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矿工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工程学科,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为强化采矿工程实验室在学生培养中的服务效果。从教学、科研、设备管理及服务对象四方面分析了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及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从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实验室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有效对策,为我国采矿工程类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较多问题,以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构建了采矿工程专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及"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的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了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并进行了举例说明,因此值得在高校工科专业实验教学中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作品大赛已成功举办五届,在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和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本项大赛的影响力,本文以历届竞赛参赛单位、作品质量、奖项设置等内容的详细分析为蓝本,对赛前组织、赛中协调、赛后总结过程中出现的较为显著的问题做以归纳总结,提出搭建官方网站、严控参赛规模、创新参赛项目、扩大参赛对象范围、吸引矿山企业参会、加快创新成果转换等多种途径,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科竞赛在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以及国际矿业的日益深度交融,我国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已成为热点和难点。这使得国内外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对比研究变得十分迫切。为此,文章阐述了我国采矿工程专业建设的过程、我国与澳大利亚本科采矿工程教学对比的必要性以及对我国本科采矿工程教学特点的比较分析。最终对我国本科采矿工程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探索,并指明了未来的优化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5.
采矿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行业性比较强的专业,本文在剖析当前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情况,提出了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基本方案,并据此制定满足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给国内高校其他相关专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是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对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为背景,分析了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在课程设计、实习环节、毕业设计阶段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效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培养采矿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采矿工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VR技术在沉浸性、互动性及智能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升采矿工程的教学效果。该文在分析采矿工程各个教学环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采矿工程行业的需求,有效发挥VR技术的优势,初步提出了沉浸式VR漫游课堂和交互式VR互动课堂,并分别制定了适用范围和达到的目标,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当前采矿工程现场问题多样等内容,提出了研讨实践式的教学模式,教学研究表明:研讨实践式教学增强了课程实践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能够有效指导采矿工程专业学习,从而进一步推进实践性工科的教育教学及科研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科技、经济、产业结构、社会发展的要求,我校传统学科采矿工程等专业开展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构建了采矿工程——英语、采矿工程——法学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体系,并从2002级开始实施,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普遍欢迎。即对采矿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建立了矿井巷道虚拟仿真系统,将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和演示性实验项目虚拟和仿真化,并在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地下工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大学专业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河南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出发,依托行业背景和学科优势,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通过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保障实习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指导书,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执行效果的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经过广泛调研和讨论,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优化创新,明确采矿工程专业办学理念,提出开采技术和通风与安全两个方向,并开设相应课程.通过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培养方案的实施将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专业课程思政处于探索阶段,不同的学科、专业应积极发挥行业特色,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构建“三全育人”的关键,也是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总结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深厚历史底蕴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育人有机融合途径,并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中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育人的有机融合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为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水平的综合标志。采矿工程专业"3.5+0.5"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满足煤矿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有利于采矿工程专业可持续发展。其特点是:素质教育得到加强,"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并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步推进,学用结合得到重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得到加强;民族特色得到体现,等等。  相似文献   

15.
实现高等教育人才输出应与各行业人才需求的平等对接,人才培养必须围绕行业发展趋势的转变做出积极调整。"十二五"发展阶段,国内煤炭开采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开采深度的延深、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及对经济投资效益的重视;相应地,其对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在深部开采理论知识的储备、知识结构的多学科交融及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形成新的要求;新形势下,结合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现行培养体系的不足,应通过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强化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体系和优化专业考核标准的策略,积极面对煤炭开采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矿业企业在向大型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过程中对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国际化人才迫切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各高校和矿业企业都在加速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的现状,重点介绍了"中国黄金"依托人才培养基地对青年人才培养进行的有益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采矿专业英语作为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学生的主干专业课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培养现代化复合型采矿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采矿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果导向教育(OBE)模式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实践改革,对改善采矿专业英语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培养铀矿采选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科教学管理是本科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有效提高本科教育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每个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英美等国将专业认证制度作为保证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实现工程教育水平和职业资格相互认可的重要措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随之展开,已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然而,农科类的专业认证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为指导,从教学管理角度对农科类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改革以新工科为背景,因此需要紧跟社会需求,紧合市场发展,紧绕新理念的工程教育方向,多种专业方向齐头并进,以新的专业知识体系开创产学融合新模式,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上一层楼.以东北石油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在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体系、"专业认证"系列改革基础上,提出具有鲜...  相似文献   

20.
The use of professional softwar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a student's education in the mining engineering curriculum at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Even though mining engineering represents a limited market across U.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he goal still exists for using this type of software to enrich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 visual elements and, therefore,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design principles in a more systematic manner. All of 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develop a complete mine-design project, from conception to completion, which includes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mining components and systems to meet desired needs. However, the question that is often asked is whether or not the desired benefits from using such software can be justified in terms of initial cost, and programming time required for both the instructor and students of small engineering programs, such as mining engineer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experiences of faculty and students with typical professional software tools available for mining-engineering educational programs, and to assess their ability to enhance a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computer-based problem solving in a manner which is cost effective for a small-enrolment engineering maj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