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年伊始,我拿到经济日报扩大版第一期,从头看到尾,虽是草草看了一遍,也足足用了1个小时。而正刊呢,看了不到一刻钟。个中原由,用一句话来概括,可读性上见分晓。看得出,经济日报同仁们是铆足了劲来办扩大版的。总编辑范敬宜的两篇大作给一版壮了门  相似文献   

2.
《新闻战线》第二期《一月谈》专栏,发表了我写的短文——《办了扩大版,怎样办正刊?》。说老实话,文章写好邮走后我真有点后悔,说人家如何如何,自己呢?我们办了星期刊后,正刊又办得如何呢?也好,文章的发表反倒逼着自己开动脑筋,思索一下自己提出的问题。下面,我想结合我们中国商报办星期刊的情况,联系近日经济日报正刊,再谈谈“办了扩大版(包括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第二期《一月谈》专栏,发表了我写的短文——《办了扩大版,怎样办正刊?》。说老实话,文章写好邮走后我真有点后悔,说人家如何如何,自己呢?我们办了星期刊后,正刊又办得如何呢?也好,文章的发表反倒逼着自己开动脑筋,思索一下自己提出的问题。下面,我想结合我们中国商报办星期刊的情况,联系近日经济日报正刊,再谈谈“办了扩大版(包括  相似文献   

4.
6月12日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联合召开“上海生活服务类报纸工作座谈会”。与会者就上海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达成了一些共识。《申江服务导报》主编徐炯、《生活周刊》主编李世雷、《上海壹周》主编陈保平、《上海星期三》主编裘正义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张子让在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解放日报》总编辑宋超、《文汇报》总编辑吴振标、《新民晚报》总编辑金福安和《新闻报》总编辑裘新也在座谈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上海生活服务类报纸发展势头良好“生活服…  相似文献   

5.
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独出心裁,率先在全国首家创办“星期天”刊。 1984年10月,被誉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报纸,发行量曾达900万份的《参考消息》,再次拿出绝招——增加周末版。此前此后,《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报纸也相继增加了“星期天”和“周末”刊。于是,一种新的报样悄然产生了,我暂且称之为“附报”。  相似文献   

6.
《深圳商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和商报的同志们交谈,我感受到一种朝气蓬勃的活力,他们的创业精神、敬业精神、精业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深圳商报》创刊于1989年3月8日,开始是民办公助,周一刊,对开4版。同年10月,停刊整顿。1991年1月2日复刊,复刊后的《深圳商报》成为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机关报,也是我国第一家市级政府机关报。创业是艰辛的。1990年9月,总编辑高兴烈从北京到深圳走马上任。那时商报一无自己的编辑部大楼,二无自己的印刷厂,只有原商报的38人和两辆汽车。高思一看,对市领导说:“条件很差啊!”市领导则说:“…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报,看到两篇好的现场速写。一篇是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3月1日在该报头版发表的《省长出的‘大题目’》;另一篇是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3月3日在该报头版发表的《宋平谈“分母”》。读到这类现场速写,的确令人叫好、提神。报纸总编辑自己动手写稿,其实算不上新鲜了,在我国新闻史上早有许多典范。稍远一点的,如瞿秋白、范长江,邹韬奋……皆堪称新闻界的楷模;近一些的,如邓拓、穆青……都是新闻界的榜样。在现实  相似文献   

8.
我这个人很笨,虽是新闻圈中人,却很难得在采访第一线冲冲杀杀。对于别人的报道,也自感不了解他们的艰辛与困难,从不敢去品头论足。可是,看了范敬宜同志近期在经济日报上连续发表的五篇短新闻,却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了“评头论足”的强烈愿望,是这五篇短新闻震动了我,抑或是自己的旧观念受到了冲击,连我自己也闹不清楚。先说说范敬宜同志这五篇短新闻吧。它们是:《中国日报出了个好点子》(5月23日)、《“老外”开始怕“老乡”》(5月28日)、《二纺机B股上市在即》(5月29日)、《再给后代5000年》(6月1日)、《金发碧眼学苏绣》(6月16日)。五篇短新闻,均刊登于经济日报一版,而且都加上了花边框。许多有经验的记者这样认为:短新闻,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短,短到行文中没有多余的文字。但新闻要素又不能缺,该交待的要交待,该说明的要说明。要短到在一篇三五百字的新闻作品中,包含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9.
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独出心裁,率先在全国首家创办“星期天”刊。 1984年10月:被誉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报纸、发行量曾达900万份的《参考消息》,再次拿出绝招:增加周末版。此前此后,《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报纸也相继增加了“星期天”和“周末”刊。于是:一种新的报样悄然产生了,我暂且称之为“附报”。夹缝里诞生的“特区”何谓“附报”?它相对于正报而言,意即附属于正报的报纸。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材料表明:全国  相似文献   

10.
读了第二期《浅议总编辑角色》一文,我这个外行人也认识到一份报纸的好坏主要责任在总编辑身上。人常说文如其人,也可以这样说报如其人,有什么样的总编,就有什么样的报纸。为什么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岁末,由《工人日报》摄影部组织的“新闻摄影研讨会”,在北京物探局石油工人疗养院召开,来自《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及《石油物探报》等报社新闻摄影部的负责同志、《工人日报》新闻版主编近30人参加了会议。《工人日报》总编辑张宏遵、副总编辑申宜芬也到会并在会上发言。会上,在谈到时下新闻摄影界颇为关注的报纸“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问题时,与会者发言踊跃。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向来以他人为目标,今天发消息,明天抛特写;而新闻界自身也在发生许多很让人开眼界的事情。我们不妨来做一个扫描。开个个人专栏如何? 海外港台报纸都有很多固定的专栏作者。他们定期为报纸的专栏写文章,每个人拥有不少的读者。对于大陆的编辑记者和作者来说,在报刊上开个人专栏,不说绝无仅有吧,也是凤毛麟角。最近“火爆”地做一回的,是经济日报的几个“大腕”记者。 1992年初《经济日报》扩大版创刊,一版责任编辑毛铁倡议筹划个人专栏并付诸实际,该报的“冯并专栏”、“詹国枢专栏”、“范敬宜专栏”令报界为之一振,也使读者耳目一新。此后,专栏之风渐渐吹开。《新民晚报》秦绿枝(吴承惠)早先的“休息时断想”和后来的“不拘小记”专栏,使该报《夜光杯》副刊更加情趣盎然,意味深长。鸡年伊始,《羊城晚报》推出“花地专栏之页”,梁凤仪、伊始、迟轲等人的“勤十缘”、“落草集”、“说美谈情”  相似文献   

13.
从1981年元月《中国青年报》在全国率先创办《星期刊》以来,在我国报坛上,已悄然兴起一股“周末”热。据统计,省以上报纸办“周末”已达40余家。其中,党报办“周末”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试就省级党报办“周末”作一些浅析。现状与趋势目前在报坛上出现的“周末”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部门团体的综合报或专业报办“周末”。就中央部门团体而言,如《经济参考报》周末版,《经济日报》星期刊,《科技日报》星期刊,《中国青年报》星期刊,《法制日报》周末版,《人民日报》周末版,《中国商报》、《中国体育报》、《金融时报》、《中国教育报》周末或星期  相似文献   

14.
上推十年,如果新闻摄影学会召开新闻摄影研讨会,报名参加的总编辑恐怕很难超过10人;而现在,几十位报纸总编辑云集银川,同新闻摄影工作者一起研讨新闻摄影问题。这件事的本身就反映了报纸总编辑观念的变化。1985年8月,当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委会首次把“慧眼奖”授给中国日报总编辑冯锡良时,许多报纸的总编辑对新闻摄影工作还比较生疏;如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首都报纸的总编辑直接组织和指挥摄影报道,从这些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令人感奋的好照片。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和一些专业报  相似文献   

15.
本刊“舆论监督难点大家谈”征文自开办以来,收到了全国各新闻单位的老总、编辑、记者和新闻研究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的逾百篇稿件。《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同志也为此次征文专门撰写了《舆论监督十题》一文。此文是他结合自己多年的新闻实践和研究撰写的,分在本期和第10期刊出,希望以此为契机,把大家对舆论监督的思考和此次征文全面引向深入。感谢作者和读者的支持,欢迎继续赐稿。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1986年第12期,报道过安岗给新闻研究生讲课时,提出关于应重视报纸总编辑的作用问题。安岗说,我们“中心的题目是新闻改革,而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总编辑的作用。”“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看后,我觉得问题提得尖锐、鲜明,确实把报纸办得好与不好的关键原因,说了出来,牵住了牛鼻子。本人也不禁自动对号,越琢磨越有压力。一种被激励的心态,促使自己联系“如何办好地市报纸”讲点一己之见。总编辑的工作,一般都是繁忙而紧张的,可以说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1986年第12期,报道过安岗给新闻研究生讲课时,提出关于应重视报纸总编辑的作用问题。安岗说,我们“中心的题目是新闻改革,而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总编辑的作用。”“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看后,我觉得问题提得尖锐、鲜明,确实把报纸办得好与不好的关键原因,说了出来,牵住了牛鼻子。本人也不禁自动对号,越琢磨越有压力。一种被激励的心态,促使自己联系“如何办好地市报纸”讲点一己之见。总编辑的工作,一般都是繁忙而紧张的,可以说  相似文献   

18.
扩版风乍起继上海文汇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地方报纸相继出版了各自的扩大版和周末增刊以后,首都的光明日报于9月14日出版了它的增版试刊。有消息说经济日报也将于10月初推出它的增版试样。明年两报一起正式加版。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华北五省市报纸总编会议又传出信息:华北省报将积极争取扩大自己的版面。而华东的福建日报已决定明年扩至八个版。扩版、扩版,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报业几乎是在“令人费解”的情形下开始了自己的新的实践。为什么说是“令人费解”的呢?其一,近些年,国家一度经济滑坡、银根收缩,新闻界并没有扩大业务的大环境、大气候;其二,虽然国家在东北与江南  相似文献   

19.
“专题摄影报道上头版头条,《新疆日报》是经常这样做的。”“画刊从四版走向一版,《新疆日报》曾做过这样的编排”。这是“第二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执行主席许必华在开幕式报告中的两段话,他对《新疆日报》版面运用新闻图片的情况作了充分的肯定。但是这次由全国77家报纸的总编辑、摄影部主任共160多人参加的“研讨会”,对全国报纸一版刊用新闻照片进行了评选后,《新疆日报》只获得“优秀奖”。一家曾备受专家推崇的报纸,在这次评选中仅获得了一份近似“安慰”的优秀奖,而在这一、两年里,全国许多报纸的一版照片选得好,编得精,用得大,用得活,走到了两年前居于全国报纸一版运用照片第三位的《新疆日报》前面。那些获奖报纸有哪些成功经验? 第一,领导重视。如果说一张党报的面貌与总  相似文献   

20.
《经济日报》是一张年轻的报纸,青年记者在编辑部占了很大比例。我的同行告诉我,经济日报总编辑安岗和其他领导同志都很重视对中青年记者的培养。他们支持罗开富徒步采访红军万里长征路,在记者队伍中引起了“六级地震”,紧接着,驻河北记者董立国骑车采访河北四十六县,又有赵健、邓维的“西藏行”和姜洋的“长江行”……我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经济日报编辑部访问时,无论在记者调度中心,夜班编辑室,还是其他部门,仿佛置身于处处有生气的环境里。在那儿,中青年编辑、记者挑起了大梁。特别是记者调度中心指挥记者采访,编发出一组组组合报道的,竟是几个青年人。我,不由地想起两年前,安岗同志对该报青年同志说过的话:“我喜欢和青年人在一起,有人认为,青年人常招麻烦,我不这样看。我们自己都是从青年过来的,我十七岁参加革命,十九岁从事新闻工作,一直到现在。《经济日报》对青年人来说,是事业的开拓,对我来说,可能就是生命的归宿。”给中青年记者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经济日报社的一支重要力量,也许就是安岗所说的“生命的归宿”所闪现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