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体操     
G834.03,G804.53 20023344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早衰与运动损伤[刊,中,A]/樊莲香//体育科学.-2002.-22(1).-105-106图1表4参12(SJ)中国//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损伤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由于运动损伤而引起的早衰趋势明显,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在役的运动员运动损伤明显。艺术体操运动员重伤损伤部位依次是腰、踝发病率高,中等程度伤以腰、脚背、膝、踝发病率高,轻伤以脚背、踝关节、腰、肩关节发病率高。总体上各部位发病率最高的为腰,其次为踝、脚背、膝、肩部位。运动损伤的发病时期主要为平时技术训练。建议根据儿童少年发育特点安排好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加强腰踝等部位的力量训练、注意伤病易发时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对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四个奥运项目有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四个项目的运动损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1.四个奥运水上项目运动损伤研究情况研究结论主要有:(1)游泳运动项目损伤常发生在腰、肩、膝、踝等部位,跳水运动员损伤多发生在腰、腿、手腕、眼等部位,膝部、上肢及面部是水球运动员的常见损伤部位,花样游泳运动员损伤常见于肘部和腕部。(2)游泳运动损伤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我国游泳运动员损伤发生率高于国外运动员。(3)运动损伤的发生多与专项技术动作、专项训练年…  相似文献   

3.
我国排球运动员的损伤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排球运动是世界上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排球运动员的损伤率估计在二到五人每一千训练比赛小时,主要的损伤部位是在肩、腰、膝、踝等部位,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目前还不成体系,因为各研究的损伤标准不一。为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从内外两个方面综述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中学生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走访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142名大中学生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中学生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肩、踝、膝、肘关节;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出现的机率最高,其次为运动竞赛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规范,身体局部运动量过大,场地器材不良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要重视准备活动的质量,强化基本技术练习,注意恢复训练,改善场地器材设备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13—2016奥运周期我国183名11~23岁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损伤现状、损伤原因及康复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损伤特点,探讨造成损伤的风险因素,为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此奥运周期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高达87.4%,运动员带伤训练现象普遍;损伤部位最严重的部位依次是腰、膝、踝、足、髋,髋部损伤比率较上一奥运周期有明显下降;损伤类型主要为韧带损伤和肌肉与肌腱损伤,主要在跳跃和柔韧类难度动作过程中致伤;造成损伤的原因机制比较复杂,除训练学致因外,训练时间及分配不合理、评分规则对技术动作的导向、疲劳和带伤训练、不科学控体重导致营养失衡、关节松弛和晚熟等也是诱发损伤的风险因素。针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提出强化基本功和力量训练、合理补充营养、科学控制体重、强化医务监督及康复训练等预防康复策略。  相似文献   

6.
艺术体操运动员易损伤部位的调查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艺术体操集训队21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发现艺术体操运动员主要损伤部位集中发生于腰部和踝部。损伤发生与其专项运动特点及训练周期较长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建议教练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针对运动员的不同特点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 ,在田径界我国一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参加全国田径分龄赛和少年田径赛名次较好的运动员 ,若干年后只有很少的人还在从事田径训练。即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少年运动员最终很少有人成为成年运动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运动损伤所致。由于运动损伤 ,使得许多有发展前途的少年运动员不得不过早地离开了田径场。为此 ,本文拟通过对少年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为少年田径训练提供依据。1 研究对象与方法分别对山东、辽宁、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等跳远项目开展比较好的省市 2 9所体校 34位跳远项目的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 12 8位少年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分析与统计处理。2 结果与分析2 1 运动损伤的部位、类型情况从运动员损伤的部位来看 ,主要分布在踝、膝、大腿后群等部位 (表 1) ,男女运动员的情况基本相似。这一方面说明在跳远项目中 ,踝、膝、大腿后群等部位的负荷比较大。另一方面少年跳远运动员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他们的踝、膝、大腿后群等部位相对比较薄弱 ,如果训练安排不当 ,尤其是局部负荷过重 ,使运动员不能得到及时的恢复 ,容易造成损伤。表 1 损伤部位情况统计性别 踝...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部分优秀跳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体工队16名现役优秀跳跃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调查。结果表明,优秀跳跃运动员的受伤多发部位依次为膝、踝、腰和腹。多发伤种与项目有关:跳高易致股后肌群拉伤、膝关节、踝关节扭伤、背部损伤;跳远易致腘肌损伤、半月板损伤;三级跳远易致足跟底部扭伤、踝关节扭伤;撑竿跳高易致腹外斜肌拉伤。局部运动负荷过大、技术动作不正确和身体疲劳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科学安排训练和竞赛,注重对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和技术诊断,加强对膝踝等受伤多发部位的保护,提高对急性损伤的诊治水平,建立、健全运动员医疗制度和康复制度,对于预防跳跃运动损伤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单板滑雪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单板滑雪运动损伤呈多样性,经调查损伤部位主要以膝、踝为主。损伤类型集中于扭伤和骨折。发生损伤主要是自身失误、项目本身易受伤、自身力量不足等因素。表明单板滑雪是难度大、具有危险性、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极其严格的运动。建议在今后训练过程中加强自身保护,控制训练负荷,防止过度疲劳,加强薄弱及易损伤部位的肌肉训练,保证运动员以健康的身体积极参加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单板U型场地滑雪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创伤呈多发性,发病部位集中于膝、腰、臀、踝和前臂。运动损伤与专项训练关系密切,保护措施不够、缺乏运动损伤知识、场地和天气原因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前三位因素。损伤以扭伤、骨折、挫伤等急性损伤为主。提示该运动是一个难度大,危险性高,损伤治疗困难,对训练影响大的项目。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对损伤的防范意识;充分做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疲劳恢复,控制训练节奏和负荷量,防止过度疲劳;强化易损伤部位的肌肉力量训练;注意检查、修缮场地,从而保证训练、比赛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