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交谊舞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交谊舞教学涉及到乐理、旋律、节拍、舞步、姿势、重心的移动、教学步骤、信号运用、学生的积极性等诸多因素。本文就以上一些内容,结合实践经验,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北师范大学开设交谊舞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情况的分析研究,阐明了在普通高校开设交谊舞课的可行性,并为普通高校开设和推广交谊舞课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终身体育的思想慢慢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交谊舞作为体育休阑运动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有很强的表演性、竞技性,而且还具有更重要的保健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参加交谊舞锻炼的南京市中老年妇女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现今参与交谊舞锻炼的中老年妇女人的现状,为更好的开展交谊舞运动和为中老年妇女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4.
国际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体育舞蹈和交谊舞均是国际流行的时尚体育运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进行体育舞蹈与交谊舞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体育舞蹈与交谊舞均属于同一类舞蹈体系,虽然它们之间由于风格和特点的不同,表现出一些差异。但是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体育函授生普通交谊舞的教学方法武汉体育学院吴东方普通交谊舞(简称普交舞)通常又称舞厅舞,它同国际标准交谊舞(简称国标舞)一样是深得人们青睐的运动项目。普交舞比国标舞的学习难度低,因而在群众中的普及率较高。体育函授生通过学习普交舞,不仅能了解体育舞蹈...  相似文献   

6.
刘建国  周直模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325-326,33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成都市武侯区部分部分参加太极拳和交谊舞锻炼的离退休职工(家属)和一般居民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太极拳男组身体的柔韧性明显大于交谊舞男组(P〈0.05),太极拳女组身体的柔韧性也稍大于B女组,但两组的差异性不显著;太极拳男组和交谊舞男组,太极拳女组和交谊舞女组在骨密度的比较上(P〉0.05)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太极拳和交谊舞在减少体内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保持骨密度稳定,防止骨质疏松方面的健身功效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介绍交谊舞、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的起源及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以及舞会上的礼节与服饰等有关知识,文中还提及参加交谊舞训练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研究长期练习太极拳、交谊舞、慢走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秒表和芬兰Good 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太极拳组(15名)、交谊舞组(15名)和慢走组(14名)老年女性进行平衡能力的测试。实验结果:在闭眼单足站立中,太极拳组与慢走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中,太极拳组与慢走组在双脚睁眼、双脚闭眼、单腿睁眼中出现显著性差异。交谊舞组与慢走组在半脚测试中出现显著性差异。在动态平衡能力测试中,时间T与人体重心COP移动的总距离D,太极拳组与慢走组有显著性差异。COP在X轴上的移动距离MLD,太极拳组与慢走组,交谊舞组与慢走组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太极拳和交谊舞在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方面效果都优于慢走;太极拳和交谊舞具有良好的防止老年人跌倒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运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讨了交谊舞运动对中老年人骨密度及平衡机能的影响。研究对象:受试者为404名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女性264人,男性140人。实验组(交谊舞组)参加交谊舞运动一年以上;平均每周跳舞运动4.8次,平均每次运动时间98.7分钟。对照组为能独立维持日  相似文献   

10.
摩登舞端庄稳重、含蓄典雅,对于提高舞者审美情趣和个人修养有着普通交谊舞和拉丁舞累可替代的作用,亦因此深受大学生欢迎。但是,目前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中,摩登舞教学受传统双人舞模式及舞蹈动作过于规范的制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打破传统双人舞模式,着眼于培养舞者音乐鉴赏力、身体协调性及优美身形的单人摩登舞教学注重舞蹈基础练习,降低了舞蹈动作的难度。能够满足大学生学跳摩登舞的强烈愿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与有氧舞蹈关系十分密切的健美操网络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对比分析了健美操网络教学建设的优缺点后,对普通高校有氧舞蹈网络教学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应处理好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的辩证关系才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通过研究旨在构建一个能够满足学生技能认知、体质健康、自主学习、自我实现、社会交往、工作就业、终身锻炼等多方面需求的网络教学平台,同时也为发展高校其它学科网络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女大学生对拉丁舞喜爱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生加入到拉丁舞的教学中去,成为了拉丁舞教学的一大主体.进入大学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掌握女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完善拉丁舞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选择、考评体系的健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北大学2008、2009、2010、2011级拉丁舞选项班女生的上课过程进行了两年的观察,同时对600名女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过难的技术给女生学习带来了压力、恐惧心理较重;她们的自尊心较强;自信心不足;女生害羞、内敛;存在一定的挫折感,这些都是高校拉丁舞教学中女生的心理特点.为完善和优化拉丁舞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case study was to examine whether a university dance teacher treated students in two dance classes differentially. Based on instructor feedback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students were treated differentially. Students in the beginning jazz class received less instructive feedback than students in the beginning modern dance clas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informal interviews and analysed following tenet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mes which emerged from the interviews included the teacher's teaching philosophy, her style of teaching, her preference for one dance style over the other, her physical limitations, and the mixture of student abilitie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is differential treatment was the result of the teacher viewing the two classes differently through her own lenses composed of her beliefs, curricular knowledge, values, movement preferences, and experiences as a student herseff.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have relevance for teacher educators, dance teachers, and pre‐service teachers.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style, preference for a specific dance style, and specific movement preferences cannot be overlooked as factors affecting one's teaching. When these factors impact instructive feedback negatively then alternative measures must be considered to enhance the teaching‐learn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排舞的特点、功能及高校体育舞蹈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教学实践,对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排舞与体育舞蹈的融合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排舞与体育舞蹈的融合教学更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引入广场舞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场舞能丰富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对广场舞的学习兴趣极高;增强学生体质;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张习常 《体育科技》2014,(1):145-146,162
对淮南师范学院等皖北六所高校进行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皖北高校体育舞蹈课程都已经开展,但由于课时少等原因,大学生只可以通过公共体育选修课学习其中的伦巴、恰恰及华尔兹等部分舞种;高校学生主要通过学校课堂、晚会等宣传表演来了解体育舞蹈,他们选修体育舞蹈课程最主要的动机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皖北高校体育舞蹈专项教师人数偏少,缺乏相应的外出培训机会;体育舞蹈教师的职称结构与年龄阶段基本是一致的,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影响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的因素是多重的,其中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不够、学校对体育舞蹈不够重视及教师水平的缺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建议:各高校应加强与体育舞蹈课程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应重视教师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教师提供更多业务培训机会,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和选择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体育舞蹈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仅局限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教学方面,还处于初级甚至是陌生的状态。鉴于这些学生很大部分将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工作,文章将根据调查现状分析来探讨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以助于学生全方位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论体育舞蹈教学训练中的音乐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因音乐素质较差影响了教学效果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观察、实验和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及舞蹈动作和音乐配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对乐曲旋律的理解和领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对学习掌握舞蹈动作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对表现体育舞蹈的风格特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认为体育舞蹈教学要特别注意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梳理,深入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为推动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发展以及培养出更多的体育舞蹈人才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分别对“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模式”三种模式进行梳理,在教学中采用更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遵循体育舞蹈教学规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总结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优势与弊端,归纳出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为更好地开展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提供理论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土司体育文化更好的开展,扩展土家摆手舞的开展范围和提高摆手舞的质量,促进土司体育的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座谈访问法、逻辑分析法,对永顺县中小学土家摆手舞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认为,永顺县中小学摆手舞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摆手舞认知不足的现象,学校也因为资金受限,体育教学场地存在教学用面积不足及地面不平整状况,多数老师靠自学和其他老师所教学习的摆手舞,体育教师认为师资分配不合理现象存在,并且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师教学动作不够规范,直接影响了摆手舞在中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