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几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作文要求中出现“不限文体”的说法。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文体不限”并不是说写作中不要文体,并不意味着写记叙文不必像记叙文,写议论文不必像议论文……,而是指写一篇作文不强求限用某一体裁。在你确定了题目和某种文体后,必须符合该文体的要求,突出其文体特点,千万不要文体杂糅,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定然会打在低分之列。因此,很需要进行文体知识的训练。请看下面的几组训练题。  相似文献   

2.
文体不限命题作文,是指围绕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各种文体的题目。作者可以任意选择一种文体来写。比如2004年山西作文题"你准备好了吗?"既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也可以写成散文、杂文。文体不限的作文题,可以使每个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优势,擅长写议论文的可选择写议论文,擅长写记叙文的可选择写记叙文……那么,怎样写好这类考场作文呢?  相似文献   

3.
作文     
【复习指导】中考作文,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作文,一般都不限文体。不限文体不是不要文体,我们还是应该像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4.
【复习指导】中考作文,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作文,一般都不限文体。不限文体不是不要文体,我们还是应该像课程标准要求的那样: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  相似文献   

5.
和2004年高考作文题相比,2005年高考作文题的命题糅进了更多的新思路,从而使作文题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稍微注意,不难窥见以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些新动向。文体。2004年高考时全国还是清一色的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2005年情况有所变化,这就是虽然大多数作文题还是话题作文,但北京卷明确要求以《说“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重庆则是要求以“筷子”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湖南卷稍宽泛一些,是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看来,文体不限已经受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这三大文体,都应该进行训练,而不能把希望一味寄托在写文体不…  相似文献   

6.
高考作文的复习教学历年来都让高三语文教师绞尽脑汁。作文教学不外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但这些文体之中,议论文的写作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哲理性议论文几乎成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而1999年的高考作文更是从历年的形象思维转向了抽象思维。总之,要做到“知彼知己”,还得从历届高考作文的命题中去找寻规律。一、记叙文记叙文的写作,大作文中出现的并不多,仅1993年的材料作文“父女对话”和1994年的命题作文《尝试》,直接要求写记叙文,还有1997年的命题作文《习惯》及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当然也可…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有八成多的考生在高考时把话题写成议论文,但高分作文却多是记叙文,像《赤兔之死》、《最美丽的鸟儿》等满分作文写的都还是故事。多年来,高中生写作以议论文为主,似乎记叙文的训练任务在初中已告完成,而故事写作则更难列入正规的作文训练。这种观念和做法的科学性是很值得怀疑的。在不限文体的话题作文时代,高中生不妨多写些记叙文,尤其是故事——把话题写成议论文的路子很窄,立意思路甚至语言往往大同小异,容易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而记叙文、故事的写作则是一方自由天地,可以写得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如果说议论文比较容易敷衍成篇,…  相似文献   

8.
这两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大部分是话题作文,并且大部分是“文体不限”或“自选文体”,只有湖南省的作文要求是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这对于平日写惯了“淡化文体概念”的考生来说是一大难事,很多考生写记叙文不是记叙,写议论文不是议论,写的只是以某物作为线索串起几个片断来抒发情感的片断散文。因此有些考生语文高考失误。  相似文献   

9.
提到中学作文,老师们的头脑里立即会出现“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个主打文体。中高考作文命题,争来争去,无非是“文体不限”或者“自选文体”,而评卷标准通常明确指出为“记叙文”与“议论文”,小说可以写,归到记叙文中;至于“戏剧”与“诗歌”,一般是排除在外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即文章的表现形式。《考试说明》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指符合试题指向的文体要求;其次,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己选定文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文体要求高考话题作文的设置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就是鼓励考生创新,给考生一个展示个性、展示才华的平台。话题作文可以“文体自选”,但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写成“四不像”的文章,它只是不限定某种文体罢了。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如果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  相似文献   

11.
江西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作文,自2007年以后,写作限制逐渐加大,文体要求愈来愈严格。如2009年的作文:你对蔡铭超的这种行为有何看法,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2010年的作文:请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这些对文体的严格要求和限制,改变了以往"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的现状。近两年来,许多考生作文失分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体界限不明,写的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则成"四不像"文章。近几年,江西高考语文对议论文写作能力的考查出现加大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在高考有限的时间里写好一篇议论文,获取高  相似文献   

12.
今后几年中考作文命题走向与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降低了审题难度,淡化了文体意识,写作方式多样化。根据所提供的导语,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作文是近两年来中考出现的新题型。根据导语,考生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还可以写说明文。这种淡化文体旨在强调思想品质的命题,不但在形式上可以让考生不囿于一种  相似文献   

13.
提高作文复习课效益的一点尝试──多种文体的综合写作训练肖才冬初中阶段,许多学生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大文体之间的特点及区别比较模糊,常出现将说明文写成记叙文,或将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的现象。我想,这和我们平时只注重单一作文教学训练有关。到了复...  相似文献   

14.
1999年以前的高考作文,或是指定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1999年,首次出现了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的作文,“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2000年的高  相似文献   

15.
一、文体要明。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一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像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尝试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长于推理,熟于论辩,不妨写成一篇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体选的明,行文有章法,写出的文章肯定会非常出色。二、切口要小。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  相似文献   

16.
在2004年高考考纲中,写作题要求学生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应用文”,今年的表述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笔者分析,加上“其他体裁的文章”不仅范围扩大了,而且也表明考纲留给了学生选择文体的更多的自由。因此在备考方面,笔者建议:考生不仅要熟悉常见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等文体,而且要适当地了解其他文体的写作特点,不妨尝试一下其他不同文体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为主,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 一、弄懂题目,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考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自由发挥,选择符合题目要求,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后,再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布局谋篇。如果你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考作文,乃至高考作文文体不限的出现,记叙文的写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因为它与议论文、说明文相比,更容易得高分。而创新,是写记叙文得高分的最佳法宝。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下列四种创新技巧:  相似文献   

19.
黄旭平  宋汉英 《文教资料》2005,(17):120-121
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主要以写记叙文为主,升入初中后,不少学生对如何写议论文往往束手无策。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上,不限文体的话题作文越来越多,有些学生尝试写议论,但往往佳作不多,甚至于有的学生的作文写成了“四不像”,其原因是平时缺少议论文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20.
<正>一近些年来,话题作文成了作文考查的重要形式,其主要优势在于符合中考改革的要求:一是内容上体现开放性,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可自拟题目,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题材来写;二是形式上文体不限,只要没有特殊限制,即可写成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也可写成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或写人记事,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情感,或写说明文等;三是符合"写作不得设置审题障碍"的要求,话题作文"发散性思维"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为考生营造了充分发挥创造力的良好氛围。考生人人有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