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识别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对提升用户知识付费意愿、提高学术期刊新媒体知识付费服务能力和促进平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学术期刊新媒体平台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决策实验室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原因因素、结果因素和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感知内容价值、感知服务质量、感知情感价值、感知金钱成本、口碑质量、口碑效价、专业性、交互性是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结论】学术期刊应从深耕产品内容质量、注重意见领袖培养、触发口碑效应及合理定价产品等方面提升其知识付费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基于用户视角,通过扎根理论方法识别知识付费平台版权保护影响因素,以启发知识付费平 台和用户增强版权保护意识。【方法/过程】通过网络爬虫抓取知乎版权中心发布的有关“知乎大神”案件的相关评 论,并运用Nvivo12软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取相关概念和范畴。【结果/结论】在前期编码的 基础上,构建了知识付费平台版权保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版权管理是影响知识付费平台版权保护的主导性 因素,而利益衡量是影响知识付费平台版权保护的驱动性因素,环境制约则是影响知识付费平台版权保护的重要 保障因素。【创新/局限】本文的创新性在于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影响知识付费平台版权保护的因 素。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进一步丰富编码资料,进而使知识付费平台影响因素更加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实践受到技术与内容双重阻滞的背景下,探讨其转型发展的突破路径。【方法】 基于创新理论框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当前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尤为薄弱的资源配置与组织创新模式。【结果】 开放科学极大拓展了知识资源,知识付费促进知识资源生产方式迅速迭代,二者为资源配置与组织创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结论】 学术期刊应以开放服务思维变革知识服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积极利用开放知识、开放工具和平台建立桥梁,驱动用户把知识服务深度嵌入自身活动过程,使之成为支持用户创新的强大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研究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丰富知识付费用户行为理 论,而且为平台持续吸引用户、优化知识供给提供参考和建议,是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方法/过程】以“在 行网”为例,通过八爪鱼软件爬虫获取真实用户评论数据,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用户评论数据进行三级 编码,产生33个开放式编码和10个关联式编码,最后形成3个核心式编码,分析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包括:重复行为、期待行为和推荐行为,用户认知、用户情 感是持续使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构建了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5.
沈波  廖书剑 《情报探索》2020,(1):127-134
[目的/意义]旨在为我国知识付费研究提供主题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知识流动性特征,对知识付费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来源期刊中与知识付费相关的527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法对文献的发展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借助CiteSpace V绘制知识图谱,对知识付费相关研究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我国知识付费领域的研究仍然处于文献爆炸增长的起步阶段,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数字出版、知识付费理论、知识付费平台、用户付费行为与意愿四个方面。用户视角下的知识付费平台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和知识付费服务的测度问题是两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研究点。  相似文献   

6.
卢艳秋  宋昶  王向阳 《情报科学》2022,39(2):141-147
【目的/意义】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背景,研究平台主体间知识复用的作用过程,为促进企业创新提供新视 角。【方法/过程】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知识复用过程模型,明确知识复用机理,并提 出知识复用保障措施。【结果/结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间知识复用分为知识地图构建、知识需求检索、平 台知识交易与用户知识应用4个阶段,其中知识交易是平台知识向企业知识转移的关键阶段,知识复制应用是企业 降本增效与创新实现的重要环节。【创新/局限】探究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情境下的知识复用机理,丰富了知识管理理 论的应用场景,但由于机理模型构建偏重于理论探索,实证量化分析方面尚存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和讨论科普期刊转型发展的方向。【方法】 以优秀的科普期刊为例,结合理论分析,探究科普期刊内容产品化和全品牌运营的措施与成效。【结果】 科普期刊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打造新媒体平台,将纸刊和新媒体内容产品化,抓住知识付费机遇,扩展增值服务,提升科普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论】 科普期刊要立足自身内容建设,通过内容产品化和全品牌运营寻求转型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人们对知识付费的需求不断提升,但信息冗余和服务质量无法保证,会降低其付费意愿。本 文主要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究社交网络平台中影响用户高知识付费意愿的联动组合因素。【方法/过 程】通过Python工具,获取知乎平台中职场、健康和法律领域的付费咨询版块中差异化用户的数据进行分析。【结 果/结论】研究表明,平台用户的高付费意愿是多个组合因素联动作用的结果,不同领域的用户付费意愿的影响因 素不同,部分因素可进行相互替代,知识付费平台应针对不同领域的用户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创新/局限】本文 从组态视角对社交网络平台中用户知识付费意愿联动效应进行了研究,但研究样本量有限,影响因素分析并没有 涵盖所有潜在因素,后续应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检验医学期刊平台最能满足受众知识学习的有效服务模式,以此扩大期刊影响力,增强新媒体竞争力。【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国内检验医学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学习习惯;结合调研结果分析检验医学期刊开展知识服务的成功实践案例,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并对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展望。【结果】打造“传媒+专家”的模式,开发新媒体衍生产品,坚持“内容为王”做好精品,是检验医学期刊提升知识服务能力的有效策略;但在内容融合、精准服务和资源整合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结论】检验医学期刊应结合自身优势资源,以优质内容贯穿用户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以技术和资源优势精准服务用户学习需求,以高效的编辑团队保障知识服务措施落地,构建面向检验医学工作者知识服务数字新生态。  相似文献   

10.
孙思阳 《情报科学》2020,38(2):22-28
【目的/意义】明确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效果评价指标,对用户服务质量提升,优化社区结构等工作 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构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 对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的效果进行研究,并以科研公众号为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用户 心理因素对知识交流效果影响最为重大,而平台因素在特定场景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福  高化  刘俊华  李哲  王科唯  韩丽萍 《情报科学》2021,39(11):150-156
【 目的/意义】移动音频有声阅读平台场景化服务离不开对其影响的各类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挖掘。在 此基础上,借助各类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动态地调节各类影响因素的配置关系和配置方式,形成移动音频有 声阅读平台的场景化功效。【方法/过程】为此,将服务三要素以及场景要素、情境要素和信息期望纳入移动音频有 声阅读平台服务的研究视野,综合运用集成和适配的方法,构建了移动音频有声阅读平台的服务机理模型。【结果/ 结论】以喜马拉雅移动音频有声阅读平台为例,对本文构建的移动音频有声阅读平台服务机理模型进行实证,结果 表明集成和适配是有声平台的服务方向;设计和规划了移动音频有声阅读平台服务路径,对移动音频有声阅读平 台服务予以启示。【创新/局限】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进行的案例研究,下一步将继续深入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本文以虚拟学术社区用户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知识交流行为影响因素,为虚拟学术社区提升平台活跃度及用户知识交流效率提供建议。【方法/过程】文章在UTAUT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感知信任和激励两个变量,构建了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交流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社会影响、感知信任和激励对用户知识交流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绩效期望对用户知识交流意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努力期望、便利条件对于知识交流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黄茜茜  杨建林 《情报科学》2022,39(2):133-140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司法判决书的案件知识图谱是对司法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助于提升司法智能化 水平,积极响应国家“智慧法院”建设发展战略。【方法/过程】以“网络诈骗”领域为例,用“自顶向下”的方式构建知 识图谱。首先,结合文书内容与专家意见构建案件领域本体;接着,通过知识抽取、知识表示、知识融合等环节获取 实体、属性及关系;再利用Neo4j生成案件知识图谱。最后,提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司法知识服务框架。【结果/ 结论】基于 2015年-2020年的“网络诈骗”领域司法判决书,构建了含有约 3万个实体和 18万条关系的案件知识图 谱,并详细阐述了具备基础资源层、知识图谱层、服务应用层的智慧司法知识服务框架设计。【创新/局限】实现了案 件知识图谱的实体类型扩充,以丰富图谱应用场景,并将知识图谱技术与智慧司法知识服务框架进行融合;局限在 于仅使用网络诈骗领域判决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周阳  易明  胡敏 《情报科学》2023,41(1):25-35
【目的/意义】从同侪影响这一视角出发,区分同侪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层面的相似性,进而探究知识共创的发生过程和行为机理,为知识共创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应用实践的拓展提供了参考价值。【方法/过程】以同侪影响的作用过程为基础,构建知识共创行为模型;将“与癌共舞”平台中的280条肺癌热门讨论帖作为研究对象,获取到7796名用户的19835条评论数据;通过人工编码及标准化处理后,实现数据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结论】本研究将同侪互动划分为直线型互动和螺旋型互动两种类型,验证了感知相似性与同侪互动之间所存在的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两个变量都能够显著影响知识共创绩效,且受到知识距离的调节作用,在直线型互动中呈现正向调节,螺旋型互动中呈现负向调节。【创新/局限】将患者个人属性从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区分,依托同侪影响的产生过程,为在线健康社区中用户知识共创行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然而本研究在形成知识共创的行为机理时,只考虑了用户维度,后续研究可从社区平台、社区环境等更多层面来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5.
吕美娇  李青青 《情报科学》2022,40(6):141-148
【目的/意义】解析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知识交互过程,识别用户交互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为管理者优 化用户体验,提高社区知识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社会化问答社区信息生态链模型,利用问卷 调查法和访谈法,从交互主体、交互内容、交互平台以及交互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用户知识交互行为影响因素体 系,并运用DEMATEL方法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结论】根据各因素的关联作用分析,表明了体验感知、 社区氛围、自我效能、价值认知、知识质量是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知识交互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据此为社区发 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创新/局限】本文利用 DEMATEL 方法系统全面地分析了社会化问答社区知识交互行为影响 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影响用户知识交互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为社区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但研究数据存 在主观性,且缺乏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6.
王琳  杨莹  邱均平 《情报科学》2022,40(11):12-19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公众感知视角,研究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发展完善 信息服务质量相关理论,为提升用户满意度提供参考。【过程/方法】对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以较 为成熟的 LibQual+TM、WebQUAL、E-SERVQUAL 等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作为基础,对高校专家学者及政府部 门相关人员进行访谈,提出了含有 7个维度 29项指标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模型,应用层次 分析法计算模型指标的权重。【结果/结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分为感知数据质量、数据易 用性、数据安全性、互动反馈、工具利用、用户体验、公众信任维度,其中感知数据质量、数据易用性维度较为重要; 较为重要的二级指标有公众信任、数据易用性等。将评价体系应用于上海、深圳、贵阳三地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评 价。【创新/局限】本研究丰富了政府数据开放运动中平台信息服务质量的相关研究,拓展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理论 的应用范围。应注重进一步应用于各种数据开放平台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分析学科水平对用户知识交流行为和效果的影响,促进用户对学术虚拟社区的使用,提升用 户的知识交流效果,为学术虚拟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建议。【方法/过程】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例,收集 ResearchGate平台的用户数据和学科数据,运用描述统计法分析不同学科水平下的知识交流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法 和多层线性模型探究学科水平对用户知识交流效果的影响。【结果/结论】组织层次和个人层次的知识交流在不同 学科水平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学科水平对用户的知识交流效果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创新/局限】研究 结论可能受学科特征、平台活跃度和样本均衡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研究MOOC平台上的信息如何影响学习者的知识获取意愿,可以辅助平台优化信息资源管 理,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有助于MOOC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以“中国大学MOOC”为研究对象,基于启 发式—系统式模型构建学习者知识获取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python爬虫程序获取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 法对研究假设展开实证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结论】课程特征和教师特征作为启发式线索,评论 特征作为系统式线索均能影响学习者的知识获取意愿。其中,国家精品课程、教师的粉丝数、教师的回帖数正向影 响学习者的知识获取意愿。课程评分、评分差异性和评论文本长度负向影响学习者的知识获取意愿。中性评论占 比对学习者的知识获取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课程评分在评分差异性影响学习者知识获取意愿的过程中起负向调 节作用。【创新/局限】完善了在线教育环境中学习者知识获取意愿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对MOOC平台提高信息 服务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由于COVID-19疫情的影响,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出,在线心理健康课程的出 现对于缓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如何提高大学生群体对线上心理健康课程持续学习意 愿,进而提高用户对于平台的黏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在2021年10月-11月,采用问卷调查方 法共收集有效数据338份,应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假设和概念模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知识内容质量和服 务质量影响着用户感知;感知有用性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感知费用和感知风险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感知愉 悦性对感知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感知价值对持续学习意愿有正向影响。【创新/局限】本研究从知识内容质量和平 台服务质量两个维度探讨了用户对于 MOOC平台上心理健康课程的持续学习意愿的影响机制,对增强大学生对 于线上心理健康课程的用户黏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