型人格。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全新战略,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天人合一”观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文章通过对“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内在联系的分析,探索“天人合一”观对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于巩固党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目的、保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体现。这一战略任务的提出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可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三方面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而不同”的辩证思维原则、促进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与核心,有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和谐进步又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趋势。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平等的社会关系,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是宣扬劳动创造财富的理论。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代表了公正公平,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既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这一论述对于我们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在运行机制方面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组建了后勤服务总公司。在此形式下,高校后勤只有跳出″以物为本″的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才能有效地加强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