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意义】对高校科研数据展开治理,是提升数据价值,优化决策能力,节约科研成本的有效途径,而实 施治理行为的重点之一是构建高校科研数据治理模型,从而在理论上指导治理行为。【方法/过程】研究以协同治理 理论辅以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在探明已有数据治理模型逻辑路线后,通过半结构化访谈 法,对国内外高校人员就科研数据治理认知进行深度沟通,最终利用NVivo 11 软件对访谈结果进行质性分析,提炼 模型构建要素。【结果/结论】据此分模块构建高校科研数据治理模型,拟为高校科研数据治理提供理论模型,同时 也为提升高校科研数据治理服务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图书馆数据治理成熟度评价旨在衡量图书馆数据治理能力强弱程度,对促进图书馆数据治 理实施进程和改善图书馆数据治理中存在缺陷有着指导性作用。【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的数据治理构成 要素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图书馆数据治理的构成要素模型。基于此,本文结合图书馆数据治理的行业特殊性和能 力成熟度模型,从数据处理流程与图书馆数据治理构成要素两个宏观维度出发,构建图书馆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 模型,并确立了图书馆数据治理评价体系。【结果/结论】本文所构建的图书馆数据治理成熟度评价模型提供了判断 图书馆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等级的有效工具,可以反映图书馆数据治理的具体实施效果,快速定位其薄弱环节,并 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创新/局限】本文基于CMM模型,结合数据处理流程和图书馆数据治理构成要素 构建了图书馆数据治理成熟度评价体系。然而由于当前实际进行数据治理的图书馆数量较少,因而未能较为全面 地对比不同图书馆之间数据治理能力差异。  相似文献   

3.
李红娟 《情报科学》2023,(9):122-129
【目的/意义】依托大数据技术为高校党建数字化平台构建赋能,正成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提升党组织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通过分析高校党建数字化平台的基本特征,总结高校党建数字化平台建设的现实梗阻;基于数据驱动思想,构建了一个“用户层、显示层、接入层、服务层、数据层、硬件层”六层双向的高校党建数字化平台的系统,并对核心功能和实现途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设计。【结果/结论】数字化立体式的党建平台可以达到为在校师生党员提供综合性服务的目标。【创新/局限】本文是在大数据视野下对高校党建数字化平台构建比较宏观的研究,后期还需要结合相应案例在微观层面进一步剖析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魏宇航  田园 《情报科学》2021,39(12):53-59
【目的/意义】高校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会让高校的声誉等受到直接的影响,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 情传播过程,并总结出其影响因素,这对于高校舆情的治理及学生工作的开展而言意义非凡。【方法/过程】以微博 用户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选取的典型案例为研究话题,通过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原始文本数据进行编码分析, 研究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构建了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影响因素模型,并结合时间维度 通过案例对其模型进行了阐释,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创新/局限】本研究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所选 取的典型案例进行扎根理论研究,探索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过程影响因素模型,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具有一定创 新意义。但由于本研究仅针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王常珏  段尧清  朱泽 《情报科学》2022,40(10):171-178
【目的/意义】旨在有效解决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数据融合交互问题,提升政府数据价值,以期为政府 数据治理提供新思路,为跨部门数据融合与治理提供有效借鉴。【方法/过程】通过软系统方法论,提出政府数据治 理的概念模型,并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政府数据治理框架对比,得到优化策略,结合联盟链特征,构建跨部门、跨层 级、跨地区的一体化政府数据治理框架。【结果/结论】联盟链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数据确权及数据安全问题,实现 政府数据在纵向和横向上的融合、交互、共享。【创新/局限】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将联盟链的技术应用于政府数据治 理框架构建,但属于理论探索研究,还需结合案例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析影响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行为的因素以及影响机理,对高校图书馆改进与优化移动 图书馆,提升图书馆移动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首先以高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基于TTF构建高 校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设计问卷并面向高校研究生获取样本数据,利用最小偏二乘法进行结 构方程模型分析;之后,选取尖点剧变模型对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影响机理进行动态分 析。【结果/结论】结果发现,任务—技术匹配和绩效期望正向显著影响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行为,用户使用行 为会随着任务—技术匹配和绩效期望的变化发生剧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掌握大数据技术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力行业大数据的含义和特征,然后构建了在大数据环境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电力行业信息生态模型,最后在电力行业信息生态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电力行业大数据应用框架模型。【结果/结论】为了解决电力行业中信息生态失衡的现象,避免电力行业在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出现复杂性、无序性、不稳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淑英  刘巍  张艳花  许杰 《情报科学》2017,35(8):129-133
【目的/意义】从用户心理活动自我卷入去探究在线学习信息搜寻行为,为高效培养者提供积极参考。【方 法/过程】基于信息搜寻行为理论和自我卷入理论,构建信息搜寻行为自我卷入研究模型,设计调查量表,利用统计 中的方差分析(ANOVA)方法,分析不同群体用户在线学习信息搜寻行为自我卷入情况。【结果/结论】通过分析探 讨高校用户在线学习信息搜寻行为中自我卷入不同群体的差异表现,提高用户素质,保证在线学习的持续动力,促 进高校图书馆功能提升和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田园  宫婷婷 《情报科学》2021,39(9):110-116
【目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评教信息的使用价值,构建在线教学用户需求指标体系,对在线教学需 求数据进行主题挖掘。【方法/过程】运用数据挖掘理论和LDA主题识别模型,从丰富的在线教学评价内容中挖掘潜 在的在线教学主题,针对教学主题特征向用户需求进行结构映射,最终形成在线教学需求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分析在线教学数据,从教师需求、课程需求、教学成果需求三方面构建在线教学用户需求指标体系,并提出针对性 的教学质量优化策略。【创新/局限】本文通过在线教学需求数据主题挖掘,为高校在线教学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 完善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但样本数据仅为单一高校数据,未实现全覆盖,对领域研究的整体态势分析还存在一 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研究科研社交网站中的学者推荐有利于增强学术合作、提升科研人员学术交流,对科研工作 具有深远意义。【方法/过程】从学者知识结构和学术行为网络两个维度出发,构建基于相似兴趣的学者推荐模型, 挖掘分析学者知识结构特征、学者间合作网络、机构间合作网络关系,计算学者在这三个层面上的相似度并进行整 合实现学者推荐。最后以百度学术学者主页数据为例验证模型的可用性与有效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模型能 够有效解决科研社交网站信息过载和不对称的问题,满足可操作性和推荐结果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陆丽娜  于啸 《情报科学》2020,38(3):119-123
【目的/意义】从科学数据监管的角度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进行策略分析,强调科学数据在高校智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科学数据的成果转化新形式,以智库产品的形式进行数据传播。【方法/过程】以黑龙江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为例,通过文献调研、网络信息搜索和访谈等形式,收集黑龙江省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基础、现状等数据,探索黑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策略。【结果/结论】提出:"以科技创新为目的"的高校智库服务理念;"以政府和高校政策创新为导向的"的高校智库建设研究;"以学科和学术为导向"的高校智库服务模式;"以协同合作为基础"的高校智库学术交流与学术传播方式的创新;"以数据为基础"的高校智库决策方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李剑  赵黎黎  林静  韩闯 《情报科学》2021,39(10):56-62
【目的/意义】文章从全球共融的创新环境出发,分析高校科研行为中知识产权的复杂性问题,从而提出高 校图书馆专门面向科研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以更好地推动创新,支持“双一流”建设。【方法/过程】基于已有的国 内外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实践经验及启示,文章结合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及数据共享与管理服务的 优势,提出高校图书馆面向科研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框架,进行运营模式、服务策略及服务内容分析。【结果/结 论】文章提出的图书馆服务运营模式及服务策略,适用于当下的国际科研环境,可作为同行的实践借鉴。【创新/局 限】基于目前的创新环境,文章提出专门面向科研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面向对象的个性化服务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迪  张会来 《情报科学》2022,40(11):176-185
【目的/意义】高校是网络舆情的聚集点和热源地,其舆情引导和治理,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 风险、凝聚社会共识、筑牢社会认同的思想基石。【过程/方法】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7-2020年高校网络舆 情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时间分布、主要研究力量分布、高被引文献分析等方面,阐释高校网络舆情研究 的进展情况;通过施引文献的名词性术语、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聚类分析等,得出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热点主题 及前沿趋势。【结果/结论】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舆论引导机制,舆情治理的形象修复与 弥合路径,舆情叙事模式转变与高校舆情应对机制,以及重大舆情事件的危机响应机制等,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 势。【创新/局限】本文反映了国内学者对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动态图景,但数据来源仅为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难 以展现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4.
吴云峰 《情报科学》2020,38(12):110-115
【Purpose/significance】Building a multi-dimensional data fusion model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service, innov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Method/process】The data sharing featur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fusion of multi-source and heterogeneous data. Then, the unified data is standardiz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ontology technology to generate a general XML data exchange format. Finally, based on the data exchange format, the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model of multidimensional data fusion is constructed. The model is divided into five levels: data acquisition layer, data processing layer, data fusion layer, discovery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Re⁃ sult/conclusion】The department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service level of scientific re⁃ search management, so as to mak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ore intelligent.  相似文献   

15.
周子明  高慎波 《情报科学》2022,40(3):152-158
【目的/意义】深入探究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逻辑和风险特点,提出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及时化解高校 网络舆情风险危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突发事件导致的高校网络舆情 产生、演化和发展的系统分析,明晰其生成机理,进而演绎归纳出高校网络舆情的风险特点,以此提出具有针对性、 规范性和实用性的高校网络舆情风险管控与应对机制和模式。【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网络舆情生成演化 遵循特定发展规律,具有意识形态化、焦点扩大化、传播裂变化、行为圈层化等风险特点,这为正确辨识高校网络舆 情风险的发生发展及有效防范、管控和处置风险危机提供有力依据和科学指导。【创新/局限】研究并精准建构高校 网络舆情“二维六素五阶”生成发展机理模型,探究并归纳出高校网络舆情的风险特点。高校网络舆情风险应对策 略还需进一步做好实践应用层面的成效检验。  相似文献   

16.
翟莉  梁倩  姚佳佳 《情报科学》2023,41(2):20-28
【目的/意义】合作是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现有研究忽略了学者在研究生培养上的学术合作这一重要形式。明确高校导师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上的合作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对于深入理解科研合作及导师合作指导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统计学科合作规模最大的三所高校为例,基于学位论文数据构建导师合作有向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层次探索网络演化规律和结构特征,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从网络结构和导师个体属性角度明确合作的形成机制。【结果/结论】三所高校的导师合作网络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结构上呈现集群性、链状和多个小团体的不同特征。结构效应对网络形成的影响在高校间存在差异,互惠性和中介性促进了合作的形成,而闭合性的影响不显著。导师研究方向不具有同配倾向,职称等属性对网络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局限】扩展了学者合作研究范畴,结果对于发现导师合作规律和明确合作形成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论对于其他学科以及导师跨机构跨学科合作等特殊情形的适用性还有待考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监测高校网络舆情大数据信息,建立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对于快速准确识别高校网络舆情危 机风险等级,提高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监管效率、应对能力以及治理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方 法/过程】在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和发展演化规律的基础上,构建舆情发布者影响力、舆情热度、舆情强度、 舆情扩散度四个维度的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和熵权法进行指标筛选和权重计算, 综合运用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及预警模型,对舆情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结果/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极大简化了高校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和危机预警的识别程 序,为合理有效地处理和应对高校网络舆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创新/局限】增加风险评估指标筛选过程,两种评 估方法的有效结合使得风险评估和预警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