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洪昌 《青年记者》2008,(12):15-16
计划经济时代,办报人不问发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报纸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报纸的内容,竞争的本质已经上升到营销即报纸发行这样一个实现产品自身价值活动的层面.市场类报纸与其他商品有着一致的特征:商品化、标准化、大众化.报纸发行对于报纸的竞争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发行是现代报业经济的构成主体之一,过去以办报者为本位的办报模式正在转移到受众本位化,报纸在经历了"内容为王"的历史阶段后,已经悄然过渡到"发行为王"的时代.刘洪昌:大众报业集团发行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2.
武志勇 《现代传播》2006,3(3):102-106
"邮发合一"是一种邮政与发行业务相结合的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社会转型期的政治文化建设需要,确立了"邮发合一"的报刊发行体制.报业生态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报业整体影响力大幅提升,发行数量增加、读者范围扩大、投送速度加快;报纸发行自主性减少,预定和计划发行成为发行的主要形式,征订时间、订阅时段、发行费率、给报社的缴款方法都取决于邮局;报纸发行范围行政属地化,新闻舆论监督功能受到局限;报社本身的发行功能基本丧失,报纸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减弱,内容、风格同质化严重;报纸发行工作政治任务化,摊派发行与强迫征订屡禁不止;邮局长期垄断导致报纸发行服务质量、效率下滑.  相似文献   

3.
“报纸发展区域化”既是近年来我国报业发展的空间走势,也是报纸在产业化运作中的某种“区域轰炸”——广告式操作方法。这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报业的发展态势,不仅包含了地缘位置层面的意思,还包括报业经营理念上的含义。从第一层意思字面上解释,是指地方发行的报纸,但其另一层意思也包括针对特别目标受众群体发行的报纸。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区域不仅是对报纸发行地理上的划分,也可以说是对受众群体进行了划分。这是传播模式改变后,受众主体地位提高,也是报业在经营上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报业自办发行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以报纸为导向的发行手段转变为市场经济时期以订户为导向的发行营销手段,这种观念和策略的转变,使得报业发行真正地进入了市场化运作的轨道。从《南方都市报》为标志开始,到《新快报》、《信息时报》相继出现,新兴报纸发行使“有效发行”理念深入人心。所谓新兴报纸,即以根据市场形势确立自我价值核心,内容专一为某种或某几种分类领域,采用窄幅排版,通过有效发行打破传统报业发行市场格局,赢取自身发展空间的报纸产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报业正经历从"征订时代"到"零售时代"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的都市报业大战,在各家报纸的编采实力、内容及品相均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报业的竞争,其实就是发行的竞争。从北京、广州、成都、南京、西安等竞争相对惨烈的城市看,无不说明这一点:谁在发行上占主导地位,谁在发行上抢先,谁就是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营报业发行经营受到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行业环境并没有多大改善。但《申报》、《新闻报》等民营大报加大了自主发行力度,不断借鉴西方报纸发行理念的同时,结合本土报业实际,逐步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自主发行模式及其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7.
每逢临近年终,正是来年报纸征订的黄金时节,一场报纸行业的发行大战便进入白热化,各类报纸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争取订户,以求赢得读者,占领市场。值此发行大战白热化之际,报业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充分暴露出来,扰乱报业市场秩序,破坏报业正常发行,影响极坏,  相似文献   

8.
报业自办发行的成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报纸自办发行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如今,全国已有800多家报纸开展自办发行,大多数报社(集团)均成立了自己的发行部或发行公司。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报业自办发行的运营成本正在不断提高,引起愈来愈多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报业发行要想在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加强成本管理,走战略经营管理道路。  相似文献   

9.
党报的发行工作者如何重塑诚信的形象,重建诚信的氛围,已成为我们发行管理和经营工作中一道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近年来,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报纸商业属性的显现,报纸发行中非诚信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纸发行工作的方方面面,严重影响了报业的形象,概  相似文献   

10.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06,(13):70-70
国内报业又快进入一年一度的“大发行”时期了。报纸发行。在媒体格局大变化的今天.愈显重要。但是。我们在发行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却显得远远不够。 国外报业同行的做法。或许对我们有启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报在中国大地兴起,各地纷纷创办都市类报纸或对报纸进行改版使其向市场靠拢,从而使中国的都市报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都市报的兴起,不仅仅是办报理念上的转变,而且在发行方式和经营模式上都引发了新的改革,尤其是全新的市场化自办发行模式对原有邮发模式的巨大冲击,更加剧了报业市场的震荡。回顾90年代的大连报业,不能不让人感觉到与南方改革开放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2.
朱广盛 《传媒》2001,(3):55-56
在我国南京、广州、成都等地都先后上演了硝烟弥漫的报业大战。发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报业人员的首要任务。 竞争呼唤新的发行机制 我国许多报纸沿袭多年的邮局发行方式,在近10年中虽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改革  相似文献   

13.
崔巍 《记者摇篮》2005,(2):45-45
随着中国报业经济市场化运作的不断深入,报刊“自办发行”已成为众多媒体解决报刊发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垄断色彩较浓的国内报业领域仍然普遍存在着“内容为王”的传统办报意识,而将发行人定位为送送报纸,发行人始终以“蓝领”形象出现情况下,《半岛晨报》却在经营管理中将人才经营作为发行公司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力筑就发行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4.
四国报业发行策略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的发行历来被报人看作报业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是报纸存亡兴衰至为关键的工作。正如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总经理陈君聪所说的,“报纸发行是一种市场销售机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发行面对的是读市场,是支持广告市场的基础,是报业产品的终端。”实际上,报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都与发行密不可分。美、日、英、法等国的报业极为发达,他们的发行体系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2008年北京市报纸统一涨价至今,已近半年时间。报纸调整价格后的数月间,北京的报业市场走向和报纸发行情况渐渐呈现出稳定的趋势和某种内在的规律。为了深入调查报纸涨价后给北京报业市场带来的影响,更好地找出报纸涨价与报纸发行之间存在的规律,并预测报业市场未来发展的前景,本刊走访了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公司总经理王隽,了解涨价背后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6.
柯进  吴锋 《新闻界》2004,(5):38-39
近年来,在报纸发行界,“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两个概念颇为流行。对报纸发行业务来讲,提出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的理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需要指出的是,“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这两个概念本身还存在不少缺陷,必须加以理性的修正,否则会给发行业务造成损失。在此,引入模糊论原理就可以有效修正这对概念的偏颇。其实,不仅是报纸发行问题,报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有必要运用模糊思维,以取得更好的成绩。鉴于模糊论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对模糊论作一简单介绍,并结合报纸发行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广告是报业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报社员工的“衣食之源”。一张报纸广告量的多与少,是由读者对这张报纸的认可度,也就是报纸的办报质量、发行的数量以及广告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决定的。从一个地市的一张报纸来看,在报纸质量稳定、发行数量稳定的情况下,广告经营管理体制越合理、机制越灵活,广告竞争力就越强,广告就越多。因此,把报业做大做强,探讨广告发行经营体制和管理历来为各家报社所重视,特别是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显得更有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刘景来 《传媒》2006,(8):32-34
"报业寒冬"论虽说有些耸人听闻,但报业市场面临非报产业前所未有的挑战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报纸媒体的历史转型时期,战略发展问题比任何问题都重要.只有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和处理目前报业内部发行市场上出现的无序竞争,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迎接挑战和创新发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报业从1978年的186种已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种。改革开放以来,报纸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发展,功能与结构也有相应的变化,这促使报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创自办发行。1985年《洛阳日报》开自办发行之先河,之后许多报纸效仿,至1992年全国自办发行的报纸已达500家。第二步是打破“大锅饭”。1992年《沈阳日报》率先实行内部聘任制,1993年有128种报纸改版、扩版后,基本上都实行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第三步是组建报业集团。以1996年广州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报业发展迅猛,变化深刻.报纸已不仅仅是党的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她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拨款、报社办报、邮局发行"的报业发展模式大势已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改革发展、竞争创新的需求,以市场为主导的,编采、广告、发行"三轮"驱动的报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