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中亚五国的独立对中亚、西亚以及其邻国中国等国家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使中国西部的地缘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跨界民族又是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好跨界民族间的关系,利用好"上海合作组织"所创造的良好机遇,成为我国与中亚五国间交往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亚六国不仅深陷地缘安全困境 ,而日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亦陷困境之中。陷入地缘经济困境的原因 ,一是中亚五国同前苏联在经济结构上 ,苏联是中亚各国经济的指向中心 ,导致中亚的加工业和服务业不发达 ,二是中亚国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 ,没有一个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陷入地缘文化困境的原因 ,则主要是由于中亚的地理位置 ,使得中亚在面对周边文化的侵袭时 ,显得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中亚五国特殊的总统制政体的现状,并通过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化等社会结构运行的实际状况,探讨了中亚五国实行总统制政体的必然性。最后,对中亚五国实行总统制后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亚地缘政治形势主要有三大变化:俄美在中亚再次出现协调一致的情况;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达到历史最高点;中亚国家的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010年中亚五国各自寻求加强与大国、特别是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平衡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与此同时,中亚国家在对俄方向上继续维持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在对华关系上,中亚五国积极发展双边经济合作,寻求中国的经济支持.大部分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文章聚焦于2010年中亚五国外交,通过分析中亚地缘政治形势以及中亚五国外交的变化,旨在探寻中亚五国外交变化的内在规律,并对2011年中亚五国外交的走向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中亚是指里海以东,西西伯利亚以南,伊朗、阿富汗以北及我国新疆以西的亚洲中部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青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万,分别占前苏联总面积和总人口的18%和17%。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不仅在地域上连成一片,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视角下中亚跨境水资源国际合作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亚各国而言,水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由于多年来对水资源过度开发而未实行有效的保护,中亚地区已出现严重的水危机,并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文章通过介绍中亚跨境水资源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严重后果,得出国际合作是化解中亚水危机的必然途径,同时以国际法为视角,对中亚跨境水资源国际合作法律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初期 ,伴随着苏联的解体 ,在中亚出现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个新的独立主权国家。独立以来 ,中亚五国不断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打破原苏联高度集权的僵硬政治体制 ,对政治体制作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初步确立了具有国家特色 ,符合本国国情的国家政体 ,并朝着建立民主、法制、世俗国家的方向前进。本文着重就独立后中亚五国的政体建设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一、原苏联时期中亚五国政体的基本特征独立前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国体性…  相似文献   

8.
“中亚”教学设计兰州市二中马骐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中亚地理位置和中亚五国的名称。2.理解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3.了解中亚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受到正确的人生观教育。4.认识哈萨克斯坦在经济上所起的作用。教...  相似文献   

9.
由于语言教育政策支持力度不同,中亚五国中文教育呈现出不同特征:吉尔吉斯共和国中文教育规模大;哈萨克斯坦中文教育基础好;乌兹别克斯坦中文教育起步早、体系完整;塔吉克斯坦中文教育起步晚,发展快;土库曼斯坦中文教育本土化程度高。中亚五国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语言教育政策以及相对宽松的外语教育政策推动中文教育的发展,但英语的绝对优势地位却制约了中文教育的发展。通过促进中文纳入中亚各国国民教育体系、建立中文教育联盟、发展“中文+”职业教育等策略,助推中亚五国中文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中国与中亚五国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向高质量迈进。  相似文献   

10.
中亚五国是我国西部近邻,部分区域的教育发展曾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历经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国际国内经济社会转型的曲折发展,“共同教育空间”成为中亚教育改革发展的区域动力。其机制及对各国教育发展的实际影响,对我国构建区域教育共同体及“中亚教育经济圈”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苏联卫国战争前,斯大林从所谓国家安全利益考虑,对一些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体采取强制迁移措施,主要迁移到中亚地区,远东地区朝鲜人就是其中之一。迁移过程中,朝鲜移民遭受很大损失,最终在中亚地区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2.
章以苏俄时期(1917-1924年)的中亚为背景,论述了英国的中亚推行干涉政策的经过,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粉碎了它们的干涉和叛乱,英国企图控制中亚,绞杀苏俄革命的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3.
章认为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其苏俄中亚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在俄国内战中严守中立,到与苏俄中亚新政权合作直至全面发展关系的过程,这一政策的推行,演变是从维护新疆实际利益出发的,是相对独立于当时北京中央政府的苏俄政策的,同时它对中苏邦交的建立客观上起到了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亚非传统安全问题与跨国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时期,非传统安全问题在中亚地区已经存在。各国独立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问题进一步严重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产生,特点及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上中亚国家所进行的跨国安全合作。近年来中亚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滋长势头有所减缓,不过距完全解决还任重道远,所以中亚国家还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numerous Russian intellectuals and academics had travelled to and had settled in Central Asia and in Kazakhstan prior to 1917, institutionalized higher education came to the region only as a result of the Great Socialist October Revolution of 1917. First came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Tashkent in 1924 followed by universities in other parts of Soviet Central Asia. These universities had to face a number of special problems due to the backwardness of the societies in which they were located and to the multiethnic and multilingual student populations which they served and are still serving today. They also had to give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mancipation of women in what were predominantly Moslem societies. Yet the new institutions have successfully risen to the challenge and today are contributing to the spreading of culture, creativity, and socialist development in the parts of the Soviet Union where they are situated.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形态中,中央苏区精神与苏区精神是种属关系。中央苏区精神是苏区精神的核心内容,它在层次上与其他苏区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平等的。在苏区精神的研究中,尤其要深入开展中央苏区精神的研究,以尽快改变中央苏区精神研究与中央苏区历史地位不相称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阿富汗战争是苏联对一个弱小国家发动的战争,是苏联实现其南下战略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美苏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中亚地区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苏联在这场战争中削弱了国力,没有获得好处,反而使美国从中得利。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至今这个国家仍陷在内战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小学教育是中央苏区苏维埃革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小学教育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涤清错误思想的影响,坚持小学教育的导向性;加强立法工作,重视小学教育的法规性;坚持群众路线,体现小学教育的群众性;积极创造办学条件,确保小学教育的长效性;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小学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苏区文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文艺,苏区文艺确立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原则和文艺大众化的方针。中央苏区与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的两块革命根据地,两个苏区的文艺无论是理论来源、指导思想、文艺制度,还是题材与体裁、表现手法、创作群体等,都具有同质同源的属性,但由于地域差异、地位差别,两者之间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中央苏区文艺相较于鄂豫皖苏区文艺,理论体系更加系统,文艺制度更加完善,组织化程度更高,创作队伍更加庞大,人员更加专业,影响更加深远。苏区文艺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所进行的文艺理论与实践活动,其经验与教训对后来的延安文艺及新中国文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需要财税政策的大力支持,必须站在国家战略层面从全局出发,利用科学理念、共生理论和包容思想制定好原中央苏区财税政策支持体系,并且把这项系统工程切实落到实处和覆盖整个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制定财税政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国家振兴原中央苏区的战略定位出发,从绿色生态、民生质量和产业转型升级三大方面充分考虑相应的财税支持政策,彻底改变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滞后的面貌,实现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