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开放式阅读教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在呼唤生成的课堂,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一一设计.为了“完美”地完成既定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师生步步为营,短兵相接,当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卡壳”或“争议”时,就急于把所谓的“标准”答案“抖包袱”给学生,殊不知这是在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期待、独特体验吗?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呢?在孙建峰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中,他对于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场面,教师刚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于是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争先发言。这种情况往往有两种原因:一是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一听一看就能回答出来;第二是问题有一定难度,需经过读书思考,而学生惟恐发言落后,没经过充分读书思考就轻率回答,“命中率”极低。我认为这种急于给问题找答案,追求场面效果的教学是不可取的。教师应当在精心设计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思维,以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精心设计问题,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分析教材,摒弃那些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设…  相似文献   

3.
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为目标的“语文导读法”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讲与练,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这些基本矛盾.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基本原则.所谓“导读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读书的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教育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学的目标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以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并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把学生“白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②,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孙银凤 《学子》2014,(8):95-95
一、把握有效教学目标每节课后,教师多数会给自己做个小结,审视自己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得失,“反思”学生从自己的课上学到了什么。“反”者是指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围绕这个目标所做的教学设讹“思”者是指教学目标和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朗读教育"与"朗读教学"并不是一个概念。"朗读教育"就是指教师给学生读书听,朗读的主体为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或者在课余允许的时间内读书给学生听.朗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新尝试,它能够将语文课堂延伸到教学目标之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听读中渐受感染,在文化的熏陶中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7.
一、学生的“不小心”,引发智慧的精彩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角色,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这一趋势也顺应大的教育教学方向.教师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不要包办,不要急于给答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教师在宽容、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中,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六让”,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书本让学生读。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学生能读懂的或借助工具书也能读懂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教师不要代替。不提倡教师讲、学生听,不给学生读书机会的做法。书本让  相似文献   

9.
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思维是无限的.为学生创建科学探究的“思维场”,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开拓思维的空间,是科学课堂教学应落实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适时“布白”,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让学生有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勾起学生思维欲望、开启学生思维灵感、诱发学生思维激情”,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少教多学”是全世界都在追求的教育理想。在教学中,要运用“少教多学”理念,构建清晰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抓住教师“少教”和学生“多学”这两个关键环节,让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评价学生学习中实现少教,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的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多交流中实现多学。  相似文献   

11.
《嘱咐》一课 ,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期望 ,读懂蕴涵在朴实言行中的母爱。如何让学生从“无声”处悟到言外之意 ?一、自主朗读 ,感受“无声”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教师应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情场” ,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使他们自主地、充分地去读书 ,兴味盎然地去读书 ,在读书活动中体味“无声”之意 ,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节时 ,出示句子 :“母亲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 ,她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能读到什么程度就读到什么程度 ,再指导学生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一、引导主动参与,诱发创新思维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应充分引发学生阅读的“未知领域”,鼓励学生多思多问,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教师在鼓励学生大胆阅读时,要引导学生不要急于下结论,“把判断挂起来,不要急于回答‘是’‘否’或‘对’‘错’”,一切都在阅读中,一切都在探索中。让学生在阅读探索中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我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过程登上讲台开始讲课。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应是先看图后学文。当我出示课文插图后没有马上进入教学,而是征求…  相似文献   

13.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十二种现象(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泛化体验感悟和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的两个概念,也是语文教师使用极多的两个词语。然而在什么前提下、在什么时候、怎样让学生感悟与体验,很多老师缺少细致的研究和设计,在实践操作上极易走向形式化与简单化。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自由读课文,刚粗粗地读了一遍,有些句子还没有读通顺,教师就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有的教师在学生读课文时,每段必问:“你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成为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感悟与体验的主要手段。前者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书理解,后者泛化了读书感悟与体验。我们认为语文学…  相似文献   

14.
虞秀红 《学周刊C版》2011,(10):106-106
一、明确教与学的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本堂课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一个从准备到实施.再到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而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本节课“让学生学什么”“突出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等等。教师有了目标意识.才能使教学内容有效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一个教授问他的学生,今天你做了什么?学生回答是读书。教授又问,明天做什么?学生回答仍然是读书。教授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愤怒起来:那你还用什么时间去思索呢?在这个片段中,学生的“勤奋”与教授的“愤怒”都让人感慨,而我却感动于教授的“愤怒”,更理解他对“思想”的强烈需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国人的至理名言。这句名言对读书而言无疑是正确的,它强调了“厚积薄发”,但显然也易给中国教育一种误导,仿佛读书就是积累知识。于是,教师与学生渐渐习惯了不假思索地读书,学生记住了书中的知识,考试拿了高分,那便是会读书。可是直到…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是教案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当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是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而“目的”的内涵更多的是体现教育者的主观愿望“要求学生学什么”,它是一种理想,一种方向、指针,实现它时间跨度也比较长。新的课程标准不同于以前的教学大纲,在表述时,全部用教学目标来代替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  相似文献   

17.
对探究性教与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按学生的思路来进行教学。教学中要重视的是真正来自于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是“提出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那就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就仍然是教师的问题,而不是学生的问题。如在《燃烧》一课中,教师点燃沾了汽油的棉球,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继而问:“你有什么问题?”教师再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提出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想法,实现了教学目标向学生需求的转变。学生在…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部分教师教学中并没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 ,自动、自学、自得知识的能力尚未很好形成 ,相当多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不爱学习 ,也不会学习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目标导读 ,自能读书”的课题研究。从1996年起 ,通过为期两轮的实验 ,进一步印证了“目标导读 ,自能读书”行之有效的教学功能。一、“目标导读 ,自能读书”教学模式的意义“目标导读 ,自能读书” ,就是在目标导向下 ,以读为本 ,以学为主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运用自己…  相似文献   

19.
读,是理解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之根本。如何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把“读”训练到位,我认为: 首先,要给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机会。教师要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只有亲口诵读、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真知。课堂上教师只讲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不讲学生已会的知识、不讲学生通过读书自己能弄懂的问题。 其次,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间。须知,上阅读课不是搞阅读速度测试,是培养学生“自学”释“疑”的能力。“疑精于思。”对“疑”要做到“问”而后  相似文献   

20.
关于阅读教学,我们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无非是想让学生多识字,多读书,读透书,读出自己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把握教材。高屋建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正读出文奄的主旨。也就是老师引导学生读书时,要寻求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作为我们教学的突破口,从而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然而,教师突破口设计得是否精当,直接关系到“突破”能否成功,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巧设突破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