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党的七中全会把“大力加强和发展农业”作为今后10年和“八五”计划的经济建设重点。搞好农村图书发行,是发行战线为这一经济建设重点服务的一个战略任务。本文拟对90年代农村图书发行的基本思路,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一、从经济建设的全局,认识和把握农村图书发行问题要搞好农村图书发行,就要对农村图书发行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具体地说:(一)农村图书发行必须围绕保持新华书店的性质,坚持以经  相似文献   

2.
“三农”图书发行难,难在哪里?首先难在发行的客观环境。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生活条件差,交通不方便,农民购书能力低,发行数量少而分散。因此,发行“三农”图书,出版社不仅盈利难,而且发行人员还要吃苦受累。如果只从经济效益出发,出版社必然热衷于城市图书的发行,而忽视“三农”图书的发行。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月28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承办,中国新闻出版报和光明日报国际部联合协办的“中国图书海外发行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深入交流中国图书海外发行经验,探讨进一步拓展海外发行的途径,展望未来海外发行的趋势”为主题.图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样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 ,新闻出版署召开全国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经验交流会 ,总结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经验 ,表彰先进 ,推动农村图书发行工作深入开展 ,以昂扬的斗志开创21世纪农村图书出版发行工作的新局面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对1992年以来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回顾1992年12月 ,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召开了“全国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研讨暨百县表彰大会”。自1992年以来的近8年时间里 ,农村图书发行在经营规模、经营机制转换、发行网点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1.利用优惠经济政策 ,加大对农村图书发行投…  相似文献   

5.
从“三放一联”到“三敞一推”周显业近些年来,图书发行行业的改革不断深入,实行了“一主三多一少”、“三放一联”,大大推进了图书发行事业的发展,近10年的图书发行量和建国后的任何一个10年相比都成倍增长。尽管如此,现行的图书经营体制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6.
一、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发行体制根本改革的目标是……使货畅其流,书尽其用,更好地贯彻出版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要”(见1982年《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理顺出版社与书店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图书的出版与发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一日中则昃,日盈则食。我国农村供销社发行图书的顶盛期在1976年,当时的发行网点为10.3万个,也就在同年10月,“四人帮”倒台,宣传发行红宝书的调子开始降温。从第二年起,全国供销社发行网点增长的势头趋缓。供销社经营图书始于1951年,作为新华书店的合作伙伴,图书发行也随着供销社在农村的普及而普及。供销社的图书发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出版事业的发展,必须贯彻改革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生产力,促进编辑印刷、发行的能力较快的增长并协调发展”,“要改革发行体制,增加图书发行能力”,“为了发展书刊印刷和图书发行的能力……要解决资金问题。”这些原则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增加图书发行能力的重砚。同时,指出了增加图书发行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联系安徽省图书发行的实际,就增加图书发行能力问题试作一初步探索。什么是图书发行能力所谓图书发行能力,就是图书发行企业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新华书店而言,在书店内部是指自我发展能力;在书店外部,是指对外界条件变化的应变能力。就图书在社会上  相似文献   

9.
粗识书商     
1982年全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体制改革构想,放开了集体、个体经营图书的限制。于是有了图书发行的第二渠道。第二渠道的从业人员被称为书商。十几年来,书商们经过多少风风雨雨,引起多少是是非非,慢慢地从“地下”走到“地上”,由半公开走向公开,由掩掩盖盖、羞羞答答终于在1998年西安书市上。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图书发行集团的组建与运作□余永畅一、组建湖北省图书发行集团的背景和动因(1)1991年,湖北省政府批转了省新闻出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图书发行工作的意见》,指出“图书发行体制改革,要以国营书店为主体,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1992年7月,国务院...  相似文献   

11.
重新认识自办发行王仿子80年代初,出版社开始自办发行,“以补新华书店发行之不足”。1986年又推行征订经销办法,“经销的图书,由出版社负责总发行,新华书店负责经销”。解除分工专业化对出版社的束缚,肯定出版社的总发行地位,是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张冉 《出版参考》2010,(14):I0007-I0007
我国图书业的发行业务基本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主要分为“主渠道”——新华书店,“二渠道”——各类民营书店;出版社旗下的社办发行。在图书销售领域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之前,新华书店之所以能占据图书发行的龙头地位,是因为它拥有两把独一无二的“上方宝剑”: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和教材发行权。然而,随着图书发行市场逐步放开,  相似文献   

13.
图书发行与经济发展黄超人的悟性是逐步发展的。新的悟性必然导致对事物有新的看法。对图书发行与经济发展的新的悟性,旨在使图书发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一、“图书发行”辞义诠释“发行”是国家权力机关将某一种物质形态按照商品的形式予以流通,这种物不是...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0月 ,河北省农村图书发行经验交流会议在涿州召开 ,该次会议重新统一了对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认识 ,对推动全省农村图书发行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年多来 ,配合河北省实施的“双兴工程”(读书兴农 ,读书兴企) ,县级门市和网点全部设立了“农村‘双兴’图书专柜” ;所有县店都设立了“‘双兴’工程流动售书车” ,定期开展送书下乡活动 ,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两个文明建设。1999年 ,河北全省县以下图书销售额达到了14 87亿元 ,除教材外一般图书达到5 2亿元 ,占直接销售额的35 % ,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一、抓住“龙头”…  相似文献   

15.
’93畅销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3畅销书分析孟祥林,王锡峰“畅销”是相对“不畅销”而言。不同时期“畅销书”概念的数量界定不相同,1980年一种图书发行几十万册才算畅销,而1993年一般发行10万册的图书就算畅销了。一、1993年畅销书种类先看科技类。从“征订”角度来看,1993...  相似文献   

16.
关于深化发行体制改革的思考马宝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随着“独家经营”到“一主三多一少”和“三放一联”格局的演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图书发行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图书发行新格局逐步形成。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  相似文献   

17.
图书发行网点是指在图书发行业务上互相关连的各类图书发行机构,是为满足社会对图书的需要而组合起来的销售网络。图书发行机构包括管理、零售、批发、储运等部门。图书发行网点是图书发行业的“细胞群”,是出版与读者的桥梁,它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图书社会效应的实现程度,影响到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忆了我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出版界的两位王老——王益、王仿子在改革开放初期,主持制定“一主三多一少”图书发行改革方案,倡导图书多渠道发行,解决图书“三难”的历程,同时也介绍了两位王老对作者本人在投身图书发行改革实践过程中的鼓励和指导.我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是新中国出版改革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两位王老对此所作出的贡献值得广大读者记忆.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图书发行事业,如果从西汉算起,迄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新华书店从成立到现在,也经历了50个春秋。目前全国国营、集体、个体书店的图书发行工作者有数十万人,仅新华书店就拥有10万职工,发行网点遍布全国的城乡。可是,一提起图书发行学,社会上就会有人摇头,不予承认。近年来,我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对某一本书的研究,可以成为“学”,如对《红楼梦》的研究被称为“红学”,为什么图书发行学作为一门学科却得不  相似文献   

20.
《图书发行研究》自创刊起,已经历了十个春秋。它是我国图书发行战线上唯一一本公开向国内外发行的理论性、学术性专业刊物。它宣传、贯彻党的出版发行政策,坚持以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导,在探索图书发行的客观规律,推动图书发行理论研究和加强图书信息交流,探讨改革理论,推动图书发行工作,培养发行专业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图书发行研究》杂志的诞生,为我们开辟了一块沃土“园地”,集中反映了我们的共同心愿,我们迫切需要这样一块自己耕耘的“园地”。 《图书发行研究》是我们所喜爱的刊物。内容丰富,知识面广,适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有许多好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