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李圆 《兰台内外》2013,(1):22-23
陈洁如是蒋介石继毛福梅、姚冶诚之后的第三个妻子。从1921年与蒋介石结合,到1927年被蒋介石抛弃,陈洁如与蒋介石共同生活了近7个年头。(一)陈洁如原名陈凤,1906年出生在浙江镇海,自小随父亲到了上海,住在西藏路33号。1918年,陈洁如12岁时,被母亲吴氏送进位于海宁路由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子学校学习。正是在这一期间,陈洁如与后来成为上海滩大财阀张静江续弦夫人的朱逸民结为了密友。  相似文献   

2.
58岁的广东阳西县沙扒镇海风小学退休女教师杨某在沙扒镇卫生院拔牙时发生医疗事故,不幸当场死亡。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3):F002-F002,i001
镇海、山川钟秀,人杰地灵,素有“浙东门户”,“海天雄镇”之称,是宁波市辖六区之一。1994年经国家广电部批准成立镇海电视台,镇海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4.
感谢贵刊开辟《人生骆站》一栏,使我能讲讲给父亲写书的故事。 建国初期,父亲罗发龙就是河北省的工业劳动模范。他生于1896年,祖籍安徽省肥东县城山乡下罗村。父亲早年丧父,8岁给地主家放牛,13岁外出在一家小木作坊学徒,18岁进上海面粉厂工作,父亲聪明能干,勤奋钻研,  相似文献   

5.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04,(10):1-1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中国将于明年正式实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目前正在浙江镇海兴建石油储备基地,明年一期工程完成后,石油储量超过五百万立方米。据了解,被国家发改委首批选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有四个:浙江镇海、浙江岱山、山东黄岛和辽宁大连。镇海被认为是四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规模最大、工程进度最快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我的父亲去世时,还没有过他的四十五岁生日。这个年龄,正是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人的黄金时代。我的父亲去世时,我才十五岁。我的母亲是在我两岁时离开父亲的,据说她后来投海自杀了。因为父亲没有再结婚,工作繁忙,加以两次长时间出国考察,所以我小时候大  相似文献   

7.
从小就帮父亲扎花灯我今年76岁,武义县桐琴镇东皋村人。扎花灯花轿的手艺是我从小跟父亲学的。我父亲程德贵,是农村花灯艺人,制灯制轿有一手。13岁开始,我就给父亲做帮手,动手学扎花灯。小时候我就喜爱画画,记性也好,花灯一看就会做。我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拜师学艺,但通过不停的看、不停的摸索,二十来岁时,就掌握了学扎花灯的看家本领,能制作各种各样的传统花灯、龙灯、人物灯……做的灯总能让人耳目一新。演戏经历让我受益匪浅1954年,18岁的我就进了村里的业余剧团,开始"跑龙  相似文献   

8.
骆兆平 《图书馆杂志》1998,17(5):56-57,64
姚燮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学者和藏书家。他在我国文学艺术史和藏书史上均有一定地位。(一)姚燮字梅伯,号野桥、又号复庄,别署甚多,常见的有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大梅山民、复翁、复道人等,浙江镇海人。清嘉庆十年(1805)七月二十日生,当时家在镇海城内上字湖畔,故年轻时曾自署上湖生。他祖上从浙江诸暨姚公埠迁入,父名成,字惟青,是县学生。姚燮自幼聪明,五岁能作灯花诗。徐时栋在《姚  相似文献   

9.
温化 《兰台内外》2007,(6):55-56
徐悲鸿穷途遇大师徐悲鸿17岁时就成为宜兴知名的画家,在宜兴女子师范、彭城中学、始齐小学三校教授美术。19岁时,父亲病逝,徐悲鸿含着深沉的哀痛埋葬了父亲后,决定去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 《云南档案》2012,(11):59-59
飞机上坐着一对父女,父亲三十左右、女儿六、七岁。空姐非常漂亮,父亲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相似文献   

11.
陆安 《湖南档案》2008,(5):44-45
凡是去过广州越秀公园的人,恐怕都难以忘怀雄踞山巅、古香古色、气势恢弘的镇海楼。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楼高28米,宽31米,深16米,红墙绿瓦,雄伟壮丽,是广州著名的古建筑。  相似文献   

12.
吴清源,是日籍华人围棋圣手,1914年5月19日出生在福州。原名吴泉,排行老三,同年移居北平。父亲是北京北洋政府平政院科员。吴清源7岁学棋,在父亲的支持下,棋艺提高极快。不料1924年他11岁时,父亲因患肺病治疗无效去世。家中生活一时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13.
易戈 《传媒》2001,(2):48-50
父亲胖胖敦敦,儿子郊荒岛瘦。父亲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文字编辑名叫李渔村,儿子是当代警察杂志社的美术编辑名叫李戟。父亲60岁整,儿子20岁出头。 父亲非常勤奋,年轻的时候就趴在家里惟一的床铺板上,一字一汗,一字一血地写作,文章一篇又一篇地登了出  相似文献   

14.
刘小渡 《军事记者》2014,(11):66-67
父亲让我懂得了.实现梦想的路就是“打仗”的路.“冲锋”的路 父亲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长大的,14岁跟随八路军部队打日本,16岁穿上军装,18岁入党。入伍前他大字不识,加减乘除不会.是在八路军的抗日高小(抗高)学文化.长知识的。曾经问父亲,当兵时有梦想吗?父亲说,有饭吃,有衣穿,就是那时的梦想。在抗击日寇的硝烟中.在解放全国的战场上,父亲随大军南下,来到距他的家乡千里之外的湖北省武汉市,按组织要求,脱下军装.父亲进入了与他这样一个土八路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个战场——文艺战线.  相似文献   

15.
据1984年11月6日《人民日报》报导,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所珍藏的一部《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以下简称《镇海谱》),记载了“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为我国宋代著名清官包拯的二十九代嫡系子孙。这消息引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趣,即对《镇海谱》的根据及包拯是怎样传到包玉刚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从轮船买办到"左翼"剧影主将父亲应云卫,1904年9月出生在上海北泥城桥牛庄路。祖父应骐北,当时是上海的宁波同乡会干事。父亲7岁时,祖父病逝,家境败落,只得依靠唱苏滩卖艺的同母异父的兄长郑少庚生活。12岁时,父亲就去日商开的古河洋行当学徒,不久又转入美商慎昌洋行、肇兴轮船公司当职员,因勤勉能干,很快升为报关员。25岁时,他加入"华北航业公司",由报关员升为业务主任(相当于买办)。那时的父亲经常身着  相似文献   

17.
陆安 《档案时空》2008,(5):44-45
凡是去过广州越秀公园的人,恐怕都难以忘怀雄踞山巅、古香古色、气势恢弘的镇海楼. 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楼高28米,宽31米,深16米,红墙绿瓦,雄伟壮丽,是广州著名的古建筑.  相似文献   

18.
全国劳动模范周阿庆(1924.8-2001.9),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跟着哥哥逃荒到上海,过头颠沛流离的生活。18岁开始,到上海范泰机器厂等私营企业学徒、当工人。1955年3月,周阿庆响应党中央支援国家重点建设的号召,放弃拿高工资的机会,从上海的福来汽车零配件厂来到南京无线电厂工作。  相似文献   

19.
父亲于1911年4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凤凰县城、标营道门口.7岁丧父,8岁母亲下堂后,父亲无家可归,邻居将父亲送往无生育的堂叔唐立臣(凤凰县志记载系国民反清人士、同盟会员,1936年被湖南军阀何键杀害)家抚养,读私塾3年.1930年出走,离乡背井,走上从军路.  相似文献   

20.
索妮的天空     
李彦 《传媒》2002,(11):52-53
母亲患癌症在她13 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父亲患癌症在她23 岁的时候撒手人寰。相隔10年,世界上最亲的两个人走了,家里就只留下大她8岁的哥哥和她。父亲走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