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有个洋思村,村里原本是一片沟壑纵横、芦竹丛生的荒地,1980年,荒地上建起了一所中学,10多年后,就是这样一所偏僻乡村的普通农村初级中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今天,这所曾经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已成为  相似文献   

2.
王正锋 《文教资料》2005,(19):96-97
洋思中学是普教战线上的一颗明珠,这次有幸参加了“洋思三日行”的活动,对我的感受颇深,对于这样的一所师资主要是年轻教师、学生素质并不好的学校,何以取得这样好的教学成果?通过观察思考,我认为关键在于洋思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洋思人的奉献精神,正是因为洋思有了创新的教学理念才使他们找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正是洋思人有了奉献精神才使他们能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人成材,实现了他们对社会承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诺言。作为职教战线的一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洋思的许多地方与我们的职业教…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20年前是一所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初级中学。现在,它已经成了“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的典型范例之一,成了中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有人说:“中国的学校不要说都办成这样,要有一半这样,哪怕是十分之一,中国也就成为教育强国了。”洋思中学是个奇迹,是什么造就了这个奇迹呢?细看洋思中学走过的历程,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五点启示:一、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健全发展在洋思中学,我们惊讶地发现,这所农村中学已经连续十年保持百分之百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同…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原是一所“设备三流、生源三流、师资三流”的农村薄弱校,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自1991年以来,该校连续多年保持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100%,近几年中考升学率居全市之首。目前,已成为一所大家公认的“素质教育与升学率并行不悖”的全国名校。  相似文献   

5.
“洋思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是百闻不如一见。3月21日,我有幸去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洋思村洋思中学参观听课,因早就听说,这所学校是曾被称作“三流硬件”、“三流师资”、“三流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如今已是全国初中的一面旗帜(“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现在有2500名在校学生,有2100多名是交费的外地学生,并且据说,来者多半都是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居然通过在洋思中学的学习,不但改掉了身上的坏习惯,而且有80%以上的学生,还顺利考上省重点高中,升学率、巩固率100%。因此,形成了汹涌而来的洋思求学热潮。2001年秋,尽管洋思一再扩班,但…  相似文献   

6.
本期策划。涉及到一个人——蔡林森。将视野聚焦到一位校长身上,这在本刊有“独家策划”以来,还是第一次。在基础教育领域,蔡林森是一个不甘寂寞,一再创造神奇的校长。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将一所“三流的设施、三流的生源、三流的师资”的农村联办初中——泰兴市洋思中学,办成了“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洋思经验”不胫而走,“洋思的魅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7.
以三流师资,三流生源培养出一流学生而名闻遐迩的洋思初中,其精湛的课堂精讲艺术令人叹服:教师每节课讲授时间累计不超过十分钟,有的仅七分钟,且听课教师、专家现场测试,达标程度相当高。洋思人为什么能把许多教师视为畏途的精讲落到实处?洋思人怎样精讲?一、精讲的前提──学生先自学洋思创造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自学,教师不开讲”。操作上主要运用目标教学法。每节课开始,学生先根据教师指导的目标和学法自学;或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圈点勾画;或模仿例题尝试练习;或查阅资料,思考探究;或分组讨论,…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20年前是一所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初级中学.现在,它已经成了“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的典型范例之一,成了中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有人说:“中国的学校不要说都办成这样,要有一半这样,哪怕是十分之一,中国也就成为教育强国了.“   ……  相似文献   

9.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是百闻不如一见.3月21日,我有幸去江苏省泰兴市天星镇洋思村洋思中学参观听课,因早就听说,这所学校是曾被称作"三流硬件"、"三流师资"、"三流学生"的农村联办初中,如今已是全国初中的一面旗帜("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明富 《文教资料》2005,(19):82-83
12月24日至26日,我参加了由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学洋思培训班。在洋思中学三天的参观、学习,使我对“洋思现象”有了更深的体会,感触颇多,深为洋思崛起的“神话”所折服,更为洋思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所感动。这所地处泰兴市偏僻农村的普通初中,在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生源质量和三流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流的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和升学率均为100%,优秀率列全市之首,70%以上学生考入省级重点高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洋思的成功经验不仅对基础教育具有示范指导作用,对正处于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着严…  相似文献   

11.
在将一所条件极为普通的农村中学办成高质量学校的同时,洋思人进行着可贵的探索——洋思初中位于泰兴市沿江的偏僻乡野。1980年,洋思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这所简陋的学校。而今,洋思人的学校常规管理之犁在这块天地里拓开优质、高效之路!学生巩固率100%,毕业合格率100%,体育达标率97%,毕业生升学率97%……他们以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师资基础、三流的生源质量创造出了全市乃至苏中地区的一流业绩。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沿阵地洋思初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课堂教学。因为它虽然是那么朴实,自然、简洁,却又是那么有序、充实、高效。它没有花架子,没有噱头,却有着铁的教学常规  相似文献   

12.
洋思模式是要我们树立自信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自然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得进行教学角色转换,这是一种自生的原创精神。洋思提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全过程让学生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  相似文献   

13.
洋思经验最本质的内涵就是洋思人的那种强烈的质量意识。洋思人的治学理念、管理模式、制度措施都围绕着一个核心的主题,那就是: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围绕这一主题,洋思人下了任何一个学校都不敢下的结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同时也采取了任何一个学校都不敢采取的举措—“—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乡镇中学,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师资队伍都处于“三流”的情况下,敢于提出这样的口号,敢于采取这样的行动,在教育界确实与众不同。勇气、自信是洋思成功的支点;责任感、使命感是洋思成功的基础;“严”(严格…  相似文献   

14.
本人有幸于4月8、9日赴洋思中学进行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结束了洋思之行后,我思绪万千,深有感触。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几个问题。职业中学要不要学洋思?学洋思,到底学什么?第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职业中学当然要学洋思。那么,学洋思学什么、怎么学?我认为职业中学学洋思并不应该是完全照搬洋思的教学、管理模式,而是要学洋思经验的精髓,那就是“转变观念,力求创新”。洋思中学正是因为做到了“转变观念,力求创新”,才会由一个普通的农…  相似文献   

15.
蒋祥明 《文教资料》2005,(19):98-100
一、对洋思经验的思考走进洋思,踏遍校园的角角落落,有很多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给我最深印象的是那位于校园中央的人造风景,这倒不是我钟情于山水,爱赏鱼游莲动之胜景,只为景中小桥刻有“山不在高”字样而感叹。是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想,洋思人大概是在以此自况,而这又是何等的恰如其分。洋思中学,一个僻远的农村联办初中,把三流的师资队伍改造成为一流的师资队伍,把三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学生,专家肯定,慕名者纷至沓来。洋思人“仙”在何处?我想,这一切都源自洋思人的创新意识。洋思人在二十多年征程中就是依靠创新一步一…  相似文献   

16.
4月8日至4月10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市职业学校第二期“洋思三日”培训班学习。六年前也专程去学习过一次,六年的变化令人瞠目结舌,几乎看不出原先的模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所名符其实的国家级名校。“危机感”成就了“洋思”一所地处偏僻的村办初中,为何能在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生源质量和三流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究竟是什么“魔力”演绎了洋思“神话”?究竟是什么能量打造了洋思品牌?蔡林森校长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奥妙:“洋思的今天是由当初的困境逼出来的,是由当前的压力压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有人称洋思教育是一个奇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中学独创的极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并由此衍生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一口号和昭示。乍一看,很不容易理解。在赴洋思考察学习时,我们着重就其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作了一些探究,先是在主教学楼大门左侧的标语牌上发现了这句话,之后又查阅了一篇《洋思人也要学洋思》的报道,才得以明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以及教师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放弃“教好”每一个学生,更要通过“洋思人学洋思”,不断地提高和增强能够“教好”的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18.
我们洋思中学原来是一所三流的办学条件、三流的师资基础的农村薄弱初中,近几年发展特别快,教学班由9个增加到56个,教师由30名增加到190多名。学校新教师特别多(全校教师平均年龄25岁,每年进3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外地涌进的难教育的学生特别多,建校任务  相似文献   

19.
勇于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江苏泰兴市洋思中学,靠“卖经验”五年收入200万元,在当地成为一大新闻。洋思中学是创办于20年前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该校在基础教育中大胆创新,推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新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1994年起,这一教学模式被江苏省教育界誉为“洋思之路”。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教学经验,可以说是风靡全国。在此,笔者想就洋思教学经验谈点看法1.洋思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并不是全新的,也并不神秘洋思的教学经验的实质和核心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与我们平时所运用的“自学辅导法”、“引导自学法”等教学方法完全是一回事,其目的都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洋思经验,并不是全盘放弃我们原来的教学方式,而去接受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洋思经验相对照,不在于我们的教学方式落后,而在于我们在学生自学和当堂训练两个环节上不到位:学生自学还没有真正放开;为图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